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前,图书电商助读者选好书

作者:张君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1-04

  □本报记者 张君成

  每年的“双11”各路商家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消费者,图书电商也不例外。相比于前些年“双11”前后的集中销售爆发,近两年“双11”的销售战线被明显拉长,不少图书电商从10月31日就开始进行预售,效果显著。其中京东图书以畅销单品为抓手,带动总体销量提升,并通过读者的购买倾向,一定程度上判断阅读趋势。

  畅销单品表现抢眼

  在“双11”图书方面,马太效应明显,众多电商依旧依靠一些常年畅销书品类带动整体销售。如京东图书按照“以品为主”的办法,通过重点打造畅销单品带动整体销售增长,成效明显。在开门红28小时内,四大名著、《三体》、《平凡的世界》等重点单品的销售势头一浪高过一浪。

  在预售环节,一些经典畅销单品依然牢牢占据榜单,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40周年纪念版,其他如《哈利・波特英文原版》等多为畅销榜单的常客。

  这一点在文学品类方面体现尤为突出,这一板块始终是读者集中度比较高的图书品类,所谓经典永不过时,在京东图书的前期预售中,重点单品中文学图书占据重要位置。除囊括了四大名著、《三体》、《平凡的世界》外,也包含了《霍乱时期的爱情》《杀死一只知更鸟》等外国文学;诺奖效应的影响力也在持续,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妮・埃尔诺的《悠悠岁月》销量喜人。

  非虚构图书类别中,科普、生活、历史类图书表现抢眼:如科普图书《这里是中国1+2》、生活类图书“小家越住越大”系列、历史类图书“历史的温度”系列成为各品类的领航畅销书。深入浅出成为这三类的特点,《这里是中国1+2》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地理风貌,“历史的温度”系列多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历史的风云变幻,同时有些图书也展现出社会趋势,比如在居家期间,读者逐渐开始关注家庭的生活环境,而“小家越住越大”系列的畅销也说明了这一点。

  随着全民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家庭重视儿童及青少年阅读,且更加重视对人文方面的普及。京东图书的开门红畅销单品中,童书及教育类图书也表现突出,《点读版牛津阅读树分级阅读406册》《DK儿童大百科系列精选礼品套装》《不一样的卡梅拉典藏大礼盒》等书受到家长们的热烈欢迎,均进入了畅销榜前列。

  对于不少成人读者来说,自我提升是应对激烈社会竞争的最好方式。一大批图书细分品类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家教方法类图书成交额同比增长4倍,少儿英语类图书成交额同比增长3倍。此外,汉语词典、自我完善类图书、百科知识、中国文学、国学普及读物、动漫图书、科普图书等也增长迅速。

  图书推荐让“双11”书香更浓

  对于当下的图书电商来说,图书销售只是一方面,对于全民阅读的带动也是关键。帮助读者选好书,不仅能够带动平台的图书销售,也体现了图书电商的社会责任。

  “我是荐书官”自2020年上线伊始后孵化成超级IP,已经成为每年当当书香节和店庆&“双11”期间不可或缺的全民荐书项目。通过作者、大V等担任当当首席荐书官,发挥作家、社长、编辑等文化界人士以自身的专业能力,倡导全民阅读。而一批京东图书领阅人带头推广阅读,推荐优秀图书:这些领阅人中,有周国平、冯唐、樊登、六神磊磊、张宏杰等人气作家,他们有的在微博发声、在抖音带货,有的现身商圈以及地铁海报,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将阅读的潮流和风尚传递给读者。

  多方联动,也成为今年“双11”活动的亮点。10月25日,当当上线年度颜值图书评选,发动千万读者参与图书投票,最终揭晓年度颜值担当TOP10图书。包括王蒙、罗振宇、脱不花、陶勇等不同创作领域的作家,已经以打头阵姿态参与到“阅读有颜值”的视频荐书中。后期将有更多童书、历史和文学小说类的作者加入视频荐书行列,为读者推荐心仪好书。与此同时,40多家社交媒体、60多位达人,通过微信、知乎、B站、小红书等平台以内容输出、攻略书单等多种形式推广京东图书“双11”活动,触达了更多读者并直接带来销售转化。

  纸电听融合加速是数字阅读时代的一个新趋势。在内容供应层面,当当云阅读会员制加速纸电听的相互融合,会员能看几乎全站的电子书,也能听书,满足读者全场景下的阅读需求。当当云阅读与当当纸书业务相辅相成,用内容服务更多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