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铿锵踏新程 产业澎湃新动能

作者:王勤 祝小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2

  □本报记者 王勤 祝小霖


    印刷企业加快智能化转型、数字化变革,为人民印好书。 资料图片

 

  不忘初心,坚决扛起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开拓创新,寻求新定位、开拓新赛道,加快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十年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用笔触和镜头,记录下各地印刷企业保障重点印制任务的坚守与责任,感受到全国印刷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的劲头。非凡十年之际,我们一起回顾精彩瞬间。

 

  光荣! 我们使命在肩

  在本报十年来持续对重点保障印制任务的采访报道中,“这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任务”,成为所有印刷人的回应与心声。遍及全国31个省(区、市)的印刷企业,每每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印制任务,都上下一心、通力合作,圆满完成各项保障任务。

  2021年3月,印刷人全力做好广大党员群众党史学习教育用书的印制保障工作,各地印刷企业齐齐按下生产“快进键”。

  在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从印刷到装订,车间上下一片热火朝天、大干快干的繁忙景象。该公司党委书记兰本立说:“作为印刷行业‘国家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障好每一次重大印制任务。”

  上海印刷集团全流程24小时检控产品质量,用正常周期60%的时间高质量完成印制任务。“按照‘服务出版,书要印好,要印好书’的宗旨,我们将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图书印制作为重点和亮点工作全力拓展。”该公司总经理沈剑毅说。

  每年春秋两季,各地印刷企业全员上阵,印制中小学教科书,满怀使命感和自豪感。

  山西人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以党建促业务,在教材印制高峰期深入开展劳动竞赛。该公司总经理李岩告诉记者,在此激励下,一个个机台、机组、工序的生产纪录屡屡被刷新。

  “我们把最新印刷相关技术要求和工艺标准按照工序、工段层层分解落实,每批成品书均按照公司出仓管理制度检查合格后才可放行。”辽宁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侯维佳如是说。

  担当!我们主动作为

  牢记初心使命,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在全国上下抗击疫情之时,我们看到了印刷人表现出的大无畏、敢作为的责任担当;在全国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之际,我们看到了印刷人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暖心身影。

  2020年1月,印刷人并肩作战,首批882家保障印刷企业提前复工,及时印制疫情防控宣传品,为卫生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提供印刷包装保障服务。

  人卫印务(北京)有限公司就开足马力,确保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等疫情防控印刷品的保障任务。该公司董事长吴福森说,接到任务后,人卫印务第一时间召回员工,开机生产,所有人员、所有设备24小时“连轴转”。

  这样的担当故事不胜枚举。贵州新华印刷厂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连续奋战,第一批41个品种435万张宣传资料保质保量交付。山东鲁信天一印务有限公司整合6条生产线、300名员工,满负荷生产药品包装盒。许多印刷企业还为疫情防控主动发起捐赠。

  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之际,各地印刷企业上演着精准扶贫中的鲜活故事,展现印刷战线服务大局、推动发展、服务社会的担当。

  2020年6月8日,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扶贫车间,同正在加工制作纸箱的村民交流。受到总书记肯定的扶贫车间,正是进村设厂的宁夏瓦尔登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徐玲说,他们量身定制扶贫车间,吸收鲁家窑移民区60多名贫困老年人务工。

  2020年,山西省印刷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将党员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排头兵,与贫困户帮扶结对。该公司总经理杨明波说,他们深入了解贫困户需求,大力推动扶贫项目落地实施,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实效。

  硬核!我们强势突围

  一本图书从印刷、装订到打包,自动流转在生产线上。在生产线末端,大型机械手将打包好的图书搬运到木托盘,AGV搬运机器人以“双手”将其按指令运送到物流区域……

  这是2019年“一本图书印刷智能制造测试线”的连线生产现场。没有先例可循,完全自主研发,是全行业加速智能化转型、数字化变革的缩影。

  智能工厂的印企实践者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近年来通过配置柔性自动化设备,加速ERP升级作为信息框架等举措,全力推进智能化建设。董事长冯广源表示,雅图仕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方面的投资累计高达9亿元,随之实现产能和效率提升超45%。

  2021年在第十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上,东莞市浩信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推出了全套精装全自动生产解决方案。在全球只有欧洲部分设备制造商具有生产和提供高速精装联动生产线的背景下,浩信此举可谓是打破全球市场垄断,单项可为印企节约数十亿元的设备投入费用。

  印企的数字化突围亦不容小觑。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依托海量艺术品数据,实现了出版、艺术品鉴定等深度数据的管理,以及与教育、展览、VR等多元数据的整合和应用。该公司董事长万捷表示,雅昌以艺术数据为核心、IT技术为手段、互联网为平台,以构建中国艺术品数据中心充实雅昌的创新之路。

  随着人邮、凤凰、中图、虎彩等多种按需商业模式形成,印刷业数字化转型优势不断巩固。“以销定产,一本起印”是虎彩模式的特点,其“一本起印”智能化生产线,与京东平台合作,共享大数据资源库,协同建设仓印一体模式,打造图书最短交易链,实现了图书低库存运营。

  跨界! 我们高调“破圈”

  “复制”新疆龟兹洞窟、举办“雪域之光”“圣域之光”西藏唐卡精品展,展现在文物数字化扫描及复制还原的实力;开展“活字生香”全国巡展、“红色印记”庆祝建党百年专题展,推动印刷文化、字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是上海印刷集团十年来不断延伸触角的领域。沈剑毅说,将数据采集、数字印刷与3D打印技术融合应用于文物保护与修复还原,此前在国内尚无先例,只有一次次地尝试和积累。

  同样以文创“出圈”的江苏凤凰新华印务集团有限公司,其“凤凰定制”文创品牌结合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推出创意框画、卷轴画、镜片画等数百种文创产品,并与海外出版公司达成合作推广协议。

  横向融合、纵向贯通,印刷企业不断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以票据印刷为主营业务的东港股份近年来在区块链方面深入探索,除积极开拓“区块链+票据”之外,其也利用区块链技术为众多领域带来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综合服务。

  在编印发的产业链条上,印刷企业也以产业链思维布局融合应用。如山东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开展仓储物流一站式服务,为出版社提供印刷、仓储、配送一条龙服务,将图书直接配送至全国。深耕童书印制业务的北京尚唐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创立“尚童童书”品牌,由单一印刷业务向图书策划、研发、发行领域拓展。

 

  迎难而上 拥抱“数与网”发展新浪潮

  □东莞金杯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国伟

杨国伟

  近十年,印刷业发展困难与机遇相伴。作为传统行业的印刷业,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因互联网广泛应用掀起了新浪潮,迎来了“数与网”。为此,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的转型升级探索之路如火如荼地展开;市场需求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呈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报纸、期刊受冲击,新兴的个性化、创新化、多元化产品需求推动了印刷企业加强科研创新和柔性化生产。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已深入绿色化发展的印刷业也必将被赋予新的要求和目标。企业应不断深化环保工作,加强生产能耗控制,积极主动推动绿色化提升;应对成本上升问题,智能制造的建设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效率、保证质量,从而实现成本降低的目标。通过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和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分析工具,打造带有数据决策能力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系统,最大程度减少对人力的依赖,同时提升效率质量。

  十年发展已为印刷业筛选出一批既有韧性又有潜力的企业。相信只要把握好机遇,由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升级,紧跟国家方向,做好新发展格局下的市场定位,通过创意驱动市场,捕抓市场新需求、发展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来驱动拓展新市场,定能推动我国向印刷强国迈进。

 

  稳链强链 构建产业生态圈

  □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广源

冯广源

  十年来,我国珠三角各城市的印刷业各自开花,深圳、东莞、中山、广州等地印刷业发展重新定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与打造珠三角印刷业对外开放连接平台的顶层设计下,印刷业不断调整与整合,上下游企业间优势互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对印刷企业来说,横跨行业边界,纵联印刷设备、纸张、油墨、物流等上下游,借助产业链的力量,可促进行业各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产业链企业间形成产业互补、融合发展,实现由被动加工向主动优质服务的深度转变,最终形成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一直以来,雅图仕都积极践行“印刷+”的理念,赋印刷于智能,前瞻性地整合市场资源,通过突破性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并从智能物流开始,分阶段推进智能生产和智能园区建设,打造利奥“梦工厂”。期望通过“梦工厂”令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将这些应用有效推广至整个供应链及其他行业,以实际行动将“梦”传递。

  印刷业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谋求新发展、建立新联系、达成新突破是重点目标。雅图仕将充分运用融合创新带来的新机遇,促进印刷产业链及相关行业间的有机融合,推动企业继续朝着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整合资源 凝聚合力

  □山东新华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肖刚

肖刚

  十年时间,匆匆而过。作为行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们感受到印刷业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辉煌成就,也一同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十年里,印刷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科技水平显著提升,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应用不断普及,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绿色印刷理念已成为行业共识。

  这十年也是山东新华印务改革重组、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综合实力、产量收入等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特别是2020年5月,采用“总―分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将所属原山东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德州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泰安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金坐标印务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整合为一家全资子公司,成立印刷总公司。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绿色智能是印刷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山东新华印务将按照“做大产业、做强主业、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思路,坚持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方向,打造新型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山东省印刷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国北方智能低碳印刷高地。

 

  贴近出版 贴近数字 贴近文化

  □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剑毅

沈剑毅

  十年来,上海印刷集团按照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要求,围绕“贴近出版、贴近数字、贴近文化”发展主线,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通过多轮资产重组、资源整合,以及资产与资本的运作,有效增强和积累了发展后劲,为新时代新作为提供了有力保障。

  资产重组与资源整合取得新成效。十年中,旗下上海中华印刷公司、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公司、上海新华印刷公司、上海商务数码图像技术公司逐步从上海市区集聚至上海郊区生产经营。2017年划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并与上海印新集团合并成立了新的上海印刷集团。

  “四化”创新取得新突破。积极践行绿色印刷,形成完整的绿色印刷工艺流程体系。紧贴印刷产业发展前沿,创新发展数字印刷技术。聚焦印刷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坚持走“印刷+文化”创新之路。

  展望未来,上海印刷集团正努力向着“至‘十四五’末,初步实现产品绿色化、管理数字化、印刷智能化、产业融合化”目标,在长三角区域印刷业一体化发展中和建设印刷强国进程中贡献重要力量。

 

  绿色引领 共创未来

  □山西人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李岩

李岩

  近十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印刷业乘强劲东风,为繁荣出版事业,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谋创新、新路。

  一是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扶持政策,为印刷企业产业化升级提供资金保障。二是提出供给侧结构性重大改革举措,中低端过剩产能得以化解,全行业技术装备、产品工艺、节能环保和信息化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三是大力实施绿色印刷战略,鼓励数字印刷发展,推动产业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四是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印刷业数字化、融合化发展成为产业增长新引擎、新动能。五是书刊印刷业保持了健康稳步发展的态势。

  展望未来,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印刷业要抓住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四化”改造步伐,持续推动印刷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生产过程数字化和生产产品绿色化,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合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持续深化改革 扭转困局开新篇

  □广西民族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卢佑祥

卢佑祥

  十年来,我国开放市场红利日益凸显,印刷行业市场主体成倍增长,消费驱动市场增量,可谓是“黄金十年”。广西民印集团紧跟党中央的步伐在探索中前行。

  “十三五”时期,我们采取“收紧”策略,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此,以党建为抓手统揽企业全局工作,将人的要素管理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逐年确定一个工作总思路,推动企业持续深化改革。

  十年磨一剑。一路走来,我们有效应对行业变化,克服各种困难,彻底扭转了发展困局,使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保持“双增长”,社会效益凸显,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人均劳动生产率、员工收入等翻倍增长。特别是理顺了企业往哪里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探索出符合企业实际的系列管理实践经验,构建起集团化、规范化、标准化“三化合一”的管理体系,形成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三性合一”的发展格局。

  踔厉前行,笃行不怠。展望长远,我们看到行业日新月异,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唯有保持定力,才能在行业中运营好国有资产,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

 

  深度融合 韧性抗压

  □河北新华第二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 张仁辉

张仁辉

  近十年,我国印刷业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取得了显著成绩。作为“新华系”印企,河北新华二印始终与行业大势同频共振,感受较深的主要有三点:一是行业融合发展程度更深,印刷环节与产业链上下游联系更加紧密,主动深挖盈利点;二是综合服务能力更强,致力于满足更加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三是韧性抗压能力提升,面对疫情挑战,全行业均体现出了不俗“战斗力”,确保行业整体稳定发展。

  展望未来,印刷业无疑将继续沿着“四化”方向稳步迈进,绿色化将更深入,数字化将更广泛,智能化将更全面,融合化将更多元。新旧动能转换逐步实现,全行业逐步构建起优质产能供给、技术先进安全、绿色融合开放的产业体系。

  印刷企业尤其是国有“新华系”印企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持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确保思想传播路子正、方向准。印刷业还应主动向人才强国战略靠拢,人才兴业,人才兴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人的力量成为实现全行业创新发展的强力引擎。

 

  深耕精品 助力出版新征程

  □辽宁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侯维佳

侯维佳

  这十年,是印刷业转型升级、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全行业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发展新格局。

  十年间,印刷业深入推进结构性升级与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印刷业深度融合,向上下游产业链及其他领域延伸发展。坚持以新的企业发展理念,激发新动力,创新融合,精益管理,实现多元化发展。

  十年来,辽宁新华印务聚焦主业发展,深耕精品印刷,稳中求进、科学谋划、精准发力,审慎而务实地立足企业实际,大力传承“新华精神”,积极推动改革深化,不断探索企业发展新模式。从传统印刷到智能制造,从做产品到做品牌,公司由经营、数量扩张逐步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面对已经开启的“十四五”,我们充满信心:辽宁新华印务将主动抓住新发展机遇,坚持守正创新、精耕细作、开拓进取,全面提高印刷质量,开创新华印务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用精美的创意、精湛的工艺和精致的产品助力出版新征程。

 

  坚守主业 创新升级谋发展

  □江苏凤凰新华印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忠春

王忠春

  十年来,江苏凤凰新华印务集团有限公司自觉坚守文化企业使命担当,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坚守主责主业,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经过十年的改革发展,凤凰新华印务集团管理体系更加科学,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服务质效更加优质,质量管控更加严谨,与上下游产业链的联系更加紧密,各类国家级优秀产品、技术能手纷纷涌现。

  从点到面,印刷企业的创新升级,充分映射了印刷行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情况总体向好向稳的前进历程。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以此为新起点,印刷业必须牢牢抓住“十四五”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印刷产品和服务供给,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优质产能供给、技术先进安全、绿色融合开放的印刷产业体系,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行业技能技术进步作出努力!

  未来,印刷企业仍将也必将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在主题出版物、教材教辅及重点应急印刷品生产工作中,要做好技能人才补充、科学调配产能,提高数字化、智能化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随着不同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深入,以及产业链关系的进一步紧密,一批批服务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标杆型企业将不断涌现。

 

  自主创新与突飞猛进的十年

  □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磊

刘磊

  十年来,是中国印刷业飞速发展的十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值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作为薄纸精装书刊细分领域“领头羊”的南京爱德,紧跟时代潮流,努力求变,通过设备引进、技术攻坚、管理创新、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实现年产能3000万册精装书,主营业务年销售额稳定在5亿元左右,累计纳税超1.5亿元。

  近十年来,不断投资引进国内外高精尖设备,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更是爱德对品质的卓越追求。保证设备可靠是成就“爱德质量”的基础,而决定其上限的则是企业所独有的技术标准。长期以来,我国印刷业面临着国外的技术垄断与封锁,突破技术壁垒。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坚和不断沉淀,爱德已成为业内具有独创性和开创性自主研发与设计能力的企业,不仅拥有技术研发中心,还与外界优秀的设计师、加工协作伙伴、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和专业院校合作,共同开发设计。这既是爱德的成就,对印刷行业乃至国家工业而言同样也是突破。

 

  绿色智能 稳步推进

  □山西省印刷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杨明波

杨明波

  在从事印刷行业工作的27年里,我见证了印刷业健康发展,感受着行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步伐稳步推进。十年间,我国印刷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新旧动能逐步转换,印刷保障支撑工作坚强有力。

  近十年来,山西省印刷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在保障重点印制任务、推进精品印刷、布局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创意工厂、深化转型发展、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等方面硕果累累,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绿色、智能依旧是印刷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所有印刷从业者科研创新、前进发展的方向。我们行业要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等领域创新引领,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山西印刷物资也将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锐意进取,再续征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而奋斗。

 

  红色军企开启数字化新征程

  □北京凌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张仲伯

张仲伯

  十年来,印刷企业改革创新,开拓进取。调整传统印刷,盘活企业资源,引进数字印刷、按需量身定制,探索绿色发展之路,推动转型升级,开启了数字化印刷新征程。

  北京凌奇印刷是一家具有85年红色光荣历史的老军工企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铅与火、走进光与电,迈进网络按需印刷,实现由传统印刷向按需印刷的调整转型,在绿色化、数字化不断探索实践,为国有印刷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模式、新思路。按照国家印刷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高质量发展要求,根据印刷生产结构要求,北京凌奇印刷对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进行职能合并;整合了资源、优化了机构、精干了队伍,提升了生产能力和管理效率。2020年,企业淘汰传统印刷,全面转型数字按需印刷。经过改革,企业整体经营效益大幅提升,员工收入不断提高,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0年年底,根据军队改革安排,企业转隶融通文教集团。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企业将赓续红色血脉,坚持改革创新,为我国印刷业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