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大道 大道不孤

作者:姜佩杉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1-08

  □人民法院报新闻传媒总社记者 姜佩杉

  很荣幸成为司法工作的观察者、见证者、记录者,近距离感知公平正义的力量和温度。新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继续同行。

  ――姜佩杉

  周春梅的办公桌上摆了一排法律书籍,方便办案时随时查阅。 姜佩杉 摄

 

  前几天刷到一条微博,博主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可能会在12月初开展,提醒考生们抓紧时间好好复习。顺手点进法考“超话”,头悬梁锥刺股者有之,得过且过者也有之,话题广场热热闹闹,都在向着自己的理想狂奔。

  据说,今年又是法考人数创新高的一年,达到了81.6万。看到这个数字,出于职业惯性,我的脑子里下意识就蹦出一个问题:这81.6万人里,有多少人是把“法官”当作未来职业?又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投身法治事业需要付出的代价?

  对一个行业、一个职业来说,最有力的召唤来自其先进典型。从业以来,我有幸采写过不少先进法官事迹,其中最特殊的一位,是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第一庭原副庭长周春梅,她的生命,结束得那么早、那么惨烈,给了我很大冲击,也让我更加严肃地看待“法治”二字。

  那是2021年1月16日,长沙的气温有些回升,但感受不到太多暖意。天空阴云密布,为殡仪馆的灰暗色调增添了凝重。再柔婉的音乐,也舒缓不了大厅里密密笼罩的悲痛气氛。遗像里,是一张眼神温柔而坚定的美丽容颜。

  一周前,“周春梅”于我还是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一周后,我在追悼会现场第一次见到了她。虽然鲜花簇拥,但已然冰冷。

  2021年1月12日,周春梅因多次拒绝凶手为案件打招呼的非法要求,被行凶报复不幸遇害,年仅45岁。事发当天,我和同事恰好在长沙推进另一件工作,得知噩耗后立刻请示报社领导,申请跟进这起突发事件,报社领导立即批准。第二天,我们便匆匆赶赴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当时,一些媒体及时对事件本身进行了追踪报道,加上从有关方面初步了解的相关情况,我们判断,这是一起挟私报复、践踏法治的恶性事件。同时,周春梅作为法官,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原则、不惧威胁,其本人的事迹和品行值得深入挖掘。

  由于当时检察院尚未批捕嫌疑人,为确保报道准确可靠,防止先入为主,根据社领导要求,我们计划在检察院发出批捕令后推出聚焦周春梅本人的稿件。

  等待后续官方通报的时候,我们陆续走访了周春梅的同事、亲友、老师、工作中接触过的当事人、律师等人,并参加了她的追悼会和追思会。

  关于逝者,问题只能从他人之口获得答案。为了让公众知道真实情况,自己不得不做好心理准备,硬着头皮揭开生者痛苦的记忆,一边看着他们的眼泪,一边控制着自己的不忍。家属方面,由于距离悲剧发生的时间太近,我和同事仅提出采访丈夫的要求,没有打扰孩子与老人。但悲剧之下,这种选择也不乏残忍。

  “您和她是怎么相识相知的”“她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人?你们的相处模式是什么”“作为最亲近的人,您认为她会后悔当时(拒绝凶手)的选择吗”“有什么想和她说却没来得及说的”……每提出一个问题,记者与采访对象双方都经历着内心的天人交战。整个过程中,我们充分表达哀悼之情,尽可能委婉提问,在对方因痛苦而失语时静静等待。

  越来越多的素材,让周春梅的形象立体、可信,令人越发觉得周春梅可爱可敬,凶手可耻可恶。

  事件发生后,我一直在观察网络舆论,发现严惩凶手的声音里夹杂着不少“受害者有罪论”,他们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一名人民法官,认为这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必须尽快还原周春梅的人物形象,让公众的雪亮目光去对抗少数人的阴暗视线。在近处的事实面前,一切远方的臆断都站不住脚。

  2021年1月19日,检察院批捕嫌疑人的消息见报,我们第二天即推出了周春梅的人物通讯《他们说,春梅是这样的人》,希望大家在关注事件报道的同时,可以通过其成长经历、性格品行、工作表现等,看到她在“法官”的职业光环之外,勤奋、敬业、坚强、善良、朴素的一面。我想,只有把周春梅的生活细节拉近,让大家意识到这位法官有血有肉、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才会对她的选择更加敬佩,对她的不幸感同身受。

  完成第一篇人物通讯之后,我又采写了不同角度的人物通讯以及表彰会侧记、法院干警和各行各业人士对周春梅事迹的热议等若干篇稿件。采写过程中,我看到、听到了许许多多法律人发自肺腑的呼喊:

  “如果恪守职业道德成为自私自利的绊脚石,那么每一个善良、公正、谦逊、无私的法官,都甘愿做那块绊脚石!”

  “信仰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昨天是春梅,明天可能是我,也有可能是你。怕了吗?不怕!法治道路的建设不会因此停滞。”

  ……

  这令人不由得生发出一种豪情:法治大道,大道不孤!

  回想起从业以来接触到的许许多多优秀的法院人,我相信,他们这么说,也会这么做。

  周春梅的不幸向人们证明,实现这两句话并不容易,但她卓越的能力、高洁的品质,又是践行这两句话的生动体现,并不断激励着生者砥砺前行。

  这条名为“公正”的道路,沐浴着光辉,又充满着荆棘。路漫漫其修远兮,唯愿行者不忘初心,如周春梅一般,披挂理想、剑指不公、驱散浊气、长留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