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与时代同行 服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 李永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时代同频共振,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自身优势、出版文化精品、打造出版品牌,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实现了出版事业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人大出版社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守党的舆论阵地,积极传播先进文化,连年获得各种国家级和省部级大奖,获奖频次和分量在全国出版界名列前茅,品牌认知度和产品美誉度达到新高度,学术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跃上新台阶。2018年和2021年,出版社连续两届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这是对出版社发展成绩的高度肯定。十年间,人大出版社图书多次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等重要奖项,一大批图书荣获各类省部级奖项,社会效益凸显品牌价值。
十年来,人大出版社以高质量发展为发展理念,“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控制品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提高效益,通过全社上下的不懈努力,取得显著发展成绩。十年来,人大出版社年度出版的新书从1850种下降到1200余种,重印书从1240种增长到约2600种,同时总资产、净利润及人均利润三项经济效益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服务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人大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198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出版中心,自创社以来始终将教材建设作为立社之本。人大出版社的教材建设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大局同行,在不同时期推出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教材精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服务。
长期以来,人大出版社持续深耕教材出版领域,形成了原创性、系统性、创新性、适用性、层级完善、特色鲜明的教材体系,在本世纪初策划出版的“21世纪系列教材”,涵盖了政法、经管、人文等所有人文社科专业领域,成为由近百个系列2200多个品种构成的庞大的系列教材群,是中国高校教材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
这十年,人大出版社以新编21世纪系列教材为主体、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进行教材建设全新升级,实现了本科教材品类的“立体”“全方位”体系建设和产品迭代。2021年,出版社在全国教材建设领域的最高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有38种教材获奖,获奖总数在大学出版社中名列第一。同时教材销量稳步增长,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人大出版社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面向不同场景、不同终端的用户需求,倾力打造多元化、立体化、智能化的新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出版体系,形成了人大芸窗智慧教育品牌。人大芸窗教育为600多所高校提供200多门在线课程,涵盖经济、工商、政管等公共课程及高校文科本科主要课程,提供全方面的在线教学支撑,先后荣获“中国人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出版融合创新・年度推优技术”“优秀数字教育平台”等多个奖项。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
人大出版社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学术出版重镇,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独树一帜的红色品牌为底色打造理论学术精品。人大出版社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出版成果蔚为大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出版成果影响广泛,前沿性、原创性、时代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出版体系独具特色,服务哲学社会科学一线教学科研的精品数字产品体系行业领先。
这十年,人大出版社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主题出版布局,集中策划出版了一大批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主义伟大进程、阐释中国道路的优秀出版物。十年间,出版社先后推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两辑共100卷、“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等影响深远的理论著作。出版社也出版了《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等普及读物,获评年度“中国好书”。人大出版社在“十三五”期间每年入选所有三类主题出版项目/规划,连年入选中宣部、教育部主题出版物重点选题名单、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项目。
这十年,人大出版社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涵养品牌和规划产品布局,形成了若干个具有深远学术影响力、辐射力的大型学术文库和学术典籍。十年间,出版社在历次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中,每年都有重要图书入选,总数位居国内单体社前列。出版社连年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累计入选国家出版基金、社科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和后期资助项目250余项。组织策划了“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等数十套优势学科的开放性学术文库;组织策划了“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梁启超全集》等一系列学术大家文集和具有文化积累价值的重要文献;组织策划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等一系列大型学术译作系列和大师经典译丛,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近年来,人大出版社积极响应国家媒体融合相关政策部署,结合出版主业积极探索出版新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出版社入选中央转型示范单位,2018年入选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人大出版社参与研制了4项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形成了高质量学术内容和先进技术深度融合的出版融合发展产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系列数据库。系列数据库荣获4项国家级大奖,10余个行业级奖项,其中连续3届入选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自2018年下半年投入市场以来,累计开通高校、公共图书馆、研究机构等用户超过500家,覆盖用户达2000万以上。系列数据库建设社会效益突出,双效结合,成功推动人大出版社成为行业一流的知识服务机构。
以高端学术国际出版为特色,服务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人大出版社着力深耕中国主题和中国学术两大出版领域,形成了独有的中国图书走出去特色和品牌,综合实力全国领先。人大出版社连续8届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连续11年取得“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单体社综合排名前两名,荣获2018年度中国版权金奖推广运用奖。
这十年,人大出版社以高端学术出版走出去为特色打造国际学术出版品牌,版权输出数量不断增加,国际出版朋友圈不断扩大。截至目前,人大出版社向海外输出版权3000余种,其中学术类图书占90%以上,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的百余家出版机构建立业务关系,累计输出40多个语种的图书版权。出版社大力发展与“三个顶尖”(即世界顶尖、行业顶尖和所在国顶尖)出版机构的合作,以主题图书和高端学术著作的国际出版为主要方向,全力打造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
这十年,人大出版社探索中国学术图书国际出版的本土化合作,搭建具有跨国传播能力的国际出版平台。十年间,出版社加大出版国际化步伐,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先后在以色列、罗马尼亚、蒙古国、土耳其和意大利设立了分支机构。人大出版社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中国学术和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2017年,出版社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2019年联盟更名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将其活动纳入第二届国家“一带一路”峰会成果。合作体已经发展成为国外参加单位最广泛、业务开展最深入的民间国际性组织,目标是打造成出版文化领域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之一。
十年间,出版企业的涓滴之力汇聚了中国出版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中国出版业稳步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期待下一个十年,中国出版业携手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实现在2035年将我国建成出版强国的目标。
人大出版社将立足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知识、理论和方法创新,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