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融合报道:

重大主题“软着陆” 正能量带来大流量

作者:樊凡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30

  □本报记者 樊凡

 

  在第3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中,共有22件融合报道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7件、三等奖12件。《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梳理本届融合报道的获奖作品发现,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本届融合报道获奖作品思想性强、鲜活生动、社会反响大,在创新表达、技术运用等方面表现突出,进一步呈现出主流媒体面向移动互联网生产持续纵深推进的态势。

  呈现鲜明时代气息

  从22件获奖作品来看,整体制作精良,贴近时代脉搏,聚焦主题主线,为伟大实践凝聚人心、汇聚民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气息。记者梳理发现,本届获奖的融合报道作品角度新颖、形式创新,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式、新平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主题报道上亮点频现,精彩纷呈,主旋律突出,正能量充沛,集中体现了主流媒体“主力军进入主战场”的硬核实力。

  百年风雨激荡,百年辉煌历程。在22件获奖作品中,《2021,送你一张船票》(新华社)、《复兴大道100号》(人民日报社)、融媒体互动长卷《最后,他说――英雄党员的生命留言》(中国网)、《一条红线穿百年》(湖北广播电视台)等多件作品是献礼建党百年的精品融合报道产品。

  这些作品融合了文字、画面、声音、动画、AI交互等技术,通过不同的选题视角记录百年征程。例如《复兴大道100号》以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事件和场景为依托,以纪实长图为载体,结合新技术手段,生动立体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在宏大格局和历史视野中见人、见事、见情感,实现长图、H5、SVG交互、线下互动体验馆等多元形式呈现,为重大主题全场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小康生活是什么样?湖南日报社获奖作品《H5丨手机里的小康生活》讲述了“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孙子朱小红的小康故事。创作团队用手机作为与用户互动的虚拟载体,产品模拟手机形态,呈现朱小红的“小康”生活。设计了“微信”“地图”“相册”“相机”“支付宝”等8个最常见的APP图标,通过朱小红的生活视角,嵌入相关联的6个短视频,并融入了直播页面、微信视频聊天、朋友圈留言等大量互联网元素,让用户真切感受到了如今沙洲村“吃穿不愁、人居环境优美、乡村振兴如火如荼、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的小康图景。

  重大主题“举重若轻”

  用“一张船票”切入百年征程、用“硬核声音”呈现百年科技奋斗史、用“一条红线”生动鲜活地展示百年党史……从22件获奖作品来看,懂得主动设置议题,对重大主题报道“举重若轻”,将时代主题“软着陆”到小切口上,是获奖作品的特点之一。

  对融合报道作品来说,选取细小切口对宏大主题进行策划报道,更多融入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例如新华社《2021,送你一张船票》以“船票”带入百年征程,以南湖红船为线索,将文字、国潮插画、闯关游戏、音乐、音频文献融合到H5之中,让网民领取船票,感受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最终该报道自2021年1月2日发布,形成了多轮传播高潮,报道传播周期长达6个月。

  挖掘出有意思的点,呈现出有意义的大主题。2014年起,江苏苏州摄影志愿者们在云贵川3省建立7个摄影创作基地,并送去110多台相机,指导山里孩子拍摄照片。中国江苏网抓住这一题材,收集了8年来150多位孩子拍摄的10万余幅照片,以H5的形式融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各类元素于一体,制作完成的《你的眼睛》荣获本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将展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时代大主题落脚在孩子们质朴自然的摄影作品上,以小见大地展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时代大主题。”该作品创作者之一戴军农告诉记者,这应该是作品能够打动读者的地方。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梳理22件获奖作品,基本脱离媒体融合初期的“炫技”,而将重心转移至内容与技术的深度结合上,不断兼顾守正与创新,让技术运用附着于内容核心。如科技日报社《放大音量!听百年最硬核声音》巧妙地筛选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天和核心舱、天问一号等火箭发射穿云破日声,山东号航母下海、奋斗者号深潜声,三峡工程开闸放水声,原子弹、氢弹爆炸声,南仁东、张荣桥、袁隆平、屠呦呦采访原声等10余个声音,以简单的视频快剪形式,呈现在党的领导下的中国科技奋斗史。

  大流量放大正能量

  在22件获奖作品中,大流量是所有获奖作品的共性之一。例如《2021,送你一张船票》全网浏览量超过5亿次,《复兴大道100号》长图H5仅在人民日报新媒体渠道浏览量就超1.2亿、微博话题阅读量近3.5亿,川观新闻的《三星堆国宝大型蹦迪现场!3000年电音乐队太上头!》全网曝光量超7亿,北京日报社、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北京一处级干部当外卖小哥,12小时仅赚41元:“我觉得很委屈”》全网阅读量近10亿……

  正能量带来了大流量,大流量放大了正能量。

  梳理22件获奖作品的流量走向不难发现,所有作品已不仅限于单个平台的分发,而是更加重视传播渠道的拓展和传播策略的创新,全网全域全链传播能力正在形成。

  例如《北京一处级干部当外卖小哥,12小时仅赚41元:“我觉得很委屈”》一文就设置了多个层次的传播方式,该文4月28日8时17分在北京日报社微信公众号推送。8时43分,北京日报社微博推送该稿件,并申请话题进行投票、设置议题等综合传播。引发热烈讨论后,主创人员继续设置投票、反响、评论等多条互动传播内容,将话题进一步引入更深、更广的传播,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刷屏,成为现象级传播内容。随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多家央媒多次、多种形式、多篇评论跟进报道,衍生出众多关注平凡劳动者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