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速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1-17

  让传统文化之“潮” 奔涌不息

  “国潮”是一种文化的守望,是生活品质的提升,是人们文化自信的潮流式反映。要使传统文化之“潮”如大河汤汤、奔涌不息,还需深入发掘当下“国潮”所体现的深层动力,包括:持续培育“国潮”创意与消费群体,促进“国潮”消费的新生代成长,意味着民族传统的认同与传承,反映的是民族文化的复兴、审美的复兴。我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于人的成长与发展。所以,美育意义上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仍需深耕广拓。

  要践行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只有依靠创造力,避免跟风仿制同质化,警惕“国潮消费泡沫”,从更深的层次、更全面的意义上认识传统文化,不断体悟传承和创造性地发展给全民族带来的精神震撼、文化追求和创造力。要不断融入新的生活需求、生活视野、生活趋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保持永恒意义和价值内涵,也形成随物赋形的融通状态,获得当代的美感和生命力。

  (1月15日 光明网 潘鲁生)

 

  涵养城市的书香气质

  一座城市需要繁华的文化地标,也需要静谧的文化空间。几百平方米空间,阅读区、自习区、交流区等功能分区包罗其中、井然排列;或图书借阅、或自修学习、抑或文化交流,人们在城市书房中书山寻径、收获新知。散落在街巷的城市书房,为群众提供了深入思考、提升自我的空间,蕴藏着城市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营造与保持良好的沉浸式阅读氛围,才是城市书房保持长久竞争力的关键。各地城市书房,一方面融入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提高书籍供给丰富度,营造“处处可学”的氛围感;另一方面也借助自动控制等新兴技术,打造24小时智能阅读环境,延存“时时能学”的仪式感。阅读分享、公益讲座、艺术策展等互动活动,则在拉近书香与市民生活距离的同时,不断增强着阅读的氛围感与仪式感,为整座城市涵养出书香致远、朝气昂扬的精神气质。

  (1月15日 中国文明网 陈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