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基层“扫黄打非”工作成果巡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08

  四川 立足实际 群策群力 让“扫黄打非”工作无死角

  四川省持续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建设,各市(区)立足实际、群策群力筑牢线上线下防护网。

  成都市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向广大未成年人及家长宣传“绿书签”知识。首先,立足家庭教育,线上线下常态化开展《如何帮助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肯定三步走、鼓励四步走的案例及运用》等家长沙龙专题讲座。其次,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开展儿童阅读活动。同时,组建志愿服务团队,让网络安全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深入群众。依托“护苗”工作站,每月开展“绿书签、伴成长”专题阅读交流。

  广元市探索形成“全域阵地”“全面监管”“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护苗”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等站点。在各中小学校、农家书屋、实体书店等场所建立“护苗”工作站。在学校设立未成年人警示教育园地,引导孩子们自觉养成远离和抵制有害出版物及信息的良好习惯。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

  广元市各部门联动对全市校园及周边文化场所进行拉网式检查,对校园周边书店、复印店等文化经营场所开展监督检查800人次,收缴非法出版物112册。在此基础上,广泛组建“护苗”联盟,引导“护苗”全民参与。比如,组建“机关党员+企事业人员+社会自然人”等“1+N”志愿者队伍。

  乐山市探索推进基层“扫黄打非”横向拓展、纵向融合,不断提高基层“扫黄打非”综合治理水平。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各级融媒体中心,大力开展基层“扫黄打非”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如犍为县组建“犍”志愿服务队,既宣传“扫黄打非”、疫情防控等知识,又为群众做好代缴水电费、代办残疾证等服务,赢得群众高度认可。同时,将“扫黄打非”工作与市域综合治理相结合,建立24小时线上巡查机制。

  眉山市目前已建成覆盖全市的80个镇(街道)“扫黄打非”办公室、845个村(社区)“扫黄打非”工作站,配备网格员1264名。每年开展“绿书签行动”、“家长学校”活动、“扫黄打非”坝坝会、知识讲座等各类活动800余场。眉山市还利用基层综治中心平台,“雪亮”“天网”工程技术优势,联合基层派出所力量实现“扫黄打非”巡查监管全覆盖、无死角。同时将“扫黄打非”纳入村规民约,让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吉林 开展“千百一”活动 夯实“扫黄打非”工作基础

  今年以来,吉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深入开展“千百一”系列活动,推动“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提质增效。

  吉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省委政法委、团省委、省法学会共同组织开展“守正道、送新风――千场普法宣讲进基层活动”。协调组织公安、教育、司法、律师协会等单位确定宣讲人,重点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网络安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通过组织宣讲团线下宣讲、录制专题视频线上展播、利用官方账号推介、在广播电视开设专题讲座、组织群众性文艺会演、依托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专题活动等形式,组织线上线下活动3200余场次,发放宣传品50万余份,覆盖群众60万余人次。统筹推动各相关部门将“扫黄打非”宣讲融入“检察官进校园”“法官姐姐关心你成长”“网络安全宣传周”“工会普法在行动”“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之中。

  吉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组织开展了“一县(区)一典型――百强基层标兵站点创建活动”,在9个市(州)、长白山开发区和梅河口新区,打造了100个“扫黄打非”基层标兵站点。吉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交通、文旅、市场监管、海关、邮政、民航、铁路等9个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建立“扫黄打非”联络点、“护苗”工作站5000余个,基本实现全行业、全领域、全方位覆盖格局。还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扫黄打非”各项工作结合融合的通知》,推进基层“扫黄打非”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平安吉林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群团组织阵地等7个平台,指导基层站点发挥“扫黄打非”监督员、信息员、网格员、联络员、志愿者作用,举报涉“黄”涉“非”线索300余条,协助执法检查200余次。

  主打一个品牌,吉林省统筹各地各相关部门深入开展“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省委宣传部、省“扫黄打非”办公室、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关工委等7部门共同开展“云端绿书签”集中宣传活动。3个月时间内集中开展“护苗”主题短视频、漫画和征文作品征集、评选、展示,参与人数50万人次,访问量458万人次,向174名中小学生颁发相关证书。同时,会同吉林省委政法委、团省委、省妇联、省残联、省法学会、省监狱管理局、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连续两年开展“护苗・情暖高墙”系列活动。在此基础上,与团省委、省妇联、省民政厅开展“护苗・合力关爱 帮育成长”专项行动,针对全省服刑在押人员的313名未成年子女,建立长效护助机制。

 

  甘肃 固本培元守正道 激浊扬清送新风

  近年来,甘肃省“扫黄打非”战线充分发动各方面力量,主动健全制度机制,营造了健康积极、文明向上的文化环境。

  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一方面需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另一方面更需要加强培育未成年人鉴别意识、法治意识。为此,甘肃省常态化推进“陇原护苗・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护苗+”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护苗”工作站3115个,成立“护苗”联盟156个,发展志愿者24万余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万余场次。

  今年4月26日,“陇原护苗・绿书签行动”全省20多个市县分会场联动,10万余名师生同步观看。各项富有特色的活动在千里陇原大地次第展开。如金昌市群众自创编排《万众“护苗”“绿书签”》、天水市张川镇中学师生共同创作《“护苗”有我》等说唱快板。陇南市邀请非遗传承人带领中小学生创作系列“扫黄打非・护苗”剪纸作品,将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融入“护苗”工作之中。嘉峪关市检察机关开展“检察护苗法治宣传周”活动。

  严打严管有力度。甘肃省持续实施“净网”专项行动,系统部署推进多个网上专项整治工作,有力有效维护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今年以来,甘肃省及时修订网上“扫黄打非”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动网上“扫黄打非”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严厉打击网上涉“黄”涉“非”传播内容,查处有害信息8万余条,清理关停违规经营网店113家。探索掌握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网络传播的特点规律,扩线深挖端掉20多个非法印制、存储、运输、销售窝点。

  共建共管强基层。甘肃省将“扫黄打非”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指标,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平安甘肃”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依托全省已建成的2.3万余个各类“扫黄打非”基层站点,探索分类试点建设管理,组织开展基层示范点创建评选,守好筑牢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甘肃省策划设计的省级“扫黄打非”卡通形象大使“肃小侠”,统筹运用“陇小飞”“武都四宝”等各级形象标识,通过开设专题专栏、制播公益短视频,广泛宣传“扫黄打非”政策知识。结合乡村振兴“培根铸魂”工程,培育形成“道德银行”“孝善矩阵”“积分超市”“马背宣讲团”等一批文明实践品牌活动。组建“七彩之光”等特色鲜明的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文化市场、校园周边巡查,进一步提升基层监管能力水平。

 

  宁夏 集中整治校园周边文化环境 加强网络重点领域监管

  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扫黄打非”办公室将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整治作为重点。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16027人次,检查经营单位4237家次,收缴及下架涉未成年人有害出版物6000余册,电子读物20余种。同时,把网络文学、游戏、动漫、短视频、社交软件等作为网络监管重点。

  2022年,结合“4・23”世界读书日、“4・26”世界知识产权宣传周,宁夏回族自治区“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新闻出版部门开展“塞上书香节”暨“绿书签”宣传系列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阵地,开展书法、手抄报、手工制作“绿书签”、阅读推介、读书分享会、征文比赛等活动,提高“绿书签”活动知晓率与参与度。举办“护苗・绿书签”公益设计大赛活动,征集参赛作品7063件。开展炎黄九省(区)“扫黄打非・护苗”诗歌大赛宁夏作品征集,征集参赛作品200余件。举办“扫黄打非”网上知识问答,全区参与学校400余所,参与学生24万多人,在全社会形成“爱苗”“护苗”的舆论氛围。

  宁夏“扫黄打非”部门强化“剧本杀”和密室逃脱行业管理、集中整治校园周边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今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联合检查组,不定期组织文化市场执法、公安、市场监管、法院等有关部门联合对相关经营场所进行执法检查。针对这些行业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密室剧本杀文化新业态穿透式监管风险提示函》。要求有关经营场所必须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玩家使用的剧本必须设置适龄提示;要求经营者对剧本脚本及表演、场景、道具、服饰等内容进行自审和登记造册,严禁出现恐怖、暴力、色情、低俗等内容。经营者还要能够提供剧本版权登记及授权使用文件。执法人员先后发放了67份《密室剧本杀文化新业态监管风险提示函》,并细致讲解有关法律法规。

  2022年3月,银川市市场监管局兴庆区分局执法人员对兴庆区某学校附近一零食店进行执法专项检查时,发现该店内销售的一批食品的外包装含有大量色情、暴力、不良诱导等内容。银川市市场监管局兴庆区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规定,没收色情低俗糖果658盒(袋)、没收经营者违法所得3399.2元,并处以行政罚款2万元。

 

  黑龙江 建立考核评价督导问责体系 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建立“扫黄打非”工作领导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体系,大力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不断扩大“扫黄打非”覆盖面和影响力。

  “扫黄打非”进基层走深走实。黑龙江省结合“扫黄打非”进基层、文化市场检查,组织开展全省大调研活动,形成《加强和改进“扫黄打非”工作调查研究》调研报告,渐次推进调研成果转化。

  黑龙江省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创建和学习宣传活动,全省94.41万人次参与,推选出全省乡镇(街道)、村(社区)、景区(点)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含职业院校)各10个,带动各地加强“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建设。同时,黑龙江省加强11689个“扫黄打非”工作站、联络点和581个“护苗”工作站建设,构建“县级有专业执法人员、乡镇(街道)有协管员、村(社区)有义务监督员”的三级联防体系。

  “扫黄打非”舆论氛围日渐浓厚。黑龙江省建立“扫黄打非”相关题库,通过竞赛和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同时,与辽宁省、吉林省共同举办东北三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线上业务培训,省内7850个“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共9254人参加培训。

  黑龙江“扫黄打非”部门还在融媒体中心、极光新闻、东北网、黑龙江网等平台建立“扫黄打非”(“新风龙江”)频道、栏目,联动全省各级“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和1万余个基层工作站点积极参与。同时,建立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扩大“扫黄打非”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今年共开展“护苗・绿书签”主题活动1207场次,参与36.3万人次,制作“扫黄打非・护苗成长”等宣传片58部。

  “扫黄打非”机制建设保障有力。黑龙江省组建法律类、综合执法类和培训类3个类别的全省“扫黄打非”工作专家库,在咨询、评审、督导、检查、培训及重大案件、专项行动与专项整治研判等工作中发挥专业技术支撑作用。

  由黑龙江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省版权保护协会牵头,省志愿服务基金会、省出版协会、省期刊协会(筹)、省印刷技术协会、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协会、省直播电商协会、省智慧城市建设协会共同发起成立“新风龙江”专项基金。此外,黑龙江省“扫黄打非”办公室依据“平安黑龙江”建设考评,参照全国“扫黄打非”工作考评办法,制定出台《关于平安黑龙江建设“扫黄打非”工作考核方案》,推动“扫黄打非”工作提档升级。

 

  陕西 建强“三支队伍” 护航“雏鹰”翱翔蓝天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以“正本清源培净土,春风化雨护苗成长”为主旨,着力建强“三支队伍”,不断巩固“三大阵地”,在全县建成“护苗”工作站46个、“护苗”工作站示范点5个、“护苗”教育服务基地10个、“护苗”工作联盟1个。持续净化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精心组织“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送进校园,弘扬中华美德,倡导新风正气,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撑起了一把“保护伞”,护航“雏鹰”翱翔蓝天。

  丹凤县“扫黄打非”办公室会同文明办、文旅局、科教体局、共青团等部门在中小学校建立“护苗”工作站,基本形成有依托平台、有标牌标识、有办公条件、有骨干队伍、有制度职责、有工作经费、有宣传阵地、有活动开展、有工作台账、有举报渠道的“10有”体制机制保障。策划“公检法司工青妇 护苗联盟志愿行”活动,通过“护苗”联盟“志愿红”唤起社会“护苗”大担当。7月28日,县委宣传部联合县文旅局、县科教体局、团县委、龙驹寨街道党工委举办“扫黄打非进基层 护苗成长在行动”文艺宣传晚会暨首批“护苗”教育服务基地示范站授牌仪式,为首批10个单位“护苗”教育服务基地和丹凤县第一小学等5个学校“护苗”工作示范站集中授牌。

  去年以来,丹凤县围绕“护苗”专项行动,组织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22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突击检查文具店、书店等120多家次。专项行动中取缔流动售书摊点3个,查办非法出版物案件2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2050册,为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了规范有序、风清气正的成长环境。

  丹凤县“扫黄打非”办公室提出一校一品牌“家校互联同心圆 留守关爱不掉线”家校共育构建寄宿制学校“护苗”新体系,深入开展“教生慧眼识盗版 抵制非法出版物”“书香绿书签打造校园护苗芳草地”“网格布局护苗岗 护苗大使人盯人”“护苗法先行”等“护苗”活动,合力“护苗”育新人。此外联合县法院、县检察院、县科教体局建成第三小学“红领巾法学院”,在全县各级团组织和少先队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宣传50余场次。策划“记者跑街看护苗 直播连线督打非”融媒“护苗”专题栏目,营造“护苗”法治大环境。









  本特刊稿件、图片均由各省(区、市)“扫黄打非”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