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媒体发挥优势服务社会

专业知识支撑 新闻信息权威

作者:齐雅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0-11


  □本报见习记者 齐雅文

  伴随着国庆假期的到来,游玩、休息、娱乐等关键词充斥着整个假期。有人选择旅途较远的跨省游,有人选择近距离的“微度假”,也有人宅家休息,或者与许久不见的亲友聚会。每到国庆假期,媒体都会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为出行人员和居家人员提供形式多样的资讯、指南等服务,旅游攻略、疫情信息、健康知识、天气预警、出行信息等干货内容,满足人们假期出行、居家过节的多种需求。

  精彩假期 旅游攻略细

  “十一”假期,贴心全面的旅游攻略是众多媒体推出的服务之一。

  国庆期间,北京节日氛围浓厚,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的15组国庆主题花坛吸引许多市民、游客打卡。中国旅游报社融媒体中心在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推出了《祝福祖国!一图打卡长安街沿线国庆主题花坛打卡指南》,实现了线上游长安街看国庆主题花坛。将手机横屏观看,从新兴桥到建国门,“喜迎二十大”花坛、“伟大复兴”花坛、“祝福祖国”花坛等国庆主题花坛映入眼帘,应接不暇。即便无法到达长安街亲眼观看,指南也实现了“云打卡”。

  在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简单实用的旅游资讯也是一大亮点。国庆假期,各地景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运营时间、预约方式等方面会有各种临时调整。因此,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提供了大量景区的动态消息,标题也采取精练直观的形式,如《湖南博物院暂停对外开放》《湖南韶山暂停全域密闭场所运营》《黄山景区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等,直观地让人们看到核心信息,提供及时的资讯服务。

  中国气象报社在中国气象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假期去哪里打卡?这些气象博物馆推荐给你!》,聚焦气象领域,提供了国庆旅游攻略,其中提到的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徐家汇气象博物馆、云南气象博物馆等多个气象博物馆,详细列出了主要特色和具体地址,充分将行业报优势和国庆长假巧妙结合,提供相对小众而不失趣味的旅游攻略。

  国庆长假总有人不出门游玩,也总有人坚守在岗位。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推出的《跟“警”脚步,国庆假期打卡北京动物园》,让用户跟“警”脚步,在假期最后一天,跟随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的民警一起“云游”北京动物园,感受不一样的“警”色。这样特殊的游玩视角,既让宅在家中的人们实现了“云游”动物园,也从民警视角出发,领略在岗人的辛苦和不易,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

  健康假期 养生知识足

  期盼已久的假期到来,安全是首要问题。国庆长假,享受假期的同时,也应该做好个人防护。不少媒体在提供的服务方面囊括了健康资讯、指南。再加上当前全国各地疫情各不相同,全国各地的防疫信息是跨省出行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媒体在疫情信息方面的及时更新也成了很多人重点关注的内容。

  新华社推出的多个主题漫画紧扣安全、健康等关键词,生动形象地进行相关知识普及。在《平安出行 防疫先行》中,事先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措施、带好防护用品、避免人员聚集等贴心提示,将防疫知识以漫画的形式展现,幽默又不失专业。

  健康报微信公众号在国庆假期每天推出“国庆健康图说”系列内容,从玩、吃、行、动、美、睡、乐7个关键词出发,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南。比如《明天上班没精神?四招搞定节后综合征》中,针对假期结束,提供健康饮食、改善睡眠、恢复作息、提前调节等多种妙招,应对节后综合征。每天推送的内容都紧扣7天长假的紧密节奏,让推送的内容更适时、更精准。

  对假期恋恋不舍,放假结束后不适应咋办?在中新网客户端推出的《医心医议・假日课堂:怎么宅,可以预防假日综合征?》中,浙江省新华医院专家从心理学上给大家提供3个小建议:假期结束前恢复之前的生活节奏和作息、保持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适当保持和外界的联络。干货内容再加上记者出镜进行条理清晰的解说,可实行、效果好的实用性建议得到较好的传播。

  中国食品报微信公众号也推出了《国庆黄金周饮食安全消费提示》,推送餐饮安全与营养健康的相关知识。作为行业报,其推送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更加细分,比如,推送的内容中就包括家庭用餐注意事项、外出用餐注意事项和网络订餐注意事项,注重专业知识的细化和拓展。

  平安假期 出行指南多

  每当长假到来,提前了解出行路况和天气等信息是出行的人重点关注的事项。在这方面,众多媒体提供了贴心的交通路况、天气预警等实用信息。

  对于交通情况,众多媒体十分注重交通路况等交通信息的提前发布,给予出行人更好的参考。

  在中国交通报社的交通强国客户端,早在10月1日前一两天便已经提供了大量的路况等信息。在《国庆节出行,这份“甘肃省公路出行指南”请收好》中,公路网交通量预测、出行交通压力较大收费站、全省天气预报等信息一一列出,给人们提供了全面的参考指南。在《国庆假期期间,上海这些轨道交通将临时调整!》中,红色重点语句以及相应的路线图和日期安排都是加分项,让推送的内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人民日报客户端也在10月1日当天推出了出行指南。以《2022年国庆节假期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出行服务指南》为例,其中的指南不是长篇大论的文字堆砌,而是把出行指南分门别类,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有逻辑、有层次,让人们可以快速抓住指南重点,找到自身所需,专业范儿十足。

  在经济日报客户端中,众多贴心的出行信息也让人印象十分深刻。比如在《应对国庆客流高峰!长三角铁路增开226列旅客列车》中提到,“南京南站聚焦老年、脱网等特殊旅客群体在购票、出行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开设售票专窗,提供现金支付等面对面服务,车站‘158’雷锋服务站增加假期服务保障力量,为老弱病残孕等出行困难旅客提供预约服务。”这些内容关注到了出行人员中的特殊群体,给予关怀,细心又贴心。

  “这个假期天气有点复杂,一股强冷空气将席卷全国大部地区,北方气温骤降,南方将上演冷热大反转,气温由罕见偏高转为明显偏低,四川、黄淮等地秋雨强劲。”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十一”假期全国天气地图,提醒大家出行前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准备。同时还发布出行提示,以及如何增添衣物、避免去山区与河道等危险地区的实用性建议,充分发挥了其专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