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进人民文化福祉

作者:邹翔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9-15

  近年来,《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视听产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彰显了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实践证明,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努力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才能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推动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当前,我国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之间还存在结构性矛盾,“缺不缺、够不够”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好不好、精不精”问题越来越凸显。这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创造了新空间。《规划》在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出部署安排,有助于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参与感。

  使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充分、更切实的保障,需要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依托数字化技术等手段,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覆盖质量不高、服务效能不足、城乡基层短板突出等问题。从提出丰富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公共文化供给,到提出把服务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作为着力点,再到提出加强区域文化协同创新,《规划》注重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为抓手,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才能更好解决文化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9月8日 《人民日报》 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