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奇妙游》上线播出后好评如潮
剧情化诠释“仁义礼智信”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26
□本报记者 吴明娟
网易与河南卫视联手打造的《少年奇妙游》近日上线播出后好评如潮。一个半小时的晚会,既像一部奇幻电影,又似一局冒险游戏,奇峰迭起、妙趣连连。#少年奇妙游#等话题更是登上热搜榜,网友感叹“知识点太密集了,求出一期解析啊”“比暑期档大片都好看”。
《少年奇妙游》以少侠李长风下山游历、寻找“仁义礼智信”五件信物的故事为轴,以一系列凝练了中华传统文化、饱含人文意趣的创新节目为梭,邀请大家重回大唐盛世。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主创团队,为观众揭秘幕后玄机。
《灞桥折柳》以五音相邀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中“折柳相送”的意境。而《少年奇妙游》用《灞桥折柳》这个独特节目,以5种乐器巧妙糅合5首离别诗,带世人感受中国民乐的独特格调。
五音(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代的传统音律,也是中国民乐所特有的格调。《灞桥折柳》就以五音为核心载体,对应5种传统乐器,分别为:琵琶、古琴、笙、二胡、笛子。为了让情境演奏的色彩更加突出,导演组又用5种乐器各引出一首知名的唐代送别诗,结合二胡的娓娓引入、古琴的境道深邃、笙的欢快和畅、琵琶的纠结凄美和笛子的空灵远扬,沉浸式地展现5种友人间送别的浓重情绪和意境。
如何能让5种乐器各有发挥,又别具一格,是导演组要破的题。据音乐制作人介绍,最终完成的作品,是以古曲《阳关三叠》作为主要灵感来源,为二胡创作了一段全新的旋律,作为情绪推动,琵琶奏出了经典的《十面埋伏》,最后民乐合奏再次回归《阳关三叠》。
《盛景长安》展奇妙夜晚
《少年奇妙游》中,《盛景长安》是最特别的一个存在。不同于其他独立的节目,它采用了歌舞剧的表现方式,边走边唱,边看边跳,带观众沉浸式领略长安的盛世繁华。而在这个“盛景长安”的夜晚,主角李长风更坚定了内心深处的信念。
节目伊始,灯火通明鼎沸热闹的长安夜景拉开了这“奇妙夜”的序幕。船宴和胡旋舞则无疑是当时“潮人”最爱打卡的“网红项目”。
据主创团队介绍,《盛景长安》邀请到国内优秀音乐制作人张渠、舞蹈编导张鹏、服装设计师李昆、文学顾问谷小龙联合加持,曲调朗朗上口,歌词提到了长安热闹集市的西域美食,胡旋舞蹈动作也力求符号化、标签化。不论是热闹的船宴,还是瑰丽的胡旋舞,节目组都是希望通过这个节目,从美食、美景、潮玩、歌舞等各个角度,展现经济文化的璀璨夺目,唤起观众的民族自豪感。
唐代文物牵出一封家书
与前面几个节目的潇洒肆意不同,《义贯星河》则是整场《少年奇妙游》的燃点和泪点所在。已经游历了一番的少年李长风与师兄在边关相见,前仆后继抗敌,在个人得到成长的同时,也完成了从兄弟情到家国义的过渡。
《义贯星河》的歌词,选自三国时期曹植所写的《白马篇》,内容就是对边关将士舍身为国的赞誉。此次为了《少年奇妙游》,该曲做了更为叙事感的改编,歌曲情绪从低声哼鸣到集体高歌,更具恢宏之感。
导演组透露说,把一首强军战歌贯穿着书信的表达,灵感来自2021年新疆烽燧堡出土的唐代家书文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通信不够发达的历史时期,家书是戍边战士对于“家国”最好的寄托。那些真实的书信里有着对于“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描述,背后是一个个一年到头没有回过家的戍边将士的身影。
正因如此,《义贯星河》的画面反复突出“书信”。其中还有一幕战士们向空中抛出信纸,传递了战士们誓死抗敌的决心、向死而生的情怀。最后那封被沙尘掩埋的信,预示着战事胜负已经无从考证,但书信成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