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十年一瞬 快递筑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1-08
□中国邮政快递报社记者 戴元元
非凡10年,是邮政快递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当初的每一个预见、奇遇和梦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戴元元
10年间快递行业自动分拣设备全面普及。图为“双11”顺丰北京中转场自动化设备运行中。戴元元 摄
在邮政快递业快速发展的这10年,科技、绿色、入厂、进村,各领域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毫不为过。作为行业10年发展的见证人,我通过回放采访中按下快门的一瞬,回顾行业在10年中发生的巨大变化。
科技“三部曲”
行业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我记录行业发展提供了新奇的视角。
2013年12月,我在北京市西城区一个申通网点对当时炙手可热的巴枪进行了实证。在这次实证中,我征集了几种不同品牌不同系统的巴枪,从枪体的耐用性、操作的便捷性等方面进行了测试,参与实证的快递员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填写问卷、操作测试、高空跌落……实证场面轻松而活跃,不同巴枪也分了个高低。如今看来十分笨重的巴枪在10年前却是科技的代名词。巴枪可以让收派更快更准确,同时也推动了快递总部后台管理系统的不断升级,促成了电子面单和自动化分拣设备的横空出世。
2015年12月,我前往安徽合肥对中通的自动化分拣设备实地采访。该设备是中通全网较早部署的自动化分拣设备之一,用于进港件在安徽省内和合肥市内的分拣、集包工作,实测当天运行1小时共处理快件约1万件,人工约节约一半。当时该设备放件台还需要8名放件员直接往小车上放件。彼时,科技与快递还处在融合初期,之后5年,自动化分拣却掀起了一场行业技术革命的狂潮。
2016年4月,我开始聚焦无人机这个新事物。由于邮政快递企业的内部测试并不开放,我辗转联系到了深圳研发无人机并且对快递物流行业有兴趣的公司,才使得这次实证成行。联系采访和沟通的艰难过程也体现了当时无人机在行业发展的不易。虽然无人机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大规模应用的“前夜”,但相比最初无人机停留在实验室层面,已经实现了大步拓展。
有了金刚钻才有瓷器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邮政局多次提出“快递进厂”,在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方面,形成了入厂物流、仓配一体化等模式,供应链服务能力逐步增强。10年前,行业就掀开了进厂的序幕。
2016年6月,我在山东济南采访山东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重海事业部服务中国重汽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时至今日,也是为数不多的进厂经典样板之一。之所以经典,在于久、深。久,在于二者2010年就开始合作,10余年来摸索出了成熟的模式;深,在于在大多数快递企业还在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简单的初级运输和仓储管理服务时,济南邮政已经在卡车的生产线上不断有效深入,实现了重汽传统生产物流模式变革。采访时,济南邮政帮助重汽在生产全环节的物流费用上降低了10%,零部件丢失、破损、误发率降低了10倍,单班生产能力提升45%,生产人员压缩25%,大大降低了生产环节的成本。
在更广阔的轻工业领域,邮政快递业发挥着更为擅长的物流寄递优势。2022年,我采访了佛山顺丰服务黄金珠宝企业周生生。近年来,周生生传统及电商业务的顺利发展,背后是顺丰不断改进升级的定制化服务。由于黄金珠宝业对快递时效要求很高,顺丰需要承诺48小时的时效,甚至最快可缩短到36小时。如果顺丰没有庞大的自有运输机队,是无法满足周生生的时效需求的。同样,在佛山,京东物流利用遍布全国的仓网较好地服务了美的、小熊等电器生产企业。
下乡进村记
“下乡”“进村”“扶贫”……围绕着这些关键词,10年来快递发展紧盯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快递下乡进村,一是为乡亲们铺平消费路;二是帮乡亲们打通致富路。这两条路,快递人都在努力。
浙江省淳安县各乡镇人口分散而居,村里的居民无法享受真正的快递服务,给生产生活造成了不便。2018年7月1日,快递服务覆盖淳安县乡镇村。我第一时间来到淳安,跟随快递班车走访了10余个村子。在汪川村,一家小卖部便是一个快递服务点,为附近的5个村子提供快递服务。
“快递进村”的故事在各地上演。山西高平走出了“快快合作”的模式。一条皮带机穿墙而过,将各家公司的分拣场地与公共仓连接起来,快件按照分配好的路由打包、传送、装车、运输,下乡成本节约70%以上。在湖南桃江,客货邮服务中心既是客运站,也是县农村快递分拨配送中心。这里每天都有几百个快递搭乘公交车,抵达全县215个行政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邮政快递网络通过各种模式加速下沉,“乡乡设所,村村通邮”有力保障了党和国家政令畅通和人民群众用邮需求,也有效服务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