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赣江源头 寻“江西样板”

作者:吴文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23

  编者按 “非凡十年”主题报道在全国各级媒体火热开展,众多报道以小故事呈现大主题,以小视角折射大时代,记录奋进路上的奋斗故事,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时代的巨大进步。本期《传媒周刊》邀请4位媒体记者,请他们分享在“非凡十年”主题报道过程中的采访心得。

 

  □《江西日报》记者 吴文兵

  

吴文兵(左一)在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探访赣江源头。

  10年光阴流转,10年勇毅前行。如今的赣鄱大地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新气象。作为一名记者,我亲眼目睹了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波澜壮阔的历程,亲身感受了革命老区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百里井冈巍峨起伏,黄洋界下神山村,竹林桃林环抱村庄,白墙灰瓦的民宿点缀其间,炊烟从农家乐飘摇而出。2018年,彭夏英放下铁锄头,拿起“金锅铲”,办起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年收入超过10万元。2021年,这位“神山最美厨娘”获得了属于她自己的荣誉――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彭夏英的引领下,神山村其他村民也纷纷开办起了农家乐,卖起竹制品、土特产等旅游商品,村民们闯出了一条“一户一亩茶竹果、一户一栋安居房、一户一个农家乐、一户一张保障网”的脱贫新路。神山村的变化,是江西革命老区脱贫奔小康的缩影。10年来,江西省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5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一年比2010年翻番,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行走江西,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正呈现出崭新气象。贡水蜿蜒,章江浩瀚,奔腾不息的赣江滋养了“风景独好”的赣鄱大地。赣源岽上出灵泉,龙腾虎跃下云天。今年6月中旬,我们来到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寻访赣江源头,采访这里的“护绿人”。在江西石城、瑞金与福建长汀交界处赣源岽(石寮岽)西侧峭壁下,我们找到了石寮河的源头,专家在泉眼旁边立碑“赣江源”。赣江源头所在的连绵群山在2013年由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100.85公顷,每年为赣江注入1.4亿立方米以上优质Ⅰ类水,赢得“江西水塔”之称。

  为担负起沉甸甸的守护责任,仅石城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就有护林员近50人,常年在山林中巡护。今年93岁的池远源在赣江源头护林一辈子,1983年他将接力棒交到了儿子池义发手中。如今已是洋地林场副场长的池义发也在赣江源坚守了近40年,“我们都生长在赣江源,两代人一辈子也只干一件事,那就是守护好赣江源”。江西抓实抓细河湖长制林长制各项工作,像池家父子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河湖森林管护中,形成以五级河湖林长制为核心的全要素监管体系,共同呵护绿水青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21年以来,“水中大熊猫”江豚频频出现在南昌市扬子洲镇渔业村赣江段。江豚重现,成为赣江流域生态环境转好的体现;赣江之变,折射出江西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2021年江西森林覆盖率63.1%、全国第二,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6.1%、中部地区最高,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5.5%,长江江西段和赣江干流33个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标准。

  老区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展现出一派欢乐祥和、文明和谐的幸福场景;赣鄱大地“开窗见绿、推门见景”,所到之处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画卷。我所列举和见证的,只是江西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侧面。时间都去哪儿了,每一个赣鄱儿女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一个“老表”收获美好生活、精彩人生的生动故事,都汇聚成为时代的“非凡十年”。

  奋斗是普通人这10年最鲜亮的底色。躬逢盛世,大有作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更美好的生活,正等待我们一起去创造。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而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用笔记录时代的变化,用镜头描绘发展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