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新闻出版业: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作者:张福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26

  □本报记者 张福财

  盛夏的福建,雨水充沛,骄阳似火,万物生机勃勃。如同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新闻出版业,一步步前进,焕发生机,打开新局。

  对比福建新闻出版业“十三五”末与“十二五”末资产总额,实现27.9%的增长;版权登记数量从2012年的15353件,到2021年的176771件,数量翻了超10倍;132种出版物获得国家级奖项、入选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获得国家重点出版基金资助;130余种图书连续重印3次以上……这些是福建新闻出版业10年发展成就的一个侧影。

  出版品质越来越精

  10年来,福建省始终坚持精品出版战略。实施福建省报刊十大名栏目培育扶持计划,培育报刊出版龙头骨干,鼓励报刊业融合新技术、新平台放大主流声音,走“专精特”发展之路,推动宣传思想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省出版单位创建品牌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报刊品牌效应开始显现。”福建省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处长程少霞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日报》《厦门日报》《泉州晚报》3种报纸获评“全国百强报刊”;《小火炬》《青年博览》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福建画报》专栏“日子・70载”获中宣部出版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刊主题宣传引导10万元资金资助;《东南学术》在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获得优秀期刊提名奖,实现福建省期刊在出版界最高奖项上零的突破。

  全面提升出版质量,福建不断加强报纸、期刊年度核验、质量检查等工作,开展报纸、期刊专题审读和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检查。同时在抓好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审读监测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对报刊所属新媒体舆论阵地的监测监管联动机制,通过这一联动机制,完善报刊质量检查结果通报处理机制等,加强了报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这10年,在精品创作方面,福建实施了《八闽文库》全媒体工程,第一辑《福建文献集成》初编200册首发;《谷文昌》《海边春秋》等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种图书、1种音像电子出版物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6种图书、2种音像电子出版物、1款网络游戏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正奖和提名奖,4种图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132种出版物获得国家级奖项或入选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获得国家重点出版基金资助。

  据了解,由福建组织重印的习近平总书记著作《摆脱贫困》,简体版累计发行190多万册,出版英文、法文、西班牙文、西里尔蒙古文等文版,发行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深化报刊融合发展之路,福建省报纸媒体融合项目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评选的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入选案例分别是厦门日报社“厦门报业全媒体产业链数据一体化智能系统”、海峡都市报社“智慧海都”产业数字化平台。

  八闽书香越来越浓

  “对军人来说,要善于学习,让读书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做到天天都是读书日,日日都是学习节。”8月2日,福建新华发行集团与东部战区陆军保障部共建的“书香军营”阅读点、“新华漂读・关东村部队”阅读点分别揭牌。现场,官兵们分享了读书的感悟。

  记者看到,当天阅读点里不仅增添了新书,还添置了数字阅读设备,开展阅读分享会、书法交流,“书香军营”内涵丰富多样。

  另一头,福州市民陈女士正在一家甜品店里,用手机登录建设银行金智惠民“空中课堂”,了解最新的数字人民币知识。这是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书香金融”助力全民阅读,用“数”传书香的举措之一。建设银行制作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微课,运用线上直播、普惠微信群、移动课堂等打造空中“知识提款机”。

  “我们希望更多人走进阅读世界。”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还推出了“书香优惠购”系列活动,让更多市民享受购书实惠。

  浓厚阅读氛围的形成,离不开福建省全民阅读工作的探索、积累与沉淀。

  以2007年9月首届“书香八闽”全民读书月举办为起点,福建全民阅读工作已走过15年,其间他们探索如何能让阅读影响力扩大至更大范围、走进千家万户。2014年,一个决定为全民阅读在八闽大地扎根蔓延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4年4月23日,福建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由省新闻出版局主管的省级全民阅读公益组织――福建省全民阅读促进会。2016年,促进会又被重新调整成立了福建省全民阅读工作组织委员会,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担任组长,副省长担任常务副组长,成员单位增加到23家。至此,全省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全民阅读长效工作机制。

  在这一机制驱动下,福建将“重创新、创品牌、拓内涵”作为全民阅读工作常抓常新的关键。据统计,目前全省共组织各类全民阅读活动近3000项,吸引了社会各界3500多万人次参与,“书香八闽”“书香榕城”“书香鹭岛”“书香南平”等一批全民阅读活动深入人心。

  “进基层、树典型、促成效”是福建省推进全民阅读深入基层的重要抓手。10年来,福建围绕主题阅读,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深入开展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活动,出台了全国首个“七进”建设规范性文件――《福建省全民阅读“七进”示范点建设标准》。从2018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示范点评选活动,4年来共确定了100个全民阅读“七进”示范点和8个示范基地。

  其中,福州市永泰县嵩口镇嵩口社区农家书屋等15个农家书屋、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樟岚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林金龙等15名管理员在全国农家书屋建设10周年总结表彰时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和“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

  此外,福建还开展了“百社千校书香童年”阅读活动,建设了4个青少年阅读基地、185个“追梦书屋”和20个“海峡书屋”,累计捐赠800多万码洋图书。在推荐全国“书香之家”的同时,配套开展了福建省“书香之家”评选活动,共有290个家庭荣获全国、福建省“书香之家”称号。

  农家书屋越来越靓

  “2013年,福建实现村村有书屋,建成14433个农家书屋,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福建省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处长陈明森告诉记者,在实现量变的基础上,福建农家书屋工作开始转变思路,拓展延伸服务。

  为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10年来,福建省先后发布《关于巩固提高农家书屋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农家书屋管理的若干意见》,并将农家书屋标准纳入《福建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实施标准(2015年―2020年)》;将“农家书屋出版物的补充更新”纳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出台了《福建省文化与食安协管员管理暂行办法》,编制《文化与食安管理员工作手册》,将管理维护农家书屋纳入文化与食安协管员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六大员”工作机制,推动了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建设。

  “2021年,我们还探索了‘农家书屋+红色书屋’模式,加强农村党史学习教育阵地建设。”陈明森介绍,福建通过申报项目方式积极争取到2021年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200万元,在农家书屋基础上,为全省69个老区县建成了100个红色书屋。

  福建省以老区红色农家书屋为阵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工作,将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农村综合文化服务站融合,打造成为一个农村新型公共文化交流平台,并融入地方特色,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阅读分享、读书征文、图书推介等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

  泉州市南安市组建15支党史学习教育志愿服务宣讲队伍,走进红色农家书屋,开展主题宣讲近百场;龙岩市红色农家书屋邀请老党员、村支部书记上党课,宣传闽西红色历史,宣传红色读物;三明市三元区岩前村红色农家书屋依托新华书店平台,采用“视+听+说”方式,打造“学习强国”线下体验空间,白天播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闻,晚上集中展播爱国主义电影……

  福建鼓励书屋与新华书店、中小学、邮政所、供销社、电商平台和“儿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共建共享,通过捐赠图书、结对子和志愿服务等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效能,目前已探索出“红色农家书屋+新华书店”“红色农家书屋+志愿者服务”“红色农家书屋+农技培训班”“红色农家书屋+中小学图书馆”“红色农家书屋+有声阅读”“红色农家书屋+乡村旅游”等多种模式。

  版权普及越来越广

  10年来,福建省在强化版权治理、优化版权生态上从未止步。

  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福建连续17年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专项行动,相继开展春节院线电影版权保护、冬奥版权保护和青少年版权保护等集中专项行动,获得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由福建省版权局指导查办的“制售侵权盗版幼儿教辅系列案”入选国家版权局、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发布的“2020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

  10年来,福建省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持续加大软件版权保护工作力度。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党政机关累计采购操作系统、办公和杀毒三类正版软件授权67.79万个,累计推进1164家国有企业完成软件正版化整改工作。

  树立版权产业发展典型是福建优化版权生态的重要内容。以加强版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的“德化经验”,得到国家版权局充分肯定,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确定为全球第二个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2016年11月,“中国德化陶瓷版权保护优秀成果展”在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部举办,100多个成员国及60多个国际组织代表参观。“德化经验”走向世界,全球共享。

  “‘德化经验’的推广,也逐步推动我省形成以福州的纺织藤铁工艺产业、厦门的动漫游戏软件产业、泉州的树脂陶瓷产业、莆田的木雕家具产业为主的特色版权产业基地。”福建省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处长谢振芳介绍,全省现有1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1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2个中国版权金奖单位、10个全国版权示范单位、2个全国版权示范园区。

  版权宣传力度持续加大。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和相关重要节庆、展会活动为契机,组织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版权宣传系列活动。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福建还专门拍摄了一部版权微电影《红岭之恋》,2022年拍摄《一起向未来》宣传片,搭建起多角度、立体化的版权宣传格局。

  不断推动作品登记信息化和便捷化。2017年作品自愿登记系统完成升级改造,实现登记从线下到线上的突破,权利人通过在线申报、全程网办、自助领取作品登记电子证书,实现“一趟不用跑,网络全搞好”。数据显示,2012年福建省版权登记15353件,到2021年已达176771件,作品自愿登记数翻10倍,累计登记数达76.34万件。

  10年发展,10年蜕变,见证了福建在加快发展新闻出版产业、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上能力不断增强。展望未来,肩负着新的任务和使命,福建将为全面繁荣新闻出版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