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2022年全国基层“扫黄打非”工作成果巡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08
广东 运用多媒体平台构建“护苗”宣传网
对照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部署要求,广东省深入推进“护苗2022”“绿书签行动”以及专项整治工作,着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和规范有序的社会文化环境,取得了扎实成效。
广东省“扫黄打非”办公室充分运用多媒体平台,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构建“护苗”宣传网,不断扩大“护苗”专项行动的知晓率。今年组织南方网、金羊网等省内重点新闻网站通过图文海报、短视频、H5等多种形式,累计组织推送、转载宣传专项行动成果稿件1000余篇(次),总阅读量5300余万次。充分发挥省内重点网络企业“护苗”工作站作用,履行主体责任。腾讯公司策划微信绿苗计划,普及“护苗”网络安全课。广州市成立未成年人网络生态治理基地,依托市属少年宫“护苗”工作站,共筑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防火墙”。广东省“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省委网信办、团省委,携手腾讯“护苗”工作站,打造“护苗・三方课”网络素养提升线上课程。联合《南方都市报》推出网络安全宣传海报、《网络安全使用导图》等新媒体产品,制作《网络安全我守护》视频短片。
自3月起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开展“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联合广东省新华发行集团开展“聆听少年之声,一起绿色阅读”音频展播、“绿书签行动”宣传推广活动。推出2022年广东省“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片,推荐100种青少年优秀读物,开展300场名家进校园讲座及校园主题图书展销等活动。活动期间,全省共印制派发“绿书签”及宣传海报119万余张,开展系列宣传活动8000余场。广州市举办全市中小学生“扫黄打非”主题漫画大赛,征集12000余幅作品;全面立体宣传“扫黄打非”形象――“清风侠”,向未成年人宣传“扫黄打非”知识。深圳市罗湖区成立“‘扫黄打非’红领巾志愿宣讲团”,举行“绿书签・阅成长”系列宣讲活动。佛山市举办“书香满溢・喜阅连年”青少年主题阅读活动,打造“青年读书会”“真人图书馆”等读书品牌。潮州市组织开展“绿书签暨版权・智慧+悦读分享”等活动,推动“绿书签”与版权、阅读活动深度融合。广州、深圳、佛山、揭阳等各地集中执法力量,加强对出版物市场、印刷企业及校园周边书店、报刊摊点、文具店、打字复印店等场所的清查摸排,加大对电商平台传播、销售侵权盗版教材教辅、少儿图书的版权监管力度。
切实发挥组织、指导、协调作用,主动与公安、文化、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沟通协作,以专案打击为抓手,不断强化震慑效能。查处广东“1・02”猥亵儿童、传播淫秽物品案,查获淫秽视频7.18万部、淫秽图片1.59万张。查处东莞吴某等人涉嫌侵犯著作权案,查获涉案人员11名,查扣侵权盗版出版物200余万册、扫描设备2套、电脑4台、移动硬盘4个。查处佛山杨某等人制售“耽美”题材有害出版物案,查获《一半暧昧》等一批有害图书以及5.7万余张销售单据,打掉2个印刷“黑窝点”,查扣速印机、覆膜机等印刷加工设备11台,刑拘杨某等3人。
山西 调动优势资源形成“扫黄打非”合力
山西省晋城市坚持“能融则融 能融尽融”的原则,紧盯实际,创新机制,制定了“6833”工作方案,实施了“一专三融五结合”工作方法,大力推动“扫黄打非”进基层站点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持续强化“扫黄打非”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达到100%,建成乡镇联络站全国示范点4个,建成行政村信息点省级示范点13个,市县乡村四级网格治理体系基本建立,为捍卫全市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的蒙山景区,以处理“扫黄打非”线索、问题为目标,建立并优化了“五站”(景区红色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志愿者服务站、导游驿站、“扫黄打非”工作站)联动、“四点”(一票一街一亭一林)支撑、“三级”(景区部署-部门负责-员工落实)管理、“两支”(“一老一小”志愿者)力量、“一批”(一批示范户)引领的“54321”治理模式。发挥“两代表一劳模”和党员先锋模范辐射带动作用,开展专题宣讲20余次;依托86名志愿者和22名“护苗”网格员不定期开展“护苗2022”活动10余次、“护苗”研学4次、志愿服务60余次。
晋中市公安局太谷分局治安管理大队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为工作主线,以“五大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公安“作战”打击主力军作用,亮利剑、出重拳、强震慑,全力推动“扫黄打非”工作向纵深发展,有效形成“扫黄打非”的高压态势、管理合力、强劲威慑。基层民警坚持网上巡查24小时不间断,入户走访调查不停歇,防范非法出版物传播扩散。在开展“护苗”行动中,完善学校智慧安防,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严厉整治各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违法犯罪。文化市场执法部门依法对各种涉“黄”涉“非”活动展开凌厉进攻;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教育,强化新媒体“微”宣传,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广泛发动群众力量支持参与,有效震慑“黄”“非”违法犯罪。
临汾市建成“护苗”工作站298个,并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计划2023年12月实现“护苗”工作站全覆盖。积极开展“开学第一课 护苗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国旗下讲话活动,在“六一”前后开展校园图书读物专项排查工作等132次“扫黄打非・护苗2022”活动,扎实推进“护苗”工作站建设。还举办了“少年儿童心向党”喜迎二十大同心护未来主题活动、“绿书签伴成长・读书分享”活动、“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等。
广西 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有力度有温度
2022年,广西积极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全面加强基层站点建设,统筹资源、创新载体,推进“扫黄打非”宣传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覆盖建设站点夯实基础。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模式,广泛开展“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示范点建设,联合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等6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基层“扫黄打非”工作与相关平台有效结合融入的实施方案》,指导各地推动“扫黄打非”工作与基层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创建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融媒体中心、城乡社区治理等平台建设发展结合,建成1.7万多个覆盖全区所有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扫黄打非”基层站点,117个“扫黄打非”主题宣教园,有24个基层站点获得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示范标兵,这些示范点涵盖了街道社区、乡村、学校、企业、景区等,在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教育、发动群众踊跃参与、完善工作规范标准、助力市场监管和案件查办等方面深入到位、各具特色,也带动了其他基层站点在抵御有害思想和文化侵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抓融合群防群治富有成效。探索多平台有机融合新模式,实现“扫黄打非”与各项工作共谋、共建、共评的良好局面。在共建共享平台设施的基础上,推动机制有机结合、信息共享、队伍共享,把“扫黄打非”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工作绩效考评指标,以及基层综治网格化管理,形成“日常巡查+随机巡查+定时巡查”三巡查机制。发动基层老党员、退伍军人、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担任信息员、联络员和义务监督员,壮大基层“扫黄打非”的日常监管力量。钦州市成立了“‘扫黄打非’妈妈工作队”,南宁市组织了“五老”义务监督队,贺州市组建了“扫黄打非”小志愿者队伍等,各地“扫黄打非”工作站还组建了微信群,方便群众发现问题、线索随时随地上报。今年以来,全区共查缴各类违法出版物31万余件,受理群众举报线索1800多条,查处各类侵权盗版及非法有害出版物案件960余起,处置网络有害信息1.5万余条,关闭网站和违法违规账号120多个,有效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空间,切实维护了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为全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宣传以人为本温暖人心。撷取广西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元素,结合春节、三月三、重阳等传统节日,运用山歌、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及文化下乡、全民阅读、电影放映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扫黄打非”宣传。以“暖心护苗”推进“扫黄打非”进农村校园,通过派发“绿书签”、讲好“开学第一课”、推荐优秀读物、开展绘画设计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引导少年儿童绿色阅读、文明上网。以“暖心服务”增强基层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结合志愿服务、文化惠民工程,将“扫黄打非”宣传融入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示范活动,举办线上答题抽红包、阅读打卡领书券等活动,向全区各界征集“扫黄打非”情景剧微视频作品并在广西主要新闻媒体平台宣传展示,让群众讲述身边的“扫黄打非”故事,从10月下旬展播至今,播放量已超过10万。
安徽 “四位一体”“护苗”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安徽省“扫黄打非”部门注重抓好“护苗”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推进实施“文化护苗、市场护苗、网络护苗、法治护苗”“四位一体”工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实施“文化护苗”工程,全面打造“护苗”品牌。安徽各地深入开展“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党史学习教育、全民阅读、保护知识产权、青春期教育、网络安全素养等主题宣传。依托各市青少年实践基地、校园警务室(站)、心理咨询室、“扫黄打非”联络点,以及较多涉及青少年用户的互联网文化企业和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创新打造“护苗”工作站。摸索出台“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创建管理办法,推动进基层“护苗”工作提质增效,统筹推进示范点在学校周边均衡发展。目前,全省共建立“护苗”工作站2500余个。
二是实施“市场护苗”工程,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安徽各地组织在开学季、建党一百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出版物市场、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涉未成年人上网环境等综合执法检查。采取“开学第一课”、“网络安全公开课”、主题班会、知识讲座、主题征文、黑板报评比等方式,组织开展“绿书签”进校园工作。协调公安、教育、工商、文广新等部门,集中开展少儿出版物市场集中整治,对各类图书批发市场、城市书屋、零售书店等经营单位进行“地毯式”检查,查缴非法出版物,有力维护出版物市场良性发展。今年以来,执法部门共出动18.2万余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12.1万余家次。
三是实施“网络护苗”工程,持续清朗网络空间。安徽省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网上“扫黄打非”工作的意见》,委托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安徽分中心将涉未成年人信息管理纳入日常监测范围。开展“清网”专项整治,建立网上“扫黄打非”巡查长效机制,严格监管属地涉未成年人重点网络短视频、社交平台以及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深层次清查对未成年人具有诱导性的不良内容,坚决杜绝色情、低俗、暴力、恐怖等有害内容网上传播,及时发现、处置有害信息,今年以来发出网络核查通知1940份,关闭或注销网站(公众号)1575个,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19万条。开设“扫黄打非”“绿书签”行动专栏,发布工作信息,广泛利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制作动漫作品、主题小游戏,播放“扫黄打非・护苗”公益宣传片、网络安全课等,增强活动感召力,在全社会广泛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四是实施“法治护苗”工程,深入厚植法律思想。各地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宣讲与青少年维权相关的法律、解读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同学们培养正确的法律观念,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芜湖开展“法治护航 快乐成长”普法直播活动,邀请专家用生动案例为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大力查办涉未成年人案件工作,深挖线上线下监测发现的问题线索,畅通学生、教师、家长等向“扫黄打非”部门反映问题的渠道,关注新闻媒体涉少儿的网络有害信息的报道,用足用好行政管理、行政处罚及刑事追责等手段,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共查处涉未成年人有害出版物和信息类案件210起,其中全国挂牌督办17件。
河南 丰富多彩活动让宣传更有趣有效
河南省将“护苗”元素融入文艺宣传和实践活动,推动“护苗”理念入脑入心。先后牵头举办沿黄九省(区)“护苗”书画大赛、诗歌大赛等系列活动,叫响了沿黄九省(区)联防协作品牌。郑州、开封、鹤壁等地策划推出了“绿书签”游戏小程序、“护苗”微信表情包、课间飞行棋、网络安全情景剧等,还制作了铅笔、笔筒、雨衣、水杯、纸抽、手绘包等系列“护苗”主题日用品。郑州、洛阳、平顶山、濮阳等地分别开通了“护苗”号地铁、公交、景区观光车,在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中实现了教育群众、引领群众。其中,点击“绿书签”游戏小程序即可抽取电子“绿书签”,享受购书优惠,仅今年4月23日和26日两天点击量就超过500万人次。鹤壁市“护苗”非遗作品展展出剪纸、剪影、泥塑、烙画等100余件,吸引全市及周边省市100余万人次参观。商丘市“护苗工作室”视频号已播发“护苗”短视频500余个,安阳市创作主题歌曲《护苗歌》在城乡中小学校广泛传唱,漯河市组织创作展出“护苗”农民画展,新乡市开展“护苗”公益广告创作大赛,为广大青少年筑牢了精神防护林。
“挫败后如山倒”“用手看好你的家”“一家十口人,只有草盖身”……一个个有趣的谜语吸引了前来游玩的群众。在河南省鹤壁市“扫黄打非”主题公园,公园里的5个小亭子,每个亭子的4根柱子上都张贴着“扫黄打非”相关谜语,扫描谜语下方的二维码即可获取谜语的谜底。自今年7月推出以来,这一新颖的互动方式吸引了大量市民,大家一边逛公园,一边猜谜语,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扫黄打非”知识。公园里除了“扫黄打非”谜语亭,还有“扫黄打非”趣味知识转转看、“扫黄打非”知多少、“扫黄打非”跳房子等互动景观,受到市民群众的广泛好评。“扫黄打非”主题公园已累计开展20余场“扫黄打非”活动,累计接待1.8万余人(次),成为知识普及、活动展示、休闲娱乐的宣传教育新平台。
周口市坚持“抓苗头、抓线索、抓案件、抓基层”的工作思路,严厉打击各类涉“黄”涉“非”非法出版传播活动,切实保障了全市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全市累计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53万余册,处置淫秽色情等网络有害信息2.3万余条,查办各类“扫黄打非”案件31起,相继查处、审结4起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督办的重点案件。
海南 强基固本 行稳致远
海南省坚持群防群治、疏堵并治,抓源头、强基础,凝聚“扫黄打非”强大合力,着力为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营造天朗气清、昂扬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保护青少年 “润物细无声”
“有了网络很方便,不会的东西可以上网查,但网络暴力游戏、低俗小说也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文昌中学老师钟超在网络直播课上与家长交流引导孩子健康上网的方法。
海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主任张 宁认为,青少年保护工作要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使青少年不想碰、不去碰“黄”“非”。
海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制作公益宣传片,在全省各大超市、影院、公交车等公共场所持续展播。海南省委网信办综合运用图文、H5、音视频发布“扫黄打非”成效宣传信息1000多条。各级“扫黄打非”部门开展“绿书签行动”暨护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活动,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2100多名法治副校长深入各中小学校开展“扫黄打非”宣讲,以案释法,循循善诱,教育未成年人主动对校园欺凌行为和非法出版物说“不”。
海口市开展“小小执法官”活动,学生们与执法工作人员走进学校周边的出版物经营单位,通过“扫黄打非”APP搜查图书是否为正版。定安县“扫黄打非”小记者定期开展“扫黄打非”随机采访活动,增强学生们对“扫黄打非”的了解。
打赢防御战 “为有源头活水来”
海南省坚持从事前抓起、从源头抓起,将源头管控与事后监督结合起来,力争将涉“黄”涉“非”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海南省网信部门坚持对传播性暗示、软色情、欺凌暴力等网络信息、网络应用进行重点监测。执法部门不定期对全省宾馆、咖啡厅、网吧等公共场所上门摸排,对学校周边书刊店、摊点、文具店、打字复印店等点位清理整治,坚决遏制非法出版物及有害信息的传播。
海南省通信管理部门严格落实IP地址报备、网络实名管理和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核准审核等要求,及时清理空壳类备案数据,建立定期核查机制,全面提升备案主体与域名注册信息一致率。
全省构建横向协同省直有关部门,纵向联动各市(县)网信部门,全域融合志愿者、网格员、媒体记者等的网络举报一体化机制,多渠道主动受理和指导平台处置网民举报。坚持通报曝光机制,以案促改,倒逼各平台自查自纠、加强管理。
海南省海关、公安、邮政、交通等部门严格核查出版物发货、承运等手续,对仓储、物流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加强对旅客携带、货运夹带、邮件寄递进境出版物的检查,特别是加大对重点地区的旅客检查验视力度,对境外违禁出版物堵源截流。
紧紧牵住基层这个“牛鼻子”
“‘扫黄打非’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我们坚持将‘扫黄打非’力量不断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海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副主任王保瑜说。
海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举办“扫黄打非”综合业务培训,制定规范党员、干部出版传播行为有关规定,编印“扫黄打非”工作手册,组建“扫黄打非”信息员、志愿者和监督员队伍,积极为基层高效推进“扫黄打非”工作提供保障。
全省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站点作用,结合开展志愿服务,利用帮扶群众、疫情排查等走村入户、进店访企时机,让广大群众对“扫黄打非”工作充分知晓、认可。
海口、文昌、万宁等市县与辖区内经营主体签署《出版物寄递、印刷、零售企业“扫黄打非”承诺书》,加大对辖区内出版物经营情况的监管力度。
江西 一手抓教育引导 一手抓市场监管
“‘绿书签’,好书香,‘护苗’大旗迎风扬……”2022年,江西省“护苗・绿书签行动”主题曲《绿书签之歌》一经发布,迅速在江西各地中小学校园推广传唱。从2015年开始,江西省已连续7年开展“护苗・绿书签行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清朗的网络空间和健康的阅读环境。
近年来,以“绿书签行动”为重要载体,江西省一手抓教育引导,一手抓市场监管,积极构建集政府、社会、学校、企业为一体的工作体系,进一步打响了“护苗”品牌。
多方联动,凝聚“护苗”合力
江西省委宣传部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联合省“扫黄打非”办公室、省文明办、省网信办、省教育厅、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视局、团省委等部门制定打防并举的年度“护苗・绿书签行动”方案,积极推动校园“护苗”工作站建设,创新开展“春蕾”法治进校园等行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围绕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一周年,江西省“扫黄打非”办公室和检察院共同开展“护苗・春蕾”法治进校园和“绿书签・伴成长”“六个一”特别宣传活动。江西省组织各地检察官走进2600所中小学校进行宣讲,覆盖师生家长40万余人;集中销毁非法出版物14万余册,查处涉未成年人网络直播表演、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违规盗印教辅教材等案件30余起。
创新方法,凸显“护苗”特色
今年3月,“湘鄂赣三省‘绿书签’公益设计大赛”活动启动。活动以“绿色阅读 放飞梦想”为主题,通过三省中小学生亲自设计、手绘书签方式,深化“绿色阅读、文明上网”“打击侵权盗版、保护创新创造”等思想理念。4月底,江西共收集中小学生作品2276份,有100幅作品获江西赛区优秀奖,有60幅作品入选决赛,拿到9个奖项。
今年4月,为深入推动“护苗2022・绿书签行动”,江西省组织各地开展“护苗・绿书签”快闪活动和“全民阅读灯光秀”活动。各地依托首届全民阅读大会重点推广曲目、江西“护苗”主题曲《绿书签之歌》创作快闪视频154个,在“学习强国”“护苗・绿书签”专题上线;会同省教育厅在江西省教育电视台共同开展《绿书签之歌》视频展播评选活动,有31个作品分别获一、二、三等奖。11个地市在主城区地标性建筑、公共场所户外大屏展示“灯光秀”,广泛推送“绿色阅读、文明上网”等“绿书签”理念,激发未成年人读书热情。
各地联动,营造“护苗”氛围
江西省各地结合当地特色,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活动。景德镇市珠山区陶阳学校师生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创作了数百件精美的“护苗”陶瓷作品;新余市聚焦“护苗・红色基因课”,邀请“听老兵爷爷讲党史故事”宣讲团走进全省11个设区市的13所中小学校。在萍乡,“非遗‘护苗’进校园”宣传活动请来了萍乡春锣传承人雍开全。赣州、吉安、抚州等地检察机关发布“护苗・网络安全系列课堂”“空中小课堂”“阳光法治讲堂”等法治教育课程。
福建 依托八闽大地文化资源 多维度宣传“扫黄打非”
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靖城古称“兰陵”,拥有文昌塔、道源亭、清水岩等17处文保单位及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近年来,靖城镇高度重视“扫黄打非”工作,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轴,依托现有的文化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工作,以靖城镇文化站、兰陵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清水岩党建公园、红十五军政治部遗址纪念馆等为载体,创新“扫黄打非+”新模式,多维度有序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
今年10月,漳州台商投资区首个校园“扫黄打非・护苗”工作站示范点揭牌仪式在角美中心小学锦宅校区举行。工作站内,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精致的创意手工、颇具古意的篆刻等学生作品摆放其中,孩子们围绕支持正版、拒绝盗版,抵制淫秽暴力有害出版物,抵制沉迷网络游戏、文明上网等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创作出了一幅幅各具特色、富有意义的“扫黄打非”绘画作品,共同营造绿色清朗的文化环境。
霞浦县“扫黄打非”部门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突出任务,集中开展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共检查校园周边出版物经营单位、打字复印店等各类场所88家次,开展“剧本杀”专项检查10次,发现并整改问题4个。
宁德市牙城镇将“扫黄打非”作为维护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工作,将“扫黄打非”融入旅游工作,面向游客及景区工作人员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打造旅游景区宣传阵地,合力构建健康、和谐、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
宁德市蕉城区在寒暑假开学季等重要时间节点,专项整治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化市场,认真查处校园周边小摊小店销售非法出版物的行为,持续清理宣扬淫秽色情、血腥暴力、校园霸凌、自杀自残等有害内容的出版物。2022年,共检查中小学校园周边经营单位738家,出动执法人员256人次;取缔无证出版物经营摊点6处,收缴非法出版物1000余册,立案查处非法出版物发行案件2件。开展“剧本杀”专项检查2次。联合区教育局,结合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月、世界读书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等节点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在辖区多所学校开展“扫黄打非”进校园活动,通过挂横幅、设置宣传专栏,发放“扫黄打非”宣传单、派发“绿书签”、进校园宣讲等形式,向学生讲解“扫黄打非”相关知识,鼓励同学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进一步净化校园学习生活环境。2022年,蕉城区共开展“护苗”“绿书签”宣传活动2场次,印发“护苗”宣传海报320份、“绿书签”2.6万份。组织学校开展“护苗・网络安全课”共3场次,听课学生达3.7万人。同时,在学校、书店、网吧等场所向社会公布了“12318”投诉电话,并与公安“110”建立了常态化联动机制,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
湖北 激浊扬清树新风 夯基垒台护幼苗
今年以来,湖北省坚持专项治理和宣传教育两手抓,网上治理和网下打击同步发力,护航未成年人茁壮成长。
坚持问题导向 规范市场秩序
抓校园周边违法经营活动打击。湖北省各地“扫黄打非”办公室与多部门联动,建立校园周边执法联动机制,将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整治纳入“暑期集中行动”“百日行动”中,紧盯开学季、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严查校园周边无证销售出版物、无资质发行中小学教材以及盗版出版物等行为,截至10月,共查缴少儿类非法出版物2.6万余件。
抓“耽美”类出版物专项清查。紧盯校内图书室、校园周边书店以及公共文化领域,开展实体书店执法检查和网上书店专项巡查,发现疑似“耽美”类出版物及衍生品200余种,收缴400余件,下架处理3000余件。
抓中小学校园书店规范管理。结合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及时下架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62种;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园书店专项清查,查处含有不良信息的动漫类、悬疑类、玄幻类等不适宜少年儿童阅读的图书2214种。
聚焦重点热点 开展专项治理
紧盯重点领域,强化网络监测。针对未成年人使用较多的网络平台,加大对动漫、网剧、网络节目等网络产品中涉未成年人不良内容的专项网络监测力度,清理网上各类有害信息15万条,关闭网站720个,关闭违法违规账号1125个,查办涉未成年人案件206起。
紧盯重点企业,强化示范引领。会同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在互联网企业建立“扫黄打非”工作站的通知》,推进“扫黄打非・护苗”工作站建设。微派网络自研并上线“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未成年人识别系统”,提升内容审核精准性;卓讯互动等互联网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开展关爱未成年人公益性活动。
紧盯重点案件,强化精准打击。查办了一批涉未成年人重点案件,包括黄冈蕲春“4・07”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案、武汉梅某力传播涉未成年人淫秽物品案等。
扩大宣教声势 强化辐射带动
跨区域“护苗”活动影响力更大。主动发起湘鄂赣三省跨区域“护苗”行动,成功主办湘鄂赣“护苗・绿书签”公益设计大赛,征集三省中小学生有效参赛作品1.6万幅,网络访问量累计25万余次。
创新形式与青少年贴得更近。策划摄制《湖北省青少年“扫黄打非”网络安全课》,全省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公开课;宜昌市印制《宜昌市“护苗”亲子读本》,通过童话故事和生动案例普及“护苗”知识;襄阳、十堰等地打造“护苗”版《孤勇者》MV、《我是版权小卫士》微电影、《众手护苗》音乐快板、《共撑一片晴朗的天》大型快闪等爆款作品。
广泛动员,社会覆盖面更广。整合各方力量张贴发放“护苗”专题宣传海报、“绿书签”宣传单等120余万份;开展名家讲堂、书画比赛、文艺汇演等“护苗”活动超1万场次;聚焦青少年网络安全开展宣传活动5500余场次;开展“绿书签・伴成长”专题阅读活动3500余场次;7地举办侵权盗版非法出版物销毁活动,销毁非法出版物18万余件。
云南: 实现“三精准” 打造“护苗”联盟品牌
云南省认真落实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关于深化“护苗”专项行动的部署,突出主要任务,把握主题主线主责,着力抓实涉未成年人有害出版物及信息专项整治,持续推进“护苗”联盟建设,将专项整治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精准把握主题,开创“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新局面。以“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拒绝有害出版物及信息”为主题,开展2022年“护苗联盟・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一是紧盯重点抓宣传。在全省1000余所中小学开展“绿书签行动”进校园活动,联合省版权局、省教育厅开展“护苗联盟・绿书签・版权保护”进校园活动100余场,发放、张贴“绿书签2022”宣传海报3.5万余份,捐赠优秀少儿读物5万册,引导少年儿童认清非法出版物的危害,增强抵制有害出版物和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二是结合融入强宣传。结合全民阅读、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依托农家书屋、青少年宫、新时代实践中心等平台,建立2177个“护苗”工作站,组织16个州(市)开展“绿书签・伴成长”专题阅读交流活动300余场,创作征集一批“扫黄打非”宣讲视频。三是纳入体系常态化宣传。普洱市、安宁市等地将“护苗”专项行动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和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重要指标,每年进行模拟测评。怒江州、普洱市成立“护苗联盟志愿服务总队”,打造“护苗成长志愿有我”服务项目品牌,德宏州将组织一次国旗下少先队员倡议,召开一次“绿色读书、健康上网”主题班会,开展一次“扫黄打非”黑板报比赛,发放一封致家长的信等“四个一”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内容。
精准把握主线,实现“护苗”联盟品牌打造新突破。一是因地制宜搭平台。开展“护苗联盟・花开四季”主题宣传活动,覆盖500多所中小学校,近10万名学生参与,评选100余份优秀作品,编辑出版作品集。二是尊重差异促公平。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之际,以“小小绿书签,放飞大梦想”为主题,在昆明市盲哑学校开展“护苗联盟・绿书签进校园”主题宣传活动,邀请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绘画家曾孝濂、中国男子盲人足球队国家队队长魏建森、云南省盲协副主席周兴松和学生代表开展“我和我的梦想”交流分享活动,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了此活动。三是强化普法护成长。举办“护苗联盟大讲堂”普法宣讲活动,会同省教育厅、团省委在全省中小学开设普法“云讲堂”,并通过多平台进行宣传。
精准把握主责,取得网上网下文化环境治理新成效。以严厉查处涉及少年儿童的非法出版物及有害信息为主责,打造清朗空间。各州市“扫黄打非”部门联合文化市场执法队伍,针对中小学校园周边书刊、音像制品、复印店等点位组织3轮专项检查,集中清理夹杂“黄暴毒”、宣扬邪教迷信等有害内容的少儿出版物,查缴非法少儿出版物4000余册、盗版教材教辅2万余册;联合网信、云南安全中心等部门,及时清理网络有害和不良信息1475万条,其中色情类633万条、招嫖类351万条。
浙江 形成寄递渠道“扫黄打非”进基层省域特色样板
浙江省邮政管理局借助邮政快递业点多面广、流动性强、与群众接触广泛等优势,按照“宣传先行、示范创建、全面铺开”的“三步走”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开展行业“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在严格落实寄递渠道安全制度基础上,坚决防止各类非法有害出版物通过寄递渠道传播,打造“会查验、会报告、能追溯、能截控”的行业队伍,努力构筑“扫黄打非”安全屏障,形成了寄递渠道“扫黄打非”省域特色样板。
近年来,浙江省邮政管理系统成立了省级、市级寄递行业“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省、市、县全覆盖的“扫黄打非”监管队伍,并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全省邮政快递业“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的通知》,持续开展“五个一”行动计划(组织一次专题培训、制发一批宣贯资料、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培养一批宣讲团员、创建一批示范站点)。与此同时,浙江省邮政管理局联合省“扫黄打非”办公室,制作了17万份宣传手册,内容包括简单易懂的宣传口号、禁寄物品规定、“画像法”查堵口诀等,发放至全省一线邮政快递人员手中,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宣传力度。浙江省各地还采取多种形式,组建了含有行业监管人员、邮政特邀监督员、邮政快递企业人员等的行业“扫黄打非”宣讲队伍,定期开展宣讲团成员培训,督促宣传团成员根据属地及企业实际制定宣讲任务,重点将查堵要求传递至邮政快递一线人员。各地探索打造出一批“防客团”“跑跑团”“邮益联盟”“浔安小哥”等行业品牌。
浙江省邮政管理局联合省“扫黄打非”办公室印发《浙江省邮政快递业“扫黄打非”示范站点、示范标兵创建工作方案(试行)》,明确了全省邮政快递业“扫黄打非”示范站点具体的建设标准。今年以来,浙江省邮政快递企业已创建“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点589个,市级行业示范站点225个,省级行业示范站点100个,择优评定20个省级行业示范标兵站点。
今年以来,浙江省将行之有效的创建示范站点模式推广至全省邮政快递行业,各地结合实际,将现有的邮政快递末端网点升级打造成寄递行业“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点,以“复制一批、提升一批、打造一批”,进一步推动了寄递企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积极参与”的有益的行业基层宣传阵地。
浙江一线邮政快递人员在落实寄递安全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对行业涉“黄”涉“非”等敏感邮快件的识别能力,通过探索形成了“寄递行业发现线索――报送相关部门研判――反馈企业是否可正常收寄”的查堵新机制,有效提升寄递行业“扫黄打非”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