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改革开放同代人的时代之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19
《金色河流》(译林出版社)是“70后”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鲁敏最新长篇小说,2022年4月推出。作品以近40万字的篇幅,刻画创业者披沙沥金的壮美历程,描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物质创造史与心灵嬗变史。鲁敏笔势开阔、言之有物地关切到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以作家的自觉置身时代长河,致敬激流勇进的当代“人世间”。
作为改革开放同代人的时代之书,《金色河流》具有总体性视野,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与时代精神状况重要的文学性评估。书中字里行间概括了中国人对财富的理解,“金色河流”是对当下中国最好的文学性命名。作为鲁敏写作的一个里程碑,这是她到目前为止最有深度、宽度、厚度的作品。它将鲁敏以前的创作全部编织进来,是集大成者,也是她的转身之作。鲁敏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河流,越来越开阔、越来越舒缓、越来越有气象。
在世界文学的坐标系中,《金色河流》接近巴尔扎克和狄更斯一脉,在中国百年文学史上则像茅盾先生的经典作品《子夜》。评论家刘琼认为鲁敏具有自我挑战能力和丰富经验,她不断展现和转战其他的领域,这部小说是她对直接经验的自我突破。评论家岳雯则认为,鲁敏在《金色河流》中的写作转变对近一代作家来说具有象征性,他们开始认识到对人性的讨论是具有某种限制性的,精神图景一定来自具体的物质的生活,从而走到更成熟更开阔的境界。
《金色河流》以相对较小的切口和侧面,折射了整个的历史总体性,鲁敏在这部作品中充分展现了一位小说家将“行动”变成“诗歌”,同时把“诗歌”变成一种“行动”的志向和能力。生存方向上,作者用平视的视角看待金钱,在巨大时代变革中,对人的基础性关系作了文学的正面深广的书写,具有相当程度的补阙意义。生活方向上,将所谓“大书”书写的批判性“外视角”转化为发展性“内视角”,落实到行动与心灵的具体性上,从而达成文学实践与时代背景的分层设色,文学使命与文学审美的融合。
在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看来,《金色河流》是2022年一部引人注目的长篇新作。中国长篇小说以40年、70年、100年为尺度的很多,但就《金色河流》而言,确实有它独特的意义。我们知道,中国在过去40多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经济增长,这对每个人的生命和经验都产生了巨大的持久的影响。这40年的时间敞开了丰富又极具挑战性的巨大空间,对作家来说既是书写的责任,也存在书写的难度。鲁敏所面对的,是我们很基本、很重要但很难且很少得到充分命名与书写的经验,在社会的发展中构建人的生活意义。
《金色河流》体现了鲁敏的志向、耐性与能力。她的志向不仅是写一本好看的小说,更是要在这部小说里记录下一个时代人们的心事与心情。这使《金色河流》成为深入有力并且颇具复杂性的作品,它丰富扩展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经验,在此基础上,更全面、更有力、更有高度地去把握中国这40多年来所经历的巨大变化,认识这种变化向着未来的发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