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华印务:

聚变+裂变,老牌国企终成改革先锋

作者:祝小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9-08

  □本报记者 祝小霖

  改革重组仅两年的山东新华印务有限公司,让传承创新八十余载,联动济南、德州、泰安三大基地的“新华系”印刷企业焕发新机。这家成立于1938年的老牌国企几度沉浮,如今终成超3亿元产值的国有印企改革先锋。

  这背后,是山东新华印务近10年来立足国企改革,在承担为党的意识形态和中心工作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和有力文化保障的重要职责中,以动真碰硬、披荆斩棘的责任担当,大胆探索、勇于突破的实践。时代印记下,是情怀与担当、坚守与创新,也是我国国有印刷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攻坚克难、重塑发展新图景的生动写照。

  破冰突围定基调

  既要有国企担当,也要有市场意识

  在济南市东部新城的交通大动脉――世纪大道旁,有一家老牌国企。它历经岁月洗礼,在新中国印刷业的发展壮大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很多国企人而言,它有一个亲切的名字――山东新华印刷。

  但随着时光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披在这家国企身上的辉煌外衣变得沉重起来――朝外看,国内同行崛起,极大挤压企业市场空间;向内看,体制僵化、效率低下等老国企的通病凸显。

  “改革,既要有国企担当,也要有市场意识。”山东新华印务董事长肖刚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山东新华印务的改革定下基调:借改革之机找市场、闯市场,多措并举深挖潜,加快升级补短板,切实提升国有印刷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激发内在活力与动能。

  如今,山东新华印务已通过改革实现逆袭,持续“飘红”的经营业绩让业界对“新华系”印刷企业刮目相看:2012年至2021年,山东新华印务营业收入由1.87亿元增长到3.77亿元,产量从100万令增长到196万令。尤其是在2021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的关键之年、山东新华印务全部完成整合重组后的第一年,得益于承印党建读物的增加,产量同比提高31.6%,营业收入同比提高42.8%,利润总额同比提高512%,扭转了企业多年来的亏损局面。

  山东新华印务的开新局,正来自其不抱残守缺的改革――实施战略整合重组,拉开了这家老牌国企系统性改革的大幕。“多年以来新华人的累积与沉淀,自2020年整合重组以来开始迸发。山东新华印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智能发展方向,通过深化改革、强化创新、细化管理、优化发展,公司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管理水平明显好转,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肖刚说。

  “企业综合实力和经营效益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更加深度融合,企业效率提升、活力迸发……”山东新华印务的改革,按照“中国这十年”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路径不断探索,亦取得相应的不俗成绩。它的改革路,是以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为抓手,出的国有“新华系”印刷企业改革新路。

  “聚指成拳”强合力

  三大印刷基地差异化发展,但又互为补充、整体强劲

  山东新华印务由原山东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德州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泰安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金坐标印务有限公司4家公司重组整合而成。如今下辖济南、德州、泰安3个印刷基地,总资产近10亿元。

  改革前,4家印刷企业均以教材教辅为主要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员工收入较低,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开拓能力较差。除德州新华社会印件占比65%外,原山东新华印务社会印件占比不足50%,泰安新华印务和金坐标印务社会印件占比甚至不足30%,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改革后,作为国家印刷示范企业、书刊印刷国家级定点企业、山东省重点文化企业,山东新华印务先后实现了1亿元、2亿元和如今超3亿元的产值“三连跳”,并全力冲锋印刷产值新纪录。

  “按照股份公司统一部署,印刷板块于2020年5月进行改革重组,采用‘总―分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将所属全资印刷子公司整合为一家全资子公司,成立印刷总公司。”肖刚介绍,股份公司印刷企业的改革,此前在全国各印刷集团中尚未有先例,完全没有成熟的经验可遵循。

  于是,山东新华印务自我摸索、大胆创新,根据济南、德州、泰安3个分公司的地域情况、技术实力、设备状况、市场份额等综合考虑,确立了“差异发展、各有特色、相互补充、整体强劲”的思路,确定了三大印刷基地各自的发展规划和重点发展方向。

  山东新华印务的实践证明,集中各领域资源“聚指成拳”,可解决国有印刷企业因资源分散、同质化竞争导致的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肖刚介绍,2020年以来,在集团框架下,山东新华印务重新建立管理团队,整合各种资源,通过稳步推进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后勤保障、党建群团等工作的逐步统一、融合发展,为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创造了必要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通过“聚变”和“裂变”等手段进行整合重组,山东新华印务已实现了人员设备统一调配、生产统一调度、财务统一管理、材料统一购置的“四统一”,形成了独有的“彼此欣赏,共同成长”企业文化。

  正向激励出实招

  从动真格到见真绩,搅动基层自主创新活水

  步入2022年8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季教材印制高峰期。在济南世纪大道旁的山东新华印务轮转车间内,温度超过40摄氏度,印刷职工夜以继日地工作,印刷设备24小时飞速运转,一摞摞崭新的教材正从机器中打捆出来。

  不仅是在济南,连同泰安、德州在内的山东新华印务三大印刷基地,都在为保障全省中小学生“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任务而奋战。

  “过去干多干少区别不大,但现在业绩考核与薪酬息息相关。目标明确后,身上的担子重了,但干劲也更足了!”2017年曾获评三科教材出版印制发行工作先进个人的山东新华印务印刷车间商业轮转印刷机机长张清松说。

  改革成效好不好,不仅要看经营业绩,更要看企业给员工带来了什么。“为企业谋发展,为员工谋福利”是山东新华印务永恒的主题。3.77亿元的营业收入数据,或许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字,但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以山东新华印务现有的1300余名职工来说,把这3.77亿元平摊到每个人身上,就相当于每名职工每个月能为山东新华印务创收2.4万元。

  内部治理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等机制层面的转变,正是山东新华印务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改革实效。“以前在国企中,干部管理有3个典型的特点,即终身制、大锅饭和传统的人事管理,现在我们打破了国有企业‘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弊端。”肖刚向记者介绍,山东新华印务对总公司及各分公司中层和一般管理人员进行分流,组织重新竞聘,建立起新的管理团队,人员分流调整达150多人,真正做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山东新华印务的制度改革,动了真格也出了成果,其带来的正向激励让员工的工作干劲更足,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在泰安分公司的印刷车间内,一项项来自基层员工的实用技术创新在此孕育。临近生产旺季末尾,需要追加、补数的产品品种繁多。此时为突击生产任务、减少纸张浪费,需要将轮转印刷书帖改为平张印刷。但设备结构不同,平张纸折页机只能完成前两折,第三折须采用人工反折。这样既多用了人工,还降低了生产效率。泰安分公司的员工早早关注到这一点,并由周美阳所在的研发部牵头,开始了混合式折页机增加反三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周美阳告诉记者,他们组成了18人的技术攻关小团队,尝试在原有平张纸折页机的基础上增加反三折折页结构。“我们开展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国内外主流产品进行对标,确定了折页翻身反向传送构架。通过增加折页翻转装置,使顺三折折页机具备反折功能,提升了设备性能和利用率。”

  在山东新华印务各印刷基地的车间里,流传着各种关于自主创新的精彩故事。这是山东新华印务大刀阔斧地改革亮剑之下,进一步施展庖丁解牛式的精益管理的成果。这些出自基层一线职工之手的技术改造,既具备技术含量与创新性,又多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而研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持续改革谋突破

  以绿色智能为方向,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一家国有印刷企业,如何在新发展阶段取得更大突破?山东新华印务的答案是,将改革进行到底。10年间,尤其是整合重组的近两年来,山东新华印务充分激发创新动能,以绿色智能为重点,一次次“舒筋活血”的自我革命、创新突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开辟出新赛道。

  投资2.7亿元,新建联合车间、智能立体仓库,改造加固原有3个生产车间,山东新华智能低碳印刷基地项目最近尤为引人注目。“这将使山东新华印务德州分公司的设备生产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肖刚介绍。

  在山东新华印务的预想中,以德州分公司为试点,山东新华智能低碳印刷基地将以印后智能化为重点,通过对接国际一流智能化技术团队、引入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印刷装备和工艺,加强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建设,利用相对成熟的智能化系统,实现印刷全流程的智能化。

  事实上,于山东新华印务的创新升级而言,远不止单纯的基地建设,更像是一场全新的产业架构重塑和发展理念升华。早在2019年9月,地处泰安市岱岳新兴产业园的山东新华数码印务城投入使用。这一总投资2.4亿元、占地面积120亩的数码印务城,在贯彻绿色环保理念上开启了新阶段。此后,泰安分公司更是加大力度引进大型的智能化印刷、印后设备,在自动化、高效化、节约化等方面推进智能印刷。

  当然,高投入的同时,也伴随更高的风险和更大的压力。如何使企业既顺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又不断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增加员工收入?肖刚表示,山东新华印务正按照“做大产业、做强主业、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思路,坚持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方向,努力提升印刷科技水平,积极推进转型升级。“我们的目标是将山东新华印务打造成带动山东省印刷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协同京津冀和长三角印刷业发展的骨干企业,在地域辐射影响方面成为国家北方智能低碳印刷高地,擦亮‘山东新华印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