《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释录》历时5年出版

作者:田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2-13

  □本报记者 田野

  “字迹清晰、色彩逼真、全彩影印,与原文献几乎没有区别……”作为中俄两国人文合作研究新成果的《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释录》近日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也是读者出版集团西夏学出版的又一重要成果。由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院长、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所中方所长杜建录,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所长、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所俄方所长波波娃共同主编。

  流失海外古籍文献再生

  1908年,随着大量西夏文献文物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水城古城出土,由此催生了西夏学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历史原因,这批珍贵的文献文物资料流失到海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与我国出版界联合出版了《俄藏黑水城文献》。在杜建录看来,这批珍贵研究资料的刊布,使国内外西夏学在文献资料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力推动了西夏学的发展。略显遗憾的是,受当时拍摄条件的限制,《俄藏黑水城文献》所刊布的文献图版均为黑白影印,无法写真呈现文书的墨色、纸张、勾画、朱笔、印章、戳记、画押,影响了文献的使用。

  杜建录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2009年,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承担了教育部中俄人文合作项目“黑水城文献与西夏研究”。2010年,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签订协议,成立中俄西夏学联合研究所。10多年来,经过两国专家的紧密合作,先后出版了《西夏文献研究丛刊》《西夏文献丛刊》《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释录》等成果。

  “2018年,中俄两国启动包括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整理研究在内的新一轮西夏学联合研究,明确使用原始彩色图版对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以弥补《俄藏黑水城文献》黑白图版缺憾。”杜建录介绍,经过两国学者5年的努力,终于如期完成了这部重要成果。

  助推宋辽夏金元时期研究

  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郧军涛介绍,《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释录》按所收录文书的年代与类型分为《西夏卷》《宋辽金卷》《元代卷》《综合卷》,共4卷5册,整理研究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近500件,所收文献全部为社会文书。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副教授、《元代卷》撰稿人邓文韬介绍,《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释录》全书除全彩写真外,还对每一件文书进行录文、叙录、校勘、注释,并充分借鉴中国、俄罗斯、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学者的前期成果。在融汇吸收的基础上,纠正了以往录文中的错讹衍漏,并对存疑之处一一说明,力求为学界提供一份内容全面、准确的出土文书资料集,以新史料助推我国宋辽夏金元时期政治军事史、社会文化史、科技医药史和丝路贸易史的深入研究,同时也为论证这一时期我国西北地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鲜活例证。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宋辽夏金元时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释录》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如《西夏光定十二年正月李春狗等扑买饼房契》,就是对宋代扑买制度的学习借鉴。”杜建录说。

  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凸显

  本书较之前的同类著作有何创新?杜建录告诉记者,一是在国内外首次全彩写真刊布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字迹清晰,色彩逼真,和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阅览原文献几乎没有区别。二是厘清误入俄藏敦煌文献的黑水城文献。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俄藏黑水城出土汉文文献误入俄藏敦煌文献,给研究带来混乱和不便。本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的时代、字迹、内容等要素,判定《西夏光定十二年正月李春狗等扑买饼房契》《元代亦集乃路在城住人不颜帖木为男仆求娶牙糜失为正妻婚》等系列文书为黑水城文献。三是在整理研究过程中,补充了新发现的黑水城的汉文文献。四是在整理研究体例上,图版、录文、叙录、校勘和注释五位一体,特别是图文对照,将原始文献与录文一一对应,大大方便了研究者对照使用、查找及核对,弥补以往整理研究中图文分离的缺陷,对出土文献整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