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推出全媒体服务栏目《拍“板”》――
你拍“板”我来办 共解群众急愁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4
□本报记者 汤广花
17个足球场大的地下车库,长期没有手机信号,110都打不了,居民生活深感不方便……8月18日,获悉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翰林尚苑小区的尴尬事,《长江日报》的《拍“板”》栏目记者三赴现场探访,与三家通信运营商反复沟通、协商,促成问题解决。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长江日报》记者再次实地回访,发现地库中的三家运营商信号正常,都可上网、打电话,看视频也很流畅。“现在信号可以,打电话比以前方便多了!”快递小哥陈师傅停好车后,用他的手机联络了取件人。
这是《拍“板”》栏目介入处理的众多案例之一。8月14日以来,《长江日报》以每周2期的频率共推出15期全媒体服务栏目《拍“板”》,市民通过《长江日报》融媒常设板块“武汉城市留言板”留言“拍板”,反映民生领域工作短板、存在问题和居民生活的痛点难点,由记者深入探访,串联起相关部门,有效推动解决急难愁盼事。
《拍“板”》栏目负责人刘智宇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该栏目注重集纳群众智慧,依靠群众解决问题,引导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例如,市民刘先生在“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汉阳区锦绣汉江小区四期有7个电动车棚,却因为常年有“僵尸车”占位,导致有正常停车需求的居民停车充电难。8月14日,《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视频号发布第一期《拍“板”》,直面这一问题。视频中,《长江日报》记者多方奔走,联动多部门协商,否决“交了物业费怎么停都行”的不合理诉求。最终,社区和物业吸纳群众建议对“僵尸车”统一清查并进行编号,在公示后进行了合理清理,腾出车棚空间。
又如,融媒报道《地下车库实测38℃!原因是……〈拍“板”〉栏目介入,解决方案来了》中,出镜记者与居民、物业管理人员、社区工作者、街道办事处干部反复对话、会商,形成降低地下车库温度的方案,付诸实施并收到实效。在《小区18块钢化玻璃爆裂无人管……〈拍“板”〉栏目介入:下周全部更换》中,记者深入小区现场,与居民代表一道联手小区物业公司和开发商,多方联系、协商,找到愿意少量生产钢化玻璃的厂家,并商定交货、更换时间,让长期搁置的难题迎刃而解。在《交房12年,公交何时通到家门口?安排!》中,记者推动武汉市区两级交通局、市公交集团等部门加速各项流程,促成公交线路通到了小区门口。公交通车后,居民们还自发排班,轮流当起了临时站场的“秩序员”,切实做到了共治共享。
“服务群众,解难事,办急事,是媒体平台的重要社会功能。”刘智宇说,《拍“板”》栏目自上线以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截至目前,网上阅读量累计逾千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