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川观新闻

从1.0到9.0看九年之变

作者:曾东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3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川观新闻主编 曾东平


  2022年5月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期间,川观新闻推出原创脱口秀节目《党代会首席说》以及文、图、视频俱佳的融合报道《主播提问党代表》。川观新闻 供图

 

  2022年9月21日,川观新闻客户端9.0版升级上线,发布首个“数字人”记者小观。此时,距客户端2014年9月18日正式上线,已9个年头。自2013年年底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和四川日报编委会反复研讨、“孕育”川观新闻(以下简称川观)开始,从1.0到9.0,川观与全国媒体融合进程同步,不断向纵深推进。

  回望这9年,从试水网络,到媒体融合,再到跃向智媒体的云端,川观筚路蓝缕,矢志向前。其中有从0到1的摸索起步,有1.0到9.0的技术迭代,有运营理念的革故鼎新。从它9年新媒体演进中,可以映照出这个技术巨变的时代党报媒体融合发展的共有脉络。

  识变局:

  立时代之潮头 摸索就是创新

  用户在哪儿?我该做啥?

  2014年,被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元年”,就在前后两年里,用手机获取新闻资讯的用户超常增长。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清醒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将给传统党报带来的冲击与机遇,2014年夏在集团内招兵买马,设立了“川报观察”(2020年9月更名为川观新闻)、“问政四川”等6个试验团队,努力试水网络新领域。

  川报人一直清楚记得这个日子: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当天下午,川报全媒体集群媒体融合动员会召开;一个月后的9月18日,以“川报观察”为代表的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首批6个产品集体上线。

  川观团队初创时仅六七个人。在这个“融合元年”,省级党报中推出手机客户端的还不多,在以门户类商业网站的新闻APP以及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聚合类新闻APP为主的环境下,省级党报的新闻生产如何具有竞争力?经营发展之路将怎么走?川观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用户在哪儿、我该做啥”。一切只有自己去摸索答案。

  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川观将自己的内容重心,定位于当时手机资讯的空白领域:本土深度政经新闻。

  省委组织部部长的揽才讲演,四川大学校长的迎新致辞等,都在川观上以原汁原味刊发,这些之前很难刊载在纸媒上的新闻作品在川观涌现,从观点到文风都让人耳目一新,赢得广泛传播。

  传统党报的上下沟通功能,也在川观得以实现。2016年8月,全省脱贫攻坚调研督导工作全面展开,川观刊发系列报道《省委书记在凉山蹲守4天,原来只为督导一件事!》《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四川省委书记为啥要说这话?》等,契合了百姓关切,跟评极为热烈,起到了为省委中心工作凝心聚力的作用。

  传统党报的引领舆论功能,川观发声更为及时。2016年8月的一天清晨,成都新会展中心附近的大量交通警示标志,因为标志右上方多加了一个“小红点”,在朋友圈火了。川观及时对成都交警的行为纠偏发声,刊文《胡闹不是创新!交警怎能违法乱改交通标志》,当天这些乱改动的交通标志就全部拆除。

  跟大势:

  守党报之初心 志在“破圈”成势

  还有哪些用户?我还能做啥?

  集聚到一批目标用户之后,川观又有了新的思索:如何让优质新闻产品突破已有社交圈,在网络群体之间流动分享,实现裂变式传播效果?

  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成果发布,川观当天推出电音神曲MV《我怎么这么好看(三星堆文物版)》,6小时内该条视频号的点赞和转发均超10万;众多视频平台和音乐平台力荐,10天内全网曝光量超7亿,受到各年龄层网友追捧并被誉为“洗脑神曲”。

  正能量赢得大流量,这正是主流媒体“出圈”与“破际”的一个范例。它的成功,其实要追溯到近年来川观的定位变化和持续对全新新闻领域的努力跋涉。

  川观客户端的版本,自1.0版开始,每年迭代一次;川观人的新闻观念,也在年年更新。

  按照四川省委和川报集团关于深度融合、全面转型的总体要求,从2017年的川观与《四川日报》的发稿流程全面融合,到2020年,以川观为驱动,四川日报全媒体集群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全媒体化改革。在“做强网上主阵地”的宗旨下,川观改变了最初的“小而美”的定位,而是高举党端旗帜(党报、党端、党网一体化发展),以“信息+服务”去拓展千万级用户,客户端用户迅速实现翻倍式增长:2018年1月客户端下载用户突破500万,2019年6月下载量突破1245万,至2022年9月下载量已达6200多万。

  舆论引导上,川观权威、优质的内容,成为全国各地媒体和网站了解四川实况、积极进行转发的“第一信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初起,川观发布的四川指挥部1号公告,端内链接点击量达1200多万;《四川紧急通知:禁止举办任何形式的群体性聚餐活动》在朋友圈刷屏,成为年轻人“劝说”父母居家的最佳帮手,第一时间起到了强力动员大众的社会效果。

  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川观积极探索、有为有效。川观持续优化“问政四川”和“民情”两个通道,在深度融合中走好群众路线。“问政四川”是一个民众以留言与职能部门对话的平台,截至2022年8月四川全省入驻“问政四川”平台的单位达6700余家,日均收到网友求助、咨询、建议等诉求信息500条左右。今年以来的网友诉求办理率高达98.82%。而“民情”栏目是通过网友留言筛选报道线索,以记者的深度调查,推动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热点问题的解决。

  活动运营抓住用户特点,突出党端的学习特色,“川观答题”已成为覆盖面广、参与度高、黏性强的党媒社交新方式、新品牌。2021年3月创办的党史知识答题四川挑战赛持续至2022年年初,参与人次超过5000万;2022年1月在广大用户的强烈呼吁下,继续举办第二季党史知识答题,至9月已有2000多万人次参与。

  用户在哪里,川观就在哪里,川观的战场不仅仅是新闻,它正逐渐变得有多种可能连接用户、抵达用户、影响用户。

  向未来:

  努力由融媒体向智媒体飞跃

  能不能更智能?能不能更全能?

  2021年9月,川观8.0版上线时,主题词用了一个“AI你所爱”,它指川观与用户兴趣相投,更指川观引入AI智能技术,在新闻内容生产、审核、分发等过程中都有应用,尤其是推出助理式机器人,可以与用户进行交流。

  在2022年9月川观9.0版上线时,新发布的川观新闻数字记者小观惊艳亮相。它更接近于一个美丽川妹子,能实现AI采访、播报新闻、虚拟主持、互动直播、交互搜索、用户服务等多种服务能力,让新闻“活”起来。

  基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不断追求技术进步,打造一个“智能+智慧+智库”的智媒体,牢牢占据传播制高点,正是川观的未来发展愿景。

  细数来路,2020年12月,川观上线“四川云”2.0版本,将其定义为一朵“科技+传媒+服务”的“党媒云”,它是四川日报全媒体党报、党端、党网、党云核心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建设“数据共享平台、智能融媒平台、社会治理平台”三大平台,力求充分发挥技术引导力。

  2021年12月,川报全媒体发布“智能编辑部”建设计划,即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新闻信息传播全过程,其本质上就是人机协同生产的编辑部,人和机器各自发挥好作用,形成协同关系。其中的关键,是自主可控的“川观算法”,解决“信息茧房”的问题,首创性地把主流价值融入5层算法体系,以更好地实现优质信息“找人”。

  川观的定位,从最初的新闻供应者,到新闻传播平台,再到加速打造“智媒体”,它的创新越来越令人惊叹,它服务社会的能力也越来越全能。

  回首来路,苍苍翠微。9年的川观,正迈向成熟,且活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