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出版社有限公司

与中国金融业共成长

作者:蒋万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3

  □中国金融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 蒋万进


  十年来,中国金融出版社始终坚守金融意识形态工作重要阵地,切实承担起了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文化信息、担负文化传承的使命,较好地发挥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服务大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

  中国金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专业出版社之一,也是我国金融领域专业权威的出版社。作为全国百佳出版社,长期以来,金融社一直是金融领域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和主流舆论平台。目前中国金融出版社常年可供销售的图书在2000种以上,每年出版新书500余种,已形成经济金融理论类、实务操作类、经济统计类、财经教材类、版权引进类、钱币鉴赏类、史料及工具类、财经英语及法律法规类等特色鲜明的系列图书,并在各个领域持续推出精品,先后有200余种图书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中国图书奖等各级各类全国性奖项。

  作为金融领域重要的出版机构,中国金融出版社的出版物得到了多位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许多领导同志亲自为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证券知识读本》、《保险知识读本》、《中国的银行业》(中文版、英文版)等图书题写书名并作重要批示。

  扎根金融沃土

  与中国金融业共成长

  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金融出版社也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

  ――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严控编校印装质量。十年来,中国金融出版社没有出现任何导向偏差,被主管部门或省级以上出版管理部门批评、处罚的书刊;没有出现内容粗制滥造或出现较为严重的知识性差错等质量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后果或负面舆论的书刊;没有出现因编校印装质量差错被主管部门或省级以上出版管理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书刊。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2018―2021年,中国金融出版社的图书和期刊出版工作,在中宣部及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组织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中,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

  ――整体经济运行保持健康、稳定。十年来,中国金融出版社克服纸张价格上涨、新兴媒体冲击,特别是近3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截至2021年年末,中国金融出版社资产总额为10.2亿元,较2012年年末的4.5亿元增长1.27倍。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2015―2020年,中国金融出版社连续被中国人民银行党委授予“2015―2017年度中国人民银行文明单位”和“2018―2020年度中国人民银行文明单位”称号。

  讲好中国金融故事

  弘扬中国金融文化

  十年来,中国金融出版社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体制机制,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人民银行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币国际化十年、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准确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在金融工作方面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深入反映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领域的成就,出版了一大批精品书刊。

  ――强化主题宣传。中国金融出版社旗下《中国金融》杂志紧密跟踪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深化主题宣传,积极报道宏观金融运行和微观金融实践的新进展新成效,主流媒体地位不断巩固,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连续3届荣获“全国百强社科期刊”殊荣,被评为“2015―2016年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期刊二十强”之一,2018年1月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在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中国正能量2021“五个一百”网络精品评选活动中,《70年・70人特别谈》专栏成功入围前100名。

  ――聚焦中国特色。十年来,出版了一批反映中国金融发展特色的图书,如《中国金融能力导论》《大行蝶变――中国大型银行复兴之路》《中国票据市场:制度与逻辑》《中国式产能过剩:风险・症结・治理》《现金的魅力:人民币雕刻之美》《中国金融开放:市场导向下的均衡选择》等。其中,《中国名片――人民币》一书获2012年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该书从设计与印制的视角向大众详细勾勒了从第一套至第五套人民币设计和印制的简史,首次披露了人民币印制发行史上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让大众深入了解自己每天接触的人民币背后许许多多特别的故事。同时,该书还获得了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入选图书、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奖、首届华文出版物设计大赛铜奖等奖项。

  ――突出金融专业。十年来,出版了《保险资金股权投资问题研究》《金融与国家安全》《疯狂、惊恐与崩溃:金融危机史》《货币数量、利率调控与政策转型》《数学规划与经济分析》《人民币加入SDR之路》《股市危机――历史与逻辑》等一大批金融专业图书。其中,2013年出版的《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一书,阐述了我国先秦、汉初诸子百家有关货币金融透彻、精辟、深邃的见解,有对围绕货币古老命题的精辟论证,也有对金融危机、资本市场等的探索和瞻望,更有中国金融学科建设的曲折萦回之路。该书获得首届金融图书“金羊奖”、2016年度“孙冶方金融创新奖”、2017年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等。

  ――记录时代历程。十年来,中国金融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股改史》《中国人民银行七十年》《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大事记(1978―2018)》《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等书,系统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重大成果,梳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更好地把握经济金融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参考和借鉴。

  ――版权输出初见成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和产品创新(第十版)》《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研究》《金融改革开放四十年:深圳案例》《基于区块链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等图书的版权输出合作,中国金融出版社与海外出版机构合作出版取得了一定成果。近3年,中国金融出版社每年都有图书版权输出合作,与海外出版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出版关系。

  展望未来,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金融出版社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推出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尺度、有亮度的优秀出版物。牢牢把握正确出版导向,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守金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遵循“扎根金融沃土、突出金融品牌、出版精品书刊”的办社理念,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走专业之路、特色之路,为繁荣金融出版事业积极承担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及历史使命,为金融理论建设、金融实践探索和金融知识传播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