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数”,方能脚下有路

――2022智能视听大会侧记

作者:李雪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23

  □本报记者 李雪昆

  

2022智能视听大会现场。主办方 供图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站在数字化风口,如何更好地促进数字技术与传媒业深度融合,赋能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是当前行业发展的时代之问。8月16日―18日,在由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山东省人民政府指导,青岛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委网信办、人民网主办,青岛高新区管委、人民视听公司承办,以“虚实共生 数字新未来”为主题的2022智能视听大会上,智能视听、数字赋能、元宇宙、网络安全等成为与会者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在热切的交流中可以强烈感受到,数字化正在深度改变当下的生产生活与传播形式,新业态、新理念、新模式层出不穷,通向未来的“数字之窗”已然开启,而这其中,智能视听是重要一环。多位与会嘉宾提出,要借助智能视听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受众提供充分的信息增量和情感增量,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智能视听是连接虚实世界的重要接口

  智能视听产业作为5G网络场景中的重要应用,正成为建设数字中国的利器。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的加快,2022年智能视听产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并且坚定不移地在数字化发展上探索,为数字传播注入新活水。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的紧迫性已在眼前。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看来,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工业革命,它是一种质的飞跃,不是量的变化。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人类社会在三维物理空间基础上增加了数字空间,就是虚实共生。“可以看到,这次新的技术革命让我们认识到,如果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必将被这个时代所抛弃,这就是数字经济的极端重要性,也是这个新时代的显著特点。”

  “智能视听行业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掌握核心技术、抢抓标准建设,掌握发展主动权。”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所言,当前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深深融入我们的工作、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新的信息技术和场景应用不断创新,正在重塑智能视听产业新格局,也将会催生出智能视听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例如在晚会上,我们看到真实人和虚拟人能够同台演唱不断交互,从智能视听行业角度来说这便是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混合。可以设想,如果这种技术继续发展,在功能上、智能化程度上进行大幅度提升,肯定是对用户体验的一次极大提升,也必将促进世界科技行业实现新飞跃。

  其实,在有关虚实结合的话题交流中与会者普遍认为,利用体积视频技术实现混合现实也好,元宇宙也罢,都可以在视听设备中以很低代价予以实现,从而将给视听行业带来一场新革命。

  可以看到,风头正劲的元宇宙正推动视听行业开启更多创新和应用场景。虚实共生的时空里独特的沉浸感、现场感,将大大提高传媒业讲故事、传递情绪、引导舆论的能力,对于弘扬正能量、传递主流价值观大有裨益。

  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认为,智能视听实际上是连接虚实两个世界的重要接口,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引擎。虚拟空间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事实上已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跟现实空间联结在一起。

  对于很多时候被描述为“数字世界的诗和远方”的元宇宙,“在我看来,其是面向未来智能化的数字空间,是信息网络空间更高级的演化版本,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让人们更便捷地接触到信息网络空间,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元宇宙就是一个未来的社会。”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认为,元宇宙的“数字新未来”将引领未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未来只有基于区块链的基础设施,才能构建可信的元宇宙环境。

  “我们认为,体积视频是新技术应用,应该汲取过往经验尽早着手相关标准制定,建议可以以成立体积视频格式协会和体积视频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等方式,整合各方资源,及早推出国家体积视频格式,为体积视频和智能视听行业标准引领方面提供强大支撑。”倪光南说道。

  数字经济让我们看到,如果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人文社会科学跟不上时代发展之步伐,我们很难应对这场挑战。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局面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王树国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三句话便是答案。其一是“发展是第一要务”,国力不强,一切无从谈起。所以要想有好心做出好事情,必须得有好能力,因此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其二是“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谈何发展,尤其在这场新技术革命面前,人力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其三是“创新是第一动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有利于人才创新发展。从这个角度讲,总书记这三句话给我们指明了应对这场世纪大考的必由之路,点出了我们应该采取的具体方针和策略。

  未来已来,心中有“数”,方能脚下有路。面对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2022智能视听大会为我们再次重申了发展方向,即要用创新引领数字技术进步,让数字之光照亮美好未来。

  创新表达让最大变量成最大增量

  智能视听领域发展依赖科技突破,但也离不开创新表达。如何让正能量“破圈”,把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变量变成最大的增量,也成为与会者探讨的焦点。

  腾讯新闻总编辑李天亮介绍,近年来,腾讯新闻一直在不断探索智能视听创新表达形式,虚拟形象是其一个小尝试,已经在知识付费、公益活动代言、数字人孵化器等领域展开探索,并试水线上脱口秀、线上书店等多种创新形式。除了虚拟人物,文化领域方面其也在进行新探索。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数字故宫小程序,一年便吸引了近500万用户体验。同时,今年9月还将与故宫推出联袂大展,突破常规国内展览体验形态。除了导览小程序外,线上VR展厅还将借助裸眼3D、实景+动态投影、人体动态识别等多媒体技术呈现一个梦幻空间。

  谈及一路探索的感受,李天亮说,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智能视听行业如何演进,打动人心的基础仍然是以人为本,内容为王。“毕竟好内容是用户产生情感链接,主动传递情感的基石和土壤,新的智能视听手段可以锦上添花,辅助我们更好地表达、传递网络正能量。”

  当前,媒介传播呈现移动化、社交化、碎片化、交互化等特性,而社交媒体正是循着新传播逻辑应运而生的。在正能量内容传播和价值引导的过程中,可以说,社交媒体重任在肩,大有可为。

  对此,新浪微博总编辑陈丽娜认为,在信息化时代,智能视听和网络内容传播相辅相成,行业也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在此背景下,微博充分利用智能视听优势,助力主流媒体内容和正能量内容视频化持续发展,开放关系属性和独特的广场式效应,做好主旋律和正能量声音的放大器,营造主流舆论庞大的网上宣传声势。

  通过介绍,记者了解到,2020年新浪微博启动了视频化战略,推动微博视频号计划,拓宽了微博的内容分发和传播渠道,为视频内容创作者们开辟了全新赛道。“除了从技术手段上提供基础的支持外,在推动主流媒体视频化的过程中,微博也在运营策略上予以支持,比如支持主流媒体成立专门的视频运营团队,在内容策划、视频剪辑、包装分发上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助力彼此形成耦合效应。在服务正能量宣传上,微博也链接社会多元资源,并使这些主体有效参与进来,成为主流媒体宣传矩阵的有效策应和积极辅助。”陈丽娜说,一个浪头也许很快会过去,然而潮流却永远不会停止。

  其实,就视听场景创新而言,视听平台已经具备巨大流量,而且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新闻频道,以及文字为主的社交媒体,这样的视听场景创新也成为重要的传播手段。

  对此,哔哩哔哩公共事务副总编辑沈星也谈道,在视听场景的应用变化中,B站做了很多尝试,其中弹幕已成为人们表达观点和抒发感受的重要方式,也把视听场景变得更加有质感、更有互动性。比如在“花好月圆会”上,B站就尝试创新性的弹幕,创发了孔明灯式的弹幕,满屏可以感受到人们通过这样的孔明灯寄托自己对家人的祝福,这也是文化传播的例证,用户成为场景视听变化中最重要的一环。

  当然,视听传播场景的变化与年轻受众信息接收方式的变化是同步的,与会者纷纷提到,主流媒体要学会与年轻人交朋友,毕竟,主流媒体需要通过新技术手段的加入增强内容传播的共情和互动,让年轻受众感受到传播内容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谈及智能视听时代的传播实践感受时,共青团中央新媒体中心主管程远表示,现在的青年对于多元的智能视听产品接受度是很高的,也正因此,他们在日常会做很多与之相关的活动。比如网络青晚、中国制造日、国风音乐节等,可以明显感受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现实。因此,应该紧紧抓住视听技术新媒体、新技术的创新,把这项工作不断深入地推进下去。

  正如沈星所言,“我们始终坚信做好内容挖掘,也是保护好平台本身的宝藏,B站最大的财富和宝藏就是UP主,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新时代中国故事,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保护好这些宝藏,挖掘好这些宝藏,让这些宝藏服务更多的用户,这样会源源不断地给我们的视听世界带来更好的财富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