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督管理 强化使命担当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9-20
近日,湖北省委宣传部召集全省17个市州、直管市、区委宣传部和省级主要新闻单位负责新闻媒体管理工作的负责人进行集中研讨交流,根据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制定加强新闻媒体监管工作措施,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新闻舆论环境。
强化政治意识,忠实履行传媒监管职责使命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对于传媒监管工作者而言,最主要的任务是要营造良好的新闻舆论环境。湖北省各级传媒管理部门和新闻单位一起,强化政治意识,强化使命担当,以“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大传媒监管工作力度。
首先是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重点要学深悟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讲话”(《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切实将重要讲话精神实质贯穿新闻传媒监管工作的始终。关键是执行好、应用好“两个办法”(《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管理办法(试行)》),重点要落实好“一证四管”要求,以新闻记者证管理为抓手,切实加强新闻机构、人员、内容、行为管理,严厉打击新闻敲诈、虚假新闻、以媒谋私等各种违纪违规行为,严格新闻工作纪律,加强媒体社会监督,建立规范的管理秩序。
从近年来传媒监管工作总体情况看,少数新闻单位及其主管主办单位(部门)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导致新闻违纪违规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压力传导,压实管理主体责任。各级宣传部门要加强本级及所属新闻单位、新闻媒体的统一管理和驻地新闻机构的监督管理,履行好行政管理和属地管理的主体责任。新闻单位及其主管主办单位要加强所管所办媒体的管理,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善于刮骨疗毒,对责成督查的每一件案子、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组织调查核实,依法依规从严查处,严格追责问责,严厉实施处罚,严肃教育整改,真正做到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汲取教训不放过。
突出网媒管理,严厉打击各种违纪违规行为
近年来出现的新闻违纪违规问题大部分发生在网络媒体上,主要原因是相关新闻单位对新媒体管理不够重视,没有按照新闻采写、编辑、校对、审查、发布、传播等规定程序制作管理与把关,有的新闻单位记者无证采访,有的新闻采编人员利用单位网络平台和职务身份擅自转载、发布新闻信息,有的新入职人员把主流新闻媒体当作自媒体,发布一些无关紧要、无事生非、无中生有的“三无”信息,其中有的还是虚假失实报道。
当前新媒体正处在流程再造、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因为改革发展而放松媒体管理,要坚决落实“两个所有”的要求,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推进发展,细化管理制度,强化处罚措施,硬化刚性约束,推进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体管理,坚决遏制新媒体违纪违规问题上升的势头。
加强教育培训,建设过硬新闻工作者队伍
从当前湖北省新闻记者队伍现状和近两年考试结果看,存在新闻记者队伍萎缩、能力素质下滑的趋势。
加强新闻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已经刻不容缓,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建立新闻单位自行教育培训、市州宣传部门集中教育培训、省委宣传部统一考试培训的全员教育培训机制。湖北省委宣传部将继续实施新闻采编人员年度千人培训计划,尽早缓解培训压力,尽快提升培训效果。
新闻单位在抓好新闻采编人员专项教育培训的同时,要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人社部的规定要求,督促新闻采编人员完成每年至少90学时的在岗继续教育培训,全面加强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
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
推进宣传领域相关行业“放管服”改革,做好政务服务工作是机构改革后赋予宣传部门的一项行政管理职能,政务服务考核也是党委宣传部被纳入政府考核的一个重要项目。
宣传部门的政务服务工作有其特殊性,既要坚持文化例外原则,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可控可管,又要遵循改革的普遍要求,推进相关行业改革发展。从宣传领域政务服务工作运行情况看,进展还不够平衡,有的市县宣传部不够重视,没有把这项工作当回事,认为政务服务是政府部门的事情,有的甚至不参加政务服务考核排名,既影响了当地在全省的考核成绩,又影响了省委宣传部在省直机关的考核成绩,更为严重的是不利于推进宣传领域“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行业营商环境。
各级宣传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大宣传”理念,将政务服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与宣传思想工作一同安排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检查验收,要有领导分工管,有对口科室抓,有具体人员做。各市州县要及时认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优化事项清单,细化改革措施,切实把能放的放开,把该管的管住,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作者系湖北省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