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文明灿烂辉煌 书写时代前行足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1-13

  年度荣誉(3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作者:习近平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的最新贡献,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新境界、实现新飞跃的权威著作。

  ――新华社

 

  “足迹”系列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4部图书的出版发行,有利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习近平同志从基层领导干部一步步成长为党的总书记和人民领袖的奋斗历程,有利于更好体悟习近平同志谋划和推动改革发展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有利于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理解,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更好担当作为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学习典范,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新华社

 

  《复兴文库》

  作者:金冲及 总主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复兴文库》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精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的重要文献,全景式记述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求索、百折不挠的历史足迹,集中展现了影响中国发展进程、引领时代进步、推动民族复兴的思想成果,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思想源流和文化脉络。

  ――人民日报

 

  人文社科(9种)

 

  作者:韩康 张占斌 主编

  《奔向共同富裕》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奔向共同富裕》这部著作以开放的视野、求实的精神,在历史中把握时代,在探索中直面现实,在对话中追求真理,在展望中引领未来,为全面理解和科学把握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视角、思路和答案。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 张树军

 

  《中国经济这十年(2012―2022)》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该书全面、系统、深刻地对这十年作了一个经济科学角度的理论和历史的审视,读下来对这十年有了一个系统的经济学视角和经济发展历史视角的认识,既有理论的深邃和凝练,又有经济发展的凝重和厚重,是史和论、理论和实践结合得相当完美的一部力作。该书提倡了一种学术的风尚,就是我们做研究要扎根中国大地,面向民族发展的伟大事业,寻找真问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面对这些问题,这样得到的真知灼见,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 刘伟

 

  《从考古看中国》

  作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从考古看中国》对由考古新发现和出土文献所反映的古代中国历史图景,进行了通俗性的解说。全书共20篇文字,按“多元一体”和“史料传承”两个部分排列。前者大体以考古发现与研究为主题,后者则聚焦出土文献或传世文献的再发现。纵观全书篇章,可以说是中国史学界历史研究问题意识转换的缩影,从若干角度展现了考古学如何为古代社会进行补白与深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夏商周研究室副主任 常怀颖

 

  《红色气质》

  作者: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组 编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2月

  该书由新华社微纪录片《国家栏目》已播节目精选编辑而成,拥有天然的视觉表达和语言升华优势。但把纪录片转换为图文书,却又不是当一回搬运工那么简单。选什么内容,怎样结构,如何配文,才能使读者一册到手,带着新的期待走进一个相应完整的历史和精神通道。《红色气质》成功了,不仅使它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产品,而且其本身也拥有了一种特殊的“气质”。

  ――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陈晋

 

  《中国字 中国人》

  作者:本书编委会 编著

  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中国字 中国人》一书,通过对精选的100多个汉字的分析,把对汉字的认识与中国人立身处世、涵养美德联系起来,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意义。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陈来

 

  《中华文明五千年》

  作者:冯天瑜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本书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做到了内容与形式、逻辑与历史、普及与提高、理想与现实、思想理论的深刻性与文字表达的流畅性的辩证统一。

  例如作者在近代文化转型的论说中指出:文明是生生不息的新陈代谢的过程,其间有量变、渐变,也有质变、突变。如果说,古代中华文明大都处在量变、渐变之中,那么,近代中华文明则发生了质变、突变。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主席 郭齐勇

 

  《中国金银器》

  作者:扬之水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要为一器立传,从它一开始出现,到怎么发展、怎么变化,都需要考察得非常准确,需要在旁人不经意处指出它的变化,这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说是一种“通古今之变”。在《中国金银器》里,尽可以在不同朝代更替之间看到同一类器物的发展与变化的脉络。扬之水持之以恒为器物所做的这些研究,以及她所寻得的丰富资料,在不觉之间成就了一部充满细节的古代生活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黄正建

 

  《天地人生:中华传统文化十章》

  作者:王蒙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原文化部部长、“人民艺术家”王蒙融会先秦诸子等中华文化根脉性内容,积数十年研思的精华观点和人生中以乐观精神总结的肺腑之言,探骊得珠般发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着重指出文化与生活互相启迪的相依关系,身体力行的智慧呈现出质朴的哲思之美,鼓励读者尤其是当代年轻人,以积极自信的态度、和谐共生的追求,从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江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 戴亦梁

 

  《十件文物里的中国故事》

  作者:中国历史研究院 主编

  巩文 等撰稿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本书选取10件国之瑰宝,分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风范、东方欲晓4个篇章,从不同侧面讲述中国故事。通过专家学者们娓娓道来的叙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逐一呈现文物的发现、文物的内涵,以及文物所蕴含的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使中华文明更加立体地加以展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 赵剑英

 

  科技生活(4种)

 

  《从深海到深空:科技征程的中国坐标》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组编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重任,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 张玉卓

 

  《太空的见证》

  作者:刘思扬 主编 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 编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乍一看书的封面,太空,卫星,还以为与宇宙航天有关、与太空探索有关、与宇航员生活有关。但细读此书,却令人大感意外,原来,这是一本讲述精准扶贫的书,这是一本聚焦三区三州翻天覆地的书,这是一本忠实记录共和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征途中脚踏实地撼人心魄改天换地的大地史诗,堪称《60万米高空看中国》的姊妹篇。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王振羽

 

  《至味中国:饮食文化记忆》

  作者:王仁湘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2月

  作者王仁湘是饮食考古的名家,讲饮食文化,通过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既讲味中之味,又讲味外之味,还讲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既唯物又辩证。这真是一部有“味道”的书,欢迎大家“品尝”。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 汪大凯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中国人的诗意生命美学》

  作者:徐立京 徐冬冬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感谢这本书,它使我们突然重新发现了早已具有却似乎沉睡良久、被遗忘被淡漠了上千年的精神珠玑,使它重新变得光芒四射、暖人心扉、生气洋溢。中国梦打开了又一个文化的柴扉,正大步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的我们,连接上了绵延数千年的中华历法文化。

  ――作家、学者 王蒙

 

  文学(7种)

 

  《千里江山图》

  作者:孙甘露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千里江山图》完成了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融合。现代主义讲的是《千里江山图》在隐喻和幻喻方面,其中保留了非常多语言方面的探索。现实主义讲的是孙甘露保持了历史事件精确性的考证,但是又没有完全浮现旧上海,体现了既精确又带有自由度的融合。还有这部小说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地下工作者前仆后继地牺牲,这些牺牲者的形象接续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格非

 

  《铜行里》

  作者:老藤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将长篇小说《铜行里》置于老藤的文学履历中不难发现,这部作品延续了他小说注重故事性、文化底蕴厚重、善用传统意象等共性特质,又在钩沉城市历史、挖掘传统文化精神等方面进行着新的拓展与尝试。老藤的小说与他切身的生活经历关联密切,即使是行使小说天然的虚构权利,也严谨地遵循细节真实的规则,这也构成其创作鲜明的在地性与及物性。

  ――辽宁文学院副院长 周荣

 

  《我用一生爱中国: 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

  作者:谭楷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我用一生爱中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范例。作者用生动、精彩的故事,饱满的情感,扎实地讲清楚了一位外国友人是如何用一生热爱中国,并将这种热爱一代代传承下去,变成一种信念,甚至信仰的。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阎晶明

 

  《望江南》

  作者:王旭烽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作品在杭氏家族茶业生计的故事里,折射了社会的嬗变与时代的演进,写出了几代茶人的守望初心和努力奋进,以茶为故事主线,讲述了熔个人史、家族史和民族史为一炉的中国故事。浑厚的意蕴,圆润的叙事,显示出作者化茶事为艺术的不凡功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白烨

 

  《中国十二时辰》

  作者:李舫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作品以当今时代脱贫攻坚主题为主线,以中国传统的十二时辰计时方式和顺序为节点,将广袤中国大地上12个脱贫攻坚战场的壮丽画卷依次展开,生动记录伟大时代最真切最动人的脱贫攻坚故事,全景式展现了当代中国既波澜壮阔又百年未有的山乡巨变。

  ――中国铁路济南局作家协会副主席 李恒昌

 

  《燕食记》

  作者:葛亮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7月

  《燕食记》里,时间流逝、人世翻新、众人熙来攘往,如梦华录、如上河图,这盛大人间中,舌上之味、耳边之声,最易消散、最难留住,也最具根性、最堪安居。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李敬泽

 

  《野望》

  作者:付秀莹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乡村中一年四季的风景变化,时令的细微转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野望》为我们展现了北方乡村的一幅幅风景风情画,让我们想起孙犁和沈从文的小说。

  ――评论家 李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