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锚定印刷强国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
――访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局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刘晓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3
□本报记者 王勤 祝小霖
近十年来,我国印刷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经过持续奋斗,我国印刷业产值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综合实力、产业韧性、服务大局大事能力跃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印刷强国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这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更是推动者。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局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刘晓凯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为会员、行业、党和政府及社会服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行业协会,中国印协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行业政治引领、推动新发展理念深入基层一线,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发展模式,持续推进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
筑牢全行业共同思想根基
从组织印刷业“携手奔小康”图书捐赠活动,号召印刷企业走进“三区三州”,到在全行业开展助力“双决”、精准扶贫;从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印刷业时代先锋学习交流,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举办“百年红色印刷”主题系列活动……近些年来,中国印协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让红旗飘起来、组织强起来、党员带起来、事业兴起来。
刘晓凯介绍,中国印协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部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印协通过召开理事长办公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组织专题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参加宣讲宣教、上党课、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协会工作人员和广大印刷工作者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筑牢全行业共同思想根基。
2020年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印协第一时间发出《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倡议书》,先后汇编并发布《应对疫情中央及地方支持性政策汇编》《印刷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参考指南》等,向印刷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带头履行疫情防控社会责任,引领全行业科学认识疫情,规范防控行为。
在全国上下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之时,中国印协也积极投身其中,奋力助推脱贫攻坚迈好坚实的步伐。刘晓凯告诉记者,历届理事会都将组织动员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助力精准扶贫列入工作规划、纳入重点任务,指导各地印协和企业分类施策、特色扶贫,既按当地政府要求分片包保,也依据自身特点专项攻坚,动员企业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求实效,构建了有效的扶贫工作运行机制。印刷企业挖掘自身潜力,结合扶贫实际,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多措并举地推进高效扶贫。
统筹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使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不仅是中国印协履职尽责、担当善为的体现,更是全行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彰显。以党建为引领,印刷人凝聚起抓改革、促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实现“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创新驱动
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组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挂帅的科学传播专家团队,设立7个专家工作站,共组织行业专家百余人与多地科协进行项目对接;2008年至今连续举办7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共授予97名“全国技术能手”、118名“全国印刷行业技术能手”和1300多名“省级技术能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印协按照中宣部部务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刘晓凯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中国印协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支持推动我国印刷业改革发展、提高整体质量和水平上,放在紧跟时代步伐、加快科技创新和“四化”发展上。一方面,充分利用协会自身优势,加强行业政治引领,组织全行业的力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等重大会议相关组织工作,承担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建设、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组织评审工作,开展“毕 印刷技术奖”评选等,全力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我们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内生动力,引导会员单位和行业企业进一步推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刘晓凯表示,中国印协通过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团结广大印刷科技工作者,推动印刷科学和技术的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在推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方面,目前已组织渭南、日照、赣州等地的企业、高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不断延伸创新驱动助力服务链,探索协会多元化服务的新模式。同时积极开展优秀技术成果举荐工作,扎实推进“科创中国”行动计划在印刷业形成生动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印协还在毕 奖中增设了新的子奖项――首次评选毕 印刷科技进步奖,当年的获奖项目如“单/双色书刊喷墨印刷设备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文物保护箱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应用”等成果都具有较高质量,堪比国家科技奖项。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也是重中之重。刘晓凯介绍,中国印协积极开展行业职称评审工作,每年组织工程系列印刷工程专业初级、中级职称评审。通过连续组织开展的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有8600多人获得职业资格等级晋升。
效能提升
完善现代化行业治理体系
对内,加强自身建设,构建运转高效、联系广泛、扎根基层的体制机制;对外,深入研究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挥好协会在行业治理中的独特功能。由此,中国印协进一步强化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推进行业自律自治,完善现代化行业治理体系。
在完善标准管理体制机制方面,中国印协开展团体标准研制,加强标准制修订,充分发挥标准在印刷走出去中的重要作用。据刘晓凯介绍,中国印协截至目前已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241项,与企业、高校联合组建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20个。同时大力推动行业实施绿色印刷,联合制定相关标准,推动印刷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降成本、节能耗、减排放。编制绿色原辅材料产品目录,鼓励使用绿色材料和工艺,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行业努力实现“双碳”目标。
在搭建技术展示交流平台方面,由中国印协主办的中国国际全印展在国际上享有盛名,是印刷行业颇具影响力的专业展会之一,被誉为“世界印刷业的东方之眼”。2020年10月,第八届中国国际全印展在上海举行,展览面积近10万平方米,汇聚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687家展商,参观总人次逾12万,是疫情后印刷行业重要的科技交流和成果展示平台。中国印协承办的绿色创意印刷展,是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重点活动之一,已连续5届登陆书博会,每届展会均能吸引观众10万人次以上。
与此同时,中国印协加强制度建设,扎实推进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如调整、完善分支机构设置,加强分支机构绩效管理,建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动态考核机制。建立专职工作人员选拔聘任、教育培训、薪酬福利、培养激励等制度,更加注重工作的综合性、系统性、协调性,形成各部门工作合力。创新联系服务广大会员的机制和手段,不断提升协会“线上+线下”联系、服务、动员广大会员的能力。目前,中国印协拥有单位会员2305个、个人会员705人、理事424人、常务理事138人,2021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