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与书法的美好相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19
提到三苏祠,我们的记忆无限延伸,与苏轼这位书法大家在巴蜀的文化圣地相遇。苏轼这位历经沧海桑田的北宋“牛人”,至今仍是书法爱好者们的精神领袖。
《苏轼书法全集》(西南大学出版社)全套45册中,收录了苏轼及苏家不同时期的书法代表作,是全国各地专家学者长达6年的倾力编研。综合比较,《苏轼书法全集》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收录全面。经过5年的图版调查、收集,团队获得了来自国内外20多家著名馆藏机构提供的苏轼及苏氏一门墨迹600多件及宋元明清刻本的高清图版1万张。经过严格筛选,本项目收录了墨迹500余件、高清图版9000多张,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被珍藏于全球各个馆藏机构,从未公开出版。数量和体量都远远超过了当前已有的同类出版物。
材料新颖。项目力求应收尽收,近200件作品是首次被超高清印制成册。其中墨迹卷中新见的有17件,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渔父破子卷》等。碑刻卷中新见的有26件,如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施金建塔铭》等。法帖卷中新见刻帖计16种,如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藏宋刻《东坡苏公帖碑》及明刻《雪浪斋苏帖》等。团队尤其注意对新出土资料的收集,如《陶渊明饮酒诗》残碑、《送杨孟容诗》残刻皆是新近出土的苏轼作品,十分珍贵。
图版精美。高清图版的获得是确保内容呈现一流水准的基本前提。编撰团队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最终得到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等多家藏品单位的支持,获得了数量众多、价值珍贵的苏轼书法高清图版。如天津博物馆藏宋刻宋拓《西楼苏帖》为海内孤本,是极为重要的苏轼刻帖,此前受摄影条件限制,印制效果皆不理想。团队花费近20万元,购得该馆最新摄制的超清彩图90余张。其他图版搜求也力求效果最佳。
编排有序。团队根据苏轼书法作品的载体价值的轻重关系,同时参考同类大型文献整理的经验,首先确定了将本项目的总体编排原则,并借鉴《苏轼全集校注》等重要苏轼著述,将墨迹按照尺牍、诗、词、文、赋的先后顺序编排;而对于法帖、碑刻等“再造”文献,则依据刊刻先后排序,以展现法帖、碑帖的原貌,凸显作品的文物价值。
释文精细。首先在单件作品命名的规范性和系统性上进行了创新。没有采用传统的以关键词命名的方式,首创了以文本性质、主体等与传统的关键词取帖方式相结合的新标准。这一重大的学术创新,是本项目与其他简单资料汇编出版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其次是作品内容释读精细。全集收录的500余件书法作品,过半无款且书写时间难明,在已有同类出版物中,几乎没有进行过释读。团队利用书法专业优势,参考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对作品的书写时间、地点、印鉴、题跋等进行严谨、系统的整理和考证,并呈现于释文之中,还形成了4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为苏轼书法研究、宋代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望《苏轼书法全集》能透过书法展现人生百态、世间冷暖。更成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传承者,用中国人的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通过古籍文献整理研究根植于华夏儿女的灵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