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逆势而上 品牌兴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3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常青
2012―2022年这十年,是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从艰苦奋斗、负重前行到突飞猛进、破茧成蝶的十年。当年的川少社教材教辅业务被剥离,开始靠纯市场图书求生存,年亏损约1300万元,在业界经销商眼里处于少儿出版阵营第四梯队末尾甚至第五梯队,是严重的“品牌缺位”和“市场缺位”。面对困境,川少团队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2016年扭亏为盈后,各项经营指标连续5年实现高位增长,成为近年来全国专业少儿出版界主要经营指标增幅最大的出版社,跻身全国少儿出版第一方阵。
一个地处西南内陆、资源贫乏、出版影响力低下的地方亏损小社,是怎样逆势而上,走出了一条崛起之路?
2013年以来,川少社确立了“品牌立社、品牌兴社”发展战略,加强内容建设,致力于精品出版,着力产品的精准定位和内容的深耕细作,具体从以下五方面发力――
聚焦“精品出版”
追求品牌立社
川少社认识到,要想扭转局势,赢得市场话语权,就必须认定一流的标准与目标,明确主攻方向,优化产品结构,突出内容特色,注重原创和单品种效益,打造若干优势板块。
注重革命传统教育类主题图书的出版,是川少社的优良传统。川少社始终牢记使命,积极策划、出版契合时代精神、代表主流文化、反映国家意志和体现行业智慧的优秀主题出版物,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如,《王坪往事》获四川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南京1937》入选201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走出地球村》被中宣部列为2015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入选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藏族杰出历史人物故事漫画系列”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和2016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扶持计划及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丫丫历险记》入选原文化部2016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中国汽车的故事》《风雷顶》《羊群里的孩子》入选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别样成长》入选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等。
在大众少儿图书出版方面,川少社着力培育精品力作,打造好书集群:
第一步,抓优质影视动漫图书。在无好书、无人脉、无优质内容资源的困境下,川少社必须找到一个快速突围的方向。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川少社锁定了自带流量的影视互动类图书。2012年下半年,川少社凭借真诚的合作态度、专业的项目团队及长远的共赢目标,达成了热播国产动画片《熊出没》纸质出版物的合作。2013年,川少社出版的《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丛林篇)》上市即售罄,一个多月加印4次,登上开卷全国少儿类当月新书销量排行榜第一名。随后,川少社签下了一连串热门动漫形象的图书合作,打造出多个影视互动衍生产品。这一系列以品牌为源头进行立体开发的实践让川少社形成了IP思维,并逐步延伸到其他图书产品的研发上。
“熊出没”项目的成功,为川少社赢得了打造原创精品的时间和空间,为后续资源聚合和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量体裁衣,培育原创精品力作。虽然在影视互动类图书上找到了突破口,但川少社清楚认识到,做好少儿出版的正道是聚焦内容建设,发力原创,培养种子作家,发现种子选题,打造出生命力旺盛的畅销书、长销书。
川少社培育原创好书注重“量体裁衣”的个性化孵化,即针对每个作家的创作特点和作品风格打造产品。在这一策略指引下,北猫和他的“米小圈”系列脱颖而出,成为川少社近年来参与市场竞争的旗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川少社制定了“米小圈”系列编辑出版及营销推广的整体方案,调动并集中全社资源和力量,全力打造“米小圈”品牌读物,以“趣学”“趣玩”“趣想”为主题,将一套书延展成一条产品线,进而发展成集图书杂志为一体、书刊互动的产品集群。自2012年至今,先后推出了《米小圈上学记》《米小圈漫画成语》《米小圈脑筋急转弯》等30余个品种,深受广大小读者喜爱,常年稳居开卷少儿畅销书榜单前列,被业界誉为“现象级超级畅销书”。《米小圈上学记》也走出国门,版权销售至印度、挪威、马来西亚等,实体出口至北美、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等。
第三步,优化产品结构,打造好书集群。面对头部产品单一、腰部产品不足的现状,川少社将“出好书、抓原创、出效益”作为强社之本,着力抓重点、调结构、促双效。重点是抓“一大一小”。“一大”即从产品布局上大力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以精品带动一般;“一小”即从细节入手,从图书内容到装帧设计,追求精准定位和精良制作,提高再版率,力争每年积淀15%长销品种,逐年提高优势产品比例。
经过几年努力,川少社相继打造了原创绘本《金鸟》《爸爸的爱很大》《寻龙三星堆》《三国演义绘本》《东方文化图腾绘本》,原创科普读物《漫话国宝》《了不起的中国人》《笑读诗词学地理》《不要和那只猫讲哲学》,“揭秘”系列立体书,启蒙益智读物《大中国历史翻翻书》《数学玩具书》等一大批好书。2021年,川少社单品销售50万册以上的图书达30种。
完善渠道布局
构建融媒体营销体系
川少社把握变化趋势,不断拓展发行渠道、创新营销方式。在营销方面,努力搭建立体多元的营销平台,构建融媒体营销体系,在全网累积私域流量近50万,积极开展跨界、跨平台合作,整合渠道和资源,努力做到全息宣传、全员推广、全程营销、全效转化,切实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转化。在发行方面,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川少社持续拓展和深化新兴渠道的合作。为了积极顺应地面店的转型,川少社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培养自有阅读推广人活跃于线下活动中;延展与线下渠道的合作,打造地面店爆品;将营销重点下沉至二、三线城市直至乡镇市场等。
精心海外布局
创新开展版权走出去工作
川少社积极向海外少儿读者传播中国文化,输出了《三星堆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金鸟》《我是大熊猫》《我爱熊猫》等体现中国文化符号的童书;并将《丫丫历险记》、《南京1937》、“红孩子丛书”、《说不尽的长征故事》等优质主题图书输出海外;以IP思维规划版权输出业务,不断提高版权出口规模和质量,增强国际传播力。十年来,川少社共有700余项图书版权输出至美国、意大利、法国、挪威、波黑、马其顿及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米小圈”系列荣获2020年度中国版权最佳版权实践奖;川少社4次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两次入选“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
实行精细化管理
防控经营风险
川少社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在书刊编、印、发各个环节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流程要求办事,实行精细化管理。第一,对产品的成本、价格等精准核算。第二,严把选题论证关,提高选题通过的门槛。第三,在实施选题的过程中,采取单兵作战和团队协作相结合的办法,采用项目负责制,集合编辑、营销和发行的力量,协同作战,把集体智慧应用到极致。第四,建立出版印制协调机制,以数据分析精准引导经营工作,提高存货周转率和存货质量。2017年以来,川少社退货率均在5%左右,库存结构良好。
抓好团队建设
积极营造精品出版的团队氛围
川少社通过创新观念、创新目标、创新产品结构、创新运行模式,为培养优秀的编辑、产品经理、销售经理、版权经理搭建平台;抓典型,形成示范效应,起用年轻编辑担任中心主任,并为业务能力强、双效益好的优秀年轻编辑成立工作室,支持其培育品牌产品。力求通过统一规划、分工合作、多地互动、资源互补,把每个人、每个部门的积极性都激发出来,全社各编辑部都迅速发展成了年销售上亿码洋的“亿元编辑部”。几年的精耕细作,川少社培育出了专业认真、脚踏实地的团队精神,让团队更有凝聚力,让川少图书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这十年,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着力内容建设,集中精力打造双效主导产品及原创儿童文学、科普、动漫、启蒙益智等优势产品线,形成了“畅销与长销并重,自力与助力相辅,主旋律与多样化共举”的良好局面。下一个十年,川少社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正确导向,坚守阵地,紧跟时代,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继续深耕内容资源,以工匠精神做好书,出版更多原创精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