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新时代人民公安铿锵足音

作者:李昌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1-08

  □《人民公安报》记者 李昌林

  身处这个伟大时代,只有深嗅泥土的气息、触摸大地的脉动,才能用心倾听到激越铿锵的时代之音。

  ――李昌林

  李昌林(右二)在武汉一线采访转运患者的民警。张铮 摄

 

  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时针指向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瞬间,十年的记忆闸门被打开,新时代人民公安的铿锵足音在我耳边响起,与“三件大事”一起澎湃成一曲激越的乐章。

  从寒冬腊月到春暖花开

  2020年1月23日,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武汉,史无前例地宣布“封城”。

  “若有战,召必回!”1月31日,在报社党委的批准下,我和同事王传宗、张铮、师二洋乘坐高铁抵达武汉,执行前线报道任务。

  来到武汉,从来没有想象过,这里的白天与夜晚一样安静,往日的繁华与喧嚣去哪儿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最艰难的日子里,我看到了人民公安在壮美“逆行”。

  一个出警现场,一位68岁的大爷发着高烧,手足无措,眼眶泛红。而他91岁的母亲患有新冠肺炎,已经出现意识模糊的情况。我和同事穿着防护服,跟着同样做好全身防护的民警刘俊进了屋。突然,那名91岁的老婆婆咳出声来,让所有人的心跳加速,现场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而刘俊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继续在屋里不停地安慰大爷。将老婆婆抬下楼,送上120救护车,我看见那位大爷在流泪,频频向刘俊表示感谢。

  见过太多的泪水,也见过太多的感动,我能做的是不停地采访、不停地写稿。我让自己忙起来,白天奔走在各种现场,晚上加班加点写稿,精神高度紧张,不给自己留下哪怕一丁点儿空余时间。写着写着,我看见了凌晨时分的城市灯火;写着写着,我看见了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

  在“风暴之眼”的89天,从“火神山”“雷神山”到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从上门排查到转运收治,从交通要道到街道社区……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105篇新闻报道任务,许多独家新闻被上千家新媒体平台转发,“疫情在前,警察不退”的声音传遍大江南北。那段时间,我的心情也不断起伏,就像那里的天气时阴时雨、时雪时晴,从冬天走到了春天。不经意间,油菜花开了,樱花开了,满山坡已是姹紫嫣红。

  “世界屋脊”上的扶贫之路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夏天穿棉袄,冬天火上烤”……这就是“生命禁区”――那曲,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屋脊”。

  2020年9月17日至26日,人民公安报社开展“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脱贫攻坚一线见闻”融媒体采访活动,我参加了融媒体采访组,深入西藏林芝墨脱、那曲比如等地,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采访。

  10天的西藏采访,一切有过想象,一切又不可想象。

  由于高原反应严重,我第一天到那曲就开始感觉头疼、呕吐。这种翻江倒海的滋味,是我从未体会过的感觉。我一边吸氧,一边乘车;一边吸氧,一边开策划会……

  不过,在这里采访,更多的是感动。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女警海哲、徐丹华驻村扶贫,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刚来的时候,生火成了一大难题,她俩经常被熏得泪流两行,手指甲里全是灰。最冷的时候,这里的气温降到零下30摄氏度。她们就盖两床被子,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甚至把头都缩进被窝里。“时间久了憋气难受,就探出头来吸吸气,再钻进去。”海哲说。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让她们望而却步,而是不断激起她们“与风沙比坚韧,与雪山比纯洁,与海拔比高度”的斗志。

  几天时间里,我将她们的故事一一速记下来,写满了整整一个采访本。

  西藏之行,是一次洗礼,也是一次历练。

  “半条被子”的故事在延续

  罗霄山脉横亘蜿蜒,将一个美丽的村落环抱,百转千回的滁水河流淌不息,仿佛传唱着一首绵延不绝的鱼水情歌。“半条被子,温暖中国。”这里是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2021年6月,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人民公安报社开展“红色圣地公安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我有幸走进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

  “半条被子”温暖了徐解秀家四代人,也温暖了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

  “兴星,又来了。”在徐解秀故居旁边摆摊的85岁老人徐良凤,见到汝城县公安局沙洲派出所所长朱兴星过来巡逻,便笑着迎了上来。徐良凤老人告诉我,因有一次家中有急事,正在巡逻的朱兴星刚好路过,就主动帮她看起了摊位,一来二去,老人就把民警当成了“自家人”。

  “群众的事无小事,小事也是大事。”朱兴星告诉我,建所40年来,沙洲派出所在为民之路上从未停歇,小到守摊位、上户口、捉大蛇,大到擒贼、抗洪、抗疫……

  返程之际,我看到远处山峦上的牌子分外亮眼:“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将这个古老的村庄衬托得安谧祥和。

  十年来,我深入基层一线采访200多天。“人民公安为人民。”他们让我深刻感悟到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