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社

从一纸风行到全媒体传播

作者:成都商报社编委办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3

  □成都商报社编委办

  红星新闻5周年影像展。成都商报社 供图

  2012年,“报纸将死论”以更猛烈的攻势袭击传统报业,创刊于1994年的《成都商报》也在这一年遭遇了发展拐点。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报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论述,在承担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同时率先谋划融合转型,实现了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全面创新,形成了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本文以十年间的重点新闻报道及活动策划为例,剖析《成都商报》的新闻价值主张和传播演进逻辑。

  2013年:芦山地震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成都商报》快速响应,开始了一场紧张、强劲、高速的“疯狂”接力。一方面,记者第一时间奔赴震区不断发声,呼吁让出生命通道、发布物资紧缺消息、启动救助寻求通道等;另一方面,挖掘《成都奶妈团接力喂养震区宝宝》《为了最后的尊严 150人刨了26小时》《飞石如雨 人大主任冒死送出鸡毛信》《村组长“请客”上千人次免费吃住》等深度报道,并在全国率先发起“明星与震区孩子手牵手”大型公益活动,多位明星纷纷委托《成都商报》向灾区捐款,帮扶震区孩子重建心灵家园。

  这一年,报纸仍是抗震救灾报道的主要阵地,相关报道均通过地震特刊《一切为了生命》呈现。

  2014年:“我看未来20年”

  2014年,报社以社庆20周年为契机,启动“我看未来20年”大型公益活动,邀请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著名作家王跃文等数十位行业代表就其所在领域未来20年的发展进行主题演讲。

  系列讲座不售票、不收费,为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年创业人群提供直面行业领袖、畅享真知灼见的机会,帮助其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提升水平,并将所见所闻转化为新见解、新动力,最终反哺社会。演讲嘉宾的人生经验、经营智慧、对行业和未来的深刻洞察不仅赢得了普通读者的赞赏,还得到了央视等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CCTV-2曾派记者专程来到成都采访此事。

  这一年,报社自主开发的成都商报客户端上线,但仅具备报纸电子版的阅读器功能。报纸仍然是优质策划的核心载体,其全国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也是撬动行业领袖共襄盛举的主要原因。

  2016年:《缓工四天 待鸟起飞》

  2016年4月,成都商报客户端独家首发城市暖新闻《缓工四天 待鸟起飞》,讲述了成都地铁7号线修建方应幼儿园小朋友请求,设法缓工4天为雏鸟挤出成长时间的真实故事,最终小鸟成功孵化并起飞,小朋友们也受到了一场爱的教育。发掘这一线索后,报社由小见大、层层深入,将生命教育和城市温度的宏大主题深植其中,教育理念的升级、社会氛围的和谐、时代的进步与人性的闪光全部得到了充分的记录与张扬。

  报道不仅引发了全城热议,也向世界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获非洲纳米比亚新闻社、今日乌克兰、亚太日报、中国日报网英文频道等媒体的译转、引用等,使之成为将成都推向世界的一张新闻名片,也因此斩获了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三等奖。

  这一年,《成都商报》举行“进,无纸境”战略发布会,宣布以“立足纸媒、超越纸媒、移动优先”的转型策略大力发展新媒体,成都商报客户端、四川名医、成都儿童团等重点产品成功对接市场。当年9月,报社旗下十大新媒体品牌用户总量破1亿,并成功推出了首届全媒体用户节。

  2017年:成都诗词大会

  2017年2月初,受当时大热的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启发,《成都商报》提出了以诗词切入成都的精神文化、打造成都版诗词大会的动议,原创发起“成都诗词大会”。大会渐次推出“最美成都诗词”的推评、朗诵、书写三大活动及其衍生项目,推出压轴大戏“历代名人咏成都・全国书法大展”,以诗词之美传递天府之韵,以历史传承激发精神共鸣,让城市闪耀人文光辉。

  成都诗词大会依托移动互联网,传播互动表现极佳。“推选最美成都诗词”网络投票超百万人次,商报新媒体平台专题阅读量1000万+;“朗诵最美成都诗词”征集到朗诵视音频作品2.3万个,点击量1000万+;“全民朗诵直播晚会”,在成都商报客户端、今日头条等八大网络平台同步直播,实现超200万的在线观看。

  这一年,“两微一端”日益成为主流的内容表达平台,直播也不再是电视台专属。报社旗下主打“深度调查+时政评论”的全新品牌――红星新闻,于当年1月正式诞生,迅速掀起“红星现象”。

  2018年:3U8633

  2018年5月14日,川航客机3U8633号航班执飞重庆至拉萨途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并脱落,机组成功备降成都双流机场。这一全球性突发新闻发生后,《成都商报》抢得先机,全网首发《川航重庆至拉萨航班因机械故障备降成都》消息,第一时间还原川航3U8633的真实情况。当日下午,独家专访核心人物机长刘传健,发布《独家专访川航机长还原惊险一幕!当时副驾身体飞出一半》。次日报纸版面以《史诗级备降》为题,依托版面语言、视觉表现等版面优势,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系统回顾。

  这组稿件不仅抓住了时效,而且突破了核心人物的采访,得到全网数千家媒体转载。报纸版面将该新闻事件“命名”为“史诗级备降”,成为后续报道的基本站位和导向坐标。

  这一年,成都商报客户端升级为红星新闻客户端。面世一年多的红星新闻自此由报社旗下的二级品牌成长为核心品牌,成为内容生产主阵地和融合传播的主战场。

  2020年:病毒重构的世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4月26日―5月1日,《成都商报》以全球眼光推出《病毒重构的世界》系列评论,从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城市疫情应对、疫情中的信息传播、疫情与城市治理、疫情与法治文明、人和自然的关系重构6个方面命题,组织系列评论文章,站在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洞察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格局变化。

  这是国内第一组系统反思新冠肺炎疫情的评论文章,分发传播过程中配套了海报、长图等融媒体设计表达,大众流量和业内口碑均极佳。整组稿件站位高、内涵深、分析透、论证足,内容、品相、思想高度契合,引起各界高度关注。诸多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在显著位置转载或设置专题。

  这一年,“红星新闻”品牌影响力继续攀升,成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评选的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2021年:党的精神,百年传承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成都商报》策划推出《党的精神,百年传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报道》,以“党的精神谱系”为纲,选择纵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个重大历史时期的33种精神的代表者或传承者,用文图、视频、动画、H5等多媒体报道方式,深度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传承故事。

  该策划报道频率高、跨度长,产生了一批政治站位高、新闻性强、可读性佳的优秀之作:深度图文报道33篇、微纪录片33部、海报40张、知识问答线上游戏4个、专家访谈3篇,评论2篇、H5产品2个、RAP说唱产品1部、宣传片1部。其中,原创视频产品《百年》,由本报记者作词演唱,将党的百年历史与红色说唱有机结合,形式新颖、制作精良,视频原创话题#唱支rap给党听#登顶微博热搜第一,话题阅读量3.8亿+,收获广泛赞誉。

  回眸十年,好内容的形式载体在变,但《成都商报》创新、务实、理性、开朗的理念不变。风好正是扬帆时,期待在新征程上继续写就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