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从“扩规模”到“出精品”

作者:傅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3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 傅梅


  《60万米高空看中国》

  《嘉卉 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

  《山川纪行》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供图

 

  近十年来,苏科人秉持出版人的文化使命,深入贯彻“导向、质量、原创、精品”四位一体的内容生产指导方针,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在出版事业上锐意进取、精益求精,不断推出符合国家需要、读者需求的精品佳作,走出了一条从“扩规模”到“出精品”的发展之路。

  集中力量打造重点项目

  提高社会影响力

  作为一家地方科技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立足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以国家政策导向和发展规划战略为指引,积极拓展优质资源,紧扣重大事件节点,建设了一批有影响的精品力作。

  连续3年获得年度“中国好书”的荣誉,是苏科社精品化生产收获实效的案例之一。《山川纪行――臧穆野外日记》《60万米高空看中国》和《嘉卉 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这3部“中国好书”入选作品既立足高端,内容创新,装帧精美,是融科学、艺术、人文于一体的佳作,又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展示了大美中国,见证了中国科学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历程。

  首部全面记述中国长城的大型史志体著作《中国长城志》和中国第一部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的出版是另一个成功案例。因其重要的价值,两部巨著都获得了中国出版政府奖等重要奖项。

  此外苏科社还围绕防疫抗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世界科技前沿等主题,出版一系列精品图书。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手册》纸质版总体发行量超百万册,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科学战“疫”――人类与病毒的故事》《登峰测极:2020中国珠峰高程测量全纪实》等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

  近十年来,苏科社共有300多个项目获得了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等省部级以上奖项;50多个项目入选国家五年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等国家级重点项目。

  整体谋划

  建设特色精品生产体系

  这十年中,苏科社制定了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控规模、调结构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专业、大众、教育三大板块的垂直化产品线建设,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精品生产体系,并在优质内容的基础上发展外向型出版。

  围绕“三农”、医学板块建设专业出版重点产品线。开发《中国南方小麦》《中国稻麦两熟》等一批有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支持的“三农”重点项目,《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丛书》《感染病学》《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等国际国内知名专家编写、翻译的医学重点学术著作,以及“金凤凰”农业三新出版工程、《农事实用旬历手册系列》等实用技术类产品线。

  围绕科普、生活板块建设大众出版重点产品线。乘着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指示的东风,苏科社抢抓优质资源,注重自主原创,出版了《山川纪行》《60万米高空看中国》《嘉卉 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手绘自然书系》《亲近大自然》等精品原创科普,在“中国好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重要奖项评选中屡获佳绩;以生命科学、古生物、天文地球为主题的科普产品线市场表现不俗,在《BBC科普三部曲》等热销品的带动下,科普图书细分市场排名上升至全国前列。

  以基础教育课标教材、地方教材和助学读物为核心,打造课程化、多层次、适合市场需要的教育出版产品体系。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苏科社2种教材获一等奖,3种教材获二等奖。

  外向型出版工作成效亦显著。近十年来共输出版权400多项,《高铁效应与城市规划》等多个项目入选“丝路书香”出版工程。出版社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江苏省服务贸易重点企业”等荣誉称号,连续8年入选“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

  与一流机构合作

  聚集高端出版资源

  为了给后续发展储备能量,实现精品出版的持续化发展,苏科社还与国内外一流机构合作,聚集了一批高端学术资源和出版资源。

  苏科社与BBC、国家地理等全球顶级科普品牌以及新华社等传媒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出了《BBC科普三部曲》《宇宙全书:国家地理新视觉指南》《60万米高空看中国》《太空的见证》等科普图书。与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医科大学等众多优质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平台,出版了《口腔正畸学:现代原理与技术》《江苏果树志》《地层“金钉子”》《化石密语》等重点项目。在这些高端出版资源的基础上,未来还将推出《悟空传:暗物质空间探索的中国方案》《公共卫生智库系列丛书》《水稻条纹病毒研究》等学术出版、科普出版的优秀原创选题。

  发展精品融合出版项目

  推动出版转型

  在出版主业顺利发展的同时,苏科社还坚持在专业、大众、教育出版等优势细分领域持续深耕,发力“小而美”的内容平台建设,形成可持续运营的融合出版精品项目,为实现出版转型提供了有效途径。

  “农技耘APP”“江苏中医在线”入选2020年度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成为具权威性、实用性及高用户黏性的线上服务平台;“数字中国・大运河文化数字资源库”获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是国内首个“运河”主题的新型数据库,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智能化知识信息服务,亮相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等大型展会,获得业内广泛认可;“祝您健康知识服务平台”聚焦健康垂直领域,形成了具研发、传播、服务能力的期刊新形态。

  这些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让苏科社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日益坚固。

  抓住机遇

  创新营销模式

  近年来,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新媒体的不断涌现,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都给营销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积极应对变化,抓住新媒体流量带来的机遇,苏科社通过营销模式的更新迭代和发行渠道的创新建设,探索在出版新生态下运营的新模式。

  为充分利用新媒体营销优势,我们将营销环节前置,对编辑部进行改造升级,优化编辑部团队结构,向新型编辑部转型。通过对策划编辑与营销编辑进行配比,强化了编辑部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的能力,并具有强大的分析力、落地力,帮助新书和长销书持续性、高强度曝光,推动了市场图书销售业绩的持续增长。

  为了扩大销售规模,苏科社努力实现销售渠道的网格化。一方面挖掘京东、当当网等传统电商的销售潜力,保证畅销书和重点新书在页面上的曝光率,提升销售。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天猫店、抖音小店、微店等自营网店建设,助力《念儿歌 做早教》等畅销书销量累计破百万。自营渠道建设承接了自有产品新媒体渠道宣传推广后的销售转化,把新媒体渠道的宣传推广与销售打通,形成产销闭环。

  在精品化生产的带动下,苏科社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码洋占有率从全国第114位上升到47位;销售收入增长了近3倍;利润增长超过7倍,突破1亿元大关。在中宣部社会效益考核中连续4次获评“优秀”等次,并突破性取得100分的佳绩,已形成社会效益优先、双效统一的良好发展态势。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出版行业持续厚植深耕,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