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上海教育出版社
风雨兼程 砥砺前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3
□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缪宏才
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出版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上海教育出版社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将数字出版作为教育出版发展的关键引擎,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对教育出版的革命性影响。贯彻上海市委关于深入推进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改革的指示精神,根据上海市委宣传部下发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总体实施方案》,上海教育出版社提出新目标、运用新手段、制定新举措,加大投入力度,数字化转型步履铿锵。经营收入从十年前的不足400万元,提升到2021年的4000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17年,通过专家评审,上海教育出版社被认定为上海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这十年,我们聚焦基础工作,筑牢发展根基
坚持科学发展。陆续出台社“十三五”“十四五”数字出版发展规划,强调突出整体布局、突出两个效益、突出重点项目、突出教材建设、突出主流业务,提出着手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打造移动学习平台、加强交流与合作、推进数字出版队伍建设等主要任务,明确未来产业发展的蓝图和导向,形成推进具体工作的抓手和前提。
盘活优质出版资源。以信息技术全方位赋能出版的各个环节,2013年起,实现新版书刊报100%数字化。其中,近500个品种的教材100%以双层PDF标准存储,按“课前到书”时间节点要求同步更新。其他存量出版物按年份逆序开展数字化工作,有力助推了按需印刷等业务的开展。
完成优质内容聚合。扎实推进新编高中教材配套数字资源建设,并向其下学段延伸,初步建立有上海特色、布局合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教育出版资源库。除教材外,依托历年来的优质传统教育出版资源,围绕教育理论读物、主题出版、教育类辞书、教育类期刊等多个维度,开发具有特色的、体现双效益的、以师生需求为中心的电子书刊及碎片化或定制化的内容数字资源。坚持“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原则,将优质数字资源全面应用在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居家学习中。线上互动学习的年访问量达千万级,成为服务“双减”需求、促进教育均衡、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
这十年,我们聚焦数字教材,重塑数字课程
始终把教材建设放在首位。引入来自互联网领域的产品经理、技术研发和用户运营等外部人才累计30余人,携手教材编辑团队,共同投入优质数字内容、应用工具的建设。满足教育行政部门、一线教师、学生等不同用户在教、学、测、评、研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擦亮教育出版品牌。
探索数字教材新范式。自2013年始,抓住深入推进上海教育信息化建设机遇,依托数字教材的建设和应用研究项目,紧密对接上海市教委,确定基础型、增强型、原生型数字教材的实施标准,开展应用模式研究。2014年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完成小学一、二年级英语,六年级语文,六年级数学,四年级科学与技术等四门学科的知识点表单和基础教育知识谱系的编写,建成以碎片化内容为主的基础教育资源数据库,为基层学校提供数字教材。数字教材项目的研发,使教材出版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丰富和扩充,让数字技术成为支持业务快速发展的催化剂。
优化数字教材应用形态。2018年,着手复合型教材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实现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个性化教学应用,形成赋予其全新内涵的方法论。英语、物理部分学段的复合型教材成功落地,形成了后续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的样板。
建设践行素质教育的数字课程。从2014年第一门数字课程《男孩・女孩》性别教育课程推出开始,迄今为止已上线科普、传统文化、艺术等数字课程10余门。其中,《跟着太阳走一年――探究二十四节气中的科学与文化》《小学生入学适应》《中西文化面对面》等数字课程受到广泛关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中西文化面对面》之饮食篇、地理篇、节日篇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收录。《中西文化面对面――英语戏剧》课程中的3个剧本走出国门,刊登在澳大利亚百年老刊《The School Magazine》上,另有3个剧本以电子绘本形态输出韩国。此外,秉持“一个也不能少”的理念,让特殊孩子也有“普通”的童年,面向上海4000多名辅读学校学生开放辅读学校“心理健康”数字课程,让智力落后学生得以在网络学习中积极面对人生。
这十年,我们聚焦平台升级,发力融合出版
坚持做好融媒体数字出版平台的迭代升级。2018年年末,基于微信生态的融合出版新平台和服务青少年英语学科学习的上教英语APP上线,提供了构建起完整商业闭环的解决方案,使大量传统纸质出版物升级为融媒体出版物成为现实。实现了线下出版物与线上数字资源的连通,融合出版拥有了自己的用户、自己的作者、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市场。基于该模式,已完成700多个产品研发,拥有超过100万名用户,数字内容持续释放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大力推进融合出版示范引领项目。靶向发力,以试点项目树立精品意识,推动策划、设计、实施、运营一体化联动,各类创新型融合出版产品不断充裕。
2018年10月,为青少年提供科学人文教育产品《自然趣玩屋》。产品由纸质科普图书、实体活动材料、75节微课、5部虚拟现实交互短片组成,致力于全面提升孩子的科学素养。该项目获得2019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学普及奖二等奖、2019年全国科普图书奖、2019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奖。
创意融合,全方位应用数字化手段,构建能在网络环境下助力音乐学习的《指尖上的名师课堂――“大符头”钢琴系列乐谱》数字融合出版产品。产品以经典乐谱、专业级演奏示范为基础,结合具有针对性的数字内容作为支撑,围绕钢琴乐谱示范及教学,实现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互通。产品总营收超过1500万元,获评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21年度提名项目。
这十年,我们聚焦体制创新,“破圈”加速发展
锚定目标加速数字化转型。坚决执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出版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社领导班子进一步强化数字化思维,时刻保持“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非常之举加快推进“互联网+”出版,积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体系,着力开发和推广数字教材和数字教育平台,占领上海及全国数字教育市场。
迈出经营发展模式改革的实质性步伐。投资成立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上海砥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砥翼教育),建设包含产品开发、教育服务、市场营销等的完整产业链的数字化业务平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与终端用户之间的联系,打造集教育服务、培训、出版为一体的一至九年级数字教育产业闭环业务。
建设平台构筑教育生态圈。以砥翼教育为主体研发的“沪学习”数字化平台,高度重视出版内容资源对于教育的重要影响。平台继承出版基因,纵深推进教育出版与教育服务、教育治理更广泛、更深入的融合。“沪学习”平台明确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基础地位,通过数字化课本强化出版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关注学生作业负担问题,让学生在可控时间内学习提质增效。拓宽非学科类的内容服务,基于课外阅读模块,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素养。作为覆盖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字教育类产品,“沪学习”平台以各类应用为抓手,推动实现平等面向每个学生的教育、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和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截至2022年9月20日,“沪学习”平台累计用户已突破140万,覆盖上海地区超过7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
一直以来,上海的教育出版在全国具有先发优势。我们将继续努力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积极进行高质量教育出版体系的实践探索,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出版的深度融合,为国家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提供上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