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守正创新 融合传播
――贵州日报报刊社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1-08
□王鲁铨 余欢
贵州日报报刊社与22家省市主流新媒体共同组建全国首个区块链新闻编辑部,在全国两会等重要节点推出“两会流媒体”云周刊。
贵州日报报刊社打造《贵州日报》、《当代贵州》、“天眼新闻”客户端、当代先锋网融媒体发展“旗舰”以及建设“三个一”新媒体核心平台圈。
天眼云平台打通6个连接。贵州日报报刊社 供图
20个贵州日报整版特刊《总书记,我们向您报告》,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前进,取得的“黄金十年”非凡成就;
携手全国10余家省区市党报围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推出多期跨省联动报道;
“天眼新闻”客户端联动全省88个县级融媒体中心,第一时间推出“我的学习笔记”系列融媒体报道,通过采用图文、短视频、动画等方式,生动呈现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生动画面;
…………
金秋十月喜庆盛会,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贵州日报报刊社精心策划,在报刊端网推出了一系列融媒体产品,让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呈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传播盛况,全力以赴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回看贵州日报报刊社的成绩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捷报不断。2019年贵州日报报刊社成立以来,报刊社多次获上级表彰,《贵州日报》在2021年度报纸印刷质量检测中获得“精品级报纸”称号;“贵州融媒体云上编辑部”被写入《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22年发布)》,入编《中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年鉴》(2021年卷)。“天眼新闻”客户端入选“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当代先锋网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作为一家省级新闻媒体单位,报刊社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努力构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按照“平台融合、流程再造、策划先行、导向为魂”的媒体融合发展理念,持续强化技术创新、方式创新、服务创新,不断在做大主流舆论、做强内容上下功夫,相继推出一大批优秀融媒体作品,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深挖“富矿”,推动优质内容泉涌
“优质内容是王道。”这在报刊社绝不是一句空话。
“无论是传统媒体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还是新兴媒体的微信、微博、头条号和抖音号,都必须坚守内容为王,坚信优质内容是融合传播的王道。”报刊社社长邓国超多次强调,我们要坚定信心,提升能力本领,有底气把传统媒体做大做强,推动优质内容传播。
按照“围绕中心工作抓原创、围绕社会民生抓爆款”的理念,全面开展报刊网端内容提质升级。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报刊社宣传报道方案几易其稿,社务会反复讨论修改,各采编部室、记者站纷纷报题竞题,通过月策划、周策划、日策划、时策划等覆盖“365天×24小时”多个层面的选题策划会,确保重点热点接“天线”有高度,驱动采编队伍生产了大批高质量、广传播、高点赞的融媒体作品。
新闻现场在哪里,读者在哪里,党的宣传报道触角就要伸向哪里。
从2020年开始,报刊社围绕贵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开展践行“四力”活动作为检验媒体深度融合成效的主战场,围绕“无视频不新闻、无图片不传播”理念,由“一把手”带头,分管采编部门的班子成员参与,组织1000余名员工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用脚步丈量全省百余家企业、千余个乡镇、万余个村寨,把“触角”延伸到一线,捕捉一条条新闻“活鱼”。持续推出了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时代,全面展示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新闻通讯《乌蒙“天渠群”:精神钢火锻造人间奇迹》就是记者在毕节蹲点时发现的新闻线索,通过调研式采访,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60多年来贵州乌蒙山深处的党员干部用生命和汗水以生机拼“生机”,劈山引水成就乌蒙“天渠群”的精神,稿件在《当代贵州》刊登后引发广泛关注,2022年入选第六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名单。
党的二十大期间,报刊社还积极策划组织,高质量开展“二十大时光”蹲点采访。由采编骨干力量组成的蹲点采访战队深入基层一线,分赴各地,深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连续推出《红色旅游火了 群众日子美了》《以“智”赋能 矿井蝶变》《自主研发激活发展“新引擎”》等一系列现场报道,生动讲述来自基层一线与党的二十大同声共鸣的故事。仅“天眼新闻”客户端的专题全网累计阅读量就达1.8亿次,形成了主流舆论强大声势。
除了重大时间节点、重大主题报道,报刊社还选拔了全媒体业务骨干,打造了融媒“特种兵”。“天眼战队”专攻主题采访、重大活动和会议报道,“天眼突击队”第一时间行走突发事件前线,以笔为枪、勇敢逆行。
2022年9月,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贵阳,报刊社把在贵阳居家办公记者和解除静态管理区域的记者组织起来,按区域成立563人的天眼新闻抗疫采访战队,抽调3位报刊社编委集中办公担任队长,每队设编辑和组长若干名,组织队员开展采访报道,推出了《平凡的人们,不平凡的一天》《犟犟、隽隽、杉杉!省将军山医院出生的三个婴儿,有了寓意爱与希望的小名》等小切口、暖人心的新闻作品,实现了抗疫优质原创新闻“泉涌”,展现了报刊社的责任担当,凝聚了全省干部群众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为抗疫凝聚了磅礴正能量。
十年磨一剑,通过将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贵州日报报刊社把党媒的文字优势、思想优势和渠道优势融合,形成传播优势,用一篇篇力透纸背的精品力作,一张张赏心悦目的精美图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一次次引人入胜的匠心制作,讲好“有料、有味、有用”的新时代贵州故事。
夯实基础,集成创新平台融合
一直以来,技术是报业转型的短板,更是媒体融合的关键。
报刊社始终坚持把技术创新革命作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突出数据“聚、通、用”主线,坚持“虚拟软件、架构设计、消化吸收、集成创新”原则,以“建矩阵、做平台、强技术、做服务”为引领,打造智能媒体、智慧媒体、智库媒体,做强全媒体新闻业务、聚合大数据智慧政务、丰富全领域社会服务、拓展物联网智能商务,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报刊社通过虚拟软件、架构设计、消化吸收、集成创新,利用技术赋能打造自主可控“天眼云”融合平台,实现报刊社所有平台的数据化生存,做到共建共融共享。
如今,基于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天眼云”平台已经正式上线运行,形成了报刊社全媒体采集、制作、编辑、共享等一体的“云”生态体系,成为报刊社媒体融合进程中至关重要的基础支撑平台。不仅打通“天眼云”共享稿库和新华社稿库,打造资讯中心、评论中心、用户中心、积分中心四大功能平台。还打通了“天眼新闻”客户端与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传播的接口。在“天眼新闻”客户端增加校对、敏感词检测等功能,进一步筑牢“人防”与“技防”有机结合的安全防线。持续推动“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改版升级“天眼新闻96811民生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天眼云”综合服务功能。
此外,报刊社还以技术为支撑,创新汇聚省内外“云”力量,让“贵州融媒体云上编辑部”品牌传播更显成效。省内层面,集结全省96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和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全媒体中心,定期制作发布《贵州融媒体云周刊》,打造成为全省融媒体群英荟萃、齐聚一“网”的平台,带动省内宣传报道出成效、出精品。省外层面,“天眼新闻”客户端与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等22家省市主流新媒体共同组建全国首个区块链新闻编辑部,打造我省与省外主流媒体对接交流的舞台,把贵州主流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嘹亮。目前,“贵州融媒体云上编辑部”已成为报刊社对外品牌传播的一张有力名片。
夯实的技术支撑和完善的融媒体平台,让报刊社的融媒体产品有了更大的制作空间和传播路径。党的二十大期间,“天眼新闻”客户端与上海“澎湃新闻”客户端、江苏广播电视台“荔枝新闻”客户端等各省级新媒体平台携手,推出了5场联动直播,受到广泛关注。仅10月15日,联动推出的融媒体产品《60万米高空瞰奋进中国 新坐标刻进山河大地》从推出就迅速在微博上引发大量关注,形成话题#170秒卫星视角环游中国#。截至目前,微博浏览量已超1.3亿次,该报道全网总浏览量已超1.6亿次。
动真碰硬,融合发展蹄疾步稳
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传播格局要从以往的“单打独斗”演变为“一体作战”。
报刊社切实抓好管理、改革,练好“融合内功”,将“深度融合”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不断优化采编管理系统,持续推动机构、考核、产业、人才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充分释放深度融合的活力。
报刊社成立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多次修改制定报刊社《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的融合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并将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纳入报刊社“十四五”规划,把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高位推进。
为适应媒体深度融合需求,创新建立新闻宣传管理办公室+融媒体指挥中心+采访中心、编辑中心、技术中心的“1+1+3”指挥调度体系。按照移动优先原则,采用全新采编模式,重塑工作流程,再造工作平台,全面构建“统一调度、一体策划、一次生产、多种生成、全媒传播”的新型业务运行体系。
此外,报刊社还在全国率先实行“以网端传播力发稿费”的绩效考核新办法,率先实现党报、党刊、党网、党端采编人员100%融合,移动端首发率100%,复合型、全媒体新闻采编人员达100%,全要素采集100%,新闻资源共建共享率100%,传播力导向考核100%。制定《贵州日报报刊社差错责任认定追究办法》,对各平台未发布差错视为已发布差错进行处罚,加强差错防控,切实保障内容安全。
为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报刊社下大决心,制定优化《贵州日报报刊社鼓励技术创新推动融合发展奖励实施办法》《贵州日报报刊社优质新闻作品奖励办法》《融媒体传播力建设奖励办法》等,奖励优质原创融媒体作品。不断完善以《采编工作制度》《新闻信息稿件刊发九项规定》等为核心的一系列采编工作制度。并组建报刊社出版质量考核评委库,建立审读办,抓实抓好内容安全质量建设,履行好报刊网端出版管理责任,在创作精品力作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媒体融合既是资源整合、产能联合,也是人才聚合、优势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报刊社拿出“改”的精神、“闯”的劲头、“干”的行动,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动真格”,全媒体人才培养上“下力气”,逐步完善策采编发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技能培训、打造“天眼大学”、培育正能量网络人士等方式,培养一支属于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形成制度改革与人才培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网状交织成融媒体有机发展生态圈。
一系列举措的有序实施,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加相融,形成了报刊社促进改革落实的强大合力,为把报刊社建设成为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权威信息渠道的新型主流媒体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接下来,报刊社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报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黔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奋力续写新时代十年媒体融合发展新篇章,为伟大的时代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