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马拉喀什条约》照亮视障群体未来

作者:洪玉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18

  □本报记者 洪玉华

  今年,伴随《马拉喀什条约》的落地实施,让众多关心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平台对推动无障碍事业发展、丰富视障人士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在日前举办的第17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上,来自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联通、阿里巴巴等平台的相关负责人围绕《马拉喀什条约》实施后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视障阅读等话题分享了自身的实践,畅谈了对提供更优质环境与服务的思考。

  通过技术打造好应用

  中国盲文出版社(以下简称盲文社)是我国唯一一家为视力残疾人服务的公益性出版社。目前,该社已经实现了盲文读物、有声读物、大字读物、无障碍影视、盲人数字出版与信息无障碍服务等多元化产品形态并存的盲人读物融合出版。

  中国盲文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金山说,盲文社研制了系列盲用数字出版技术与服务标准规范,构建了包含网站、客户端、移动应用、智能终端、客服呼叫中心、微博微信、多平台视频号的盲人数字文化服务营销矩阵,服务盲人读者的出版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宣部等五部委支持下,盲文社深入实施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通过“精准知识+无障碍平台+基层阵地+持续服务”的“互联网+”新模式,向全国盲人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一站式阅读服务,探索出了盲人共享数字阅读的新模式。

  数字化背景下,不只是出版企业关注视障阅读。vivo无障碍产品负责人徐崴崴说,vivo希望通过技术解决方案为视障用户打造一个可用、好用的听说应用。

  据了解,目前正在推进中的vivo听说就致力于提供丰富的书籍资源,更好地满足视障人群获取知识的需求。为了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相关技术人员对产品做了非常多的优化设计。比如,根据所选书籍的不同,提供4种不同的合成音色,帮助用户更好地获取内容体验。

  持续提升无障碍服务

  《马拉喀什条约》落地生效,对我国盲人读物出版与文化服务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黄金山谈道,《马拉喀什条约》规定的版权限制与例外,为各类盲人读物等无障碍格式版的制作与服务提供了巨大便利。这种便利既体现在国内优秀文化产品的获取上,也表现在国际上与加入条约国家的无障碍作品的免费跨境交换上,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使优秀的中国无障碍文化产品走出去。

  与此同时,如何有效提升无障碍格式版的数量与服务效能,保障版权限制与例外不被滥用,进而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则成为新的挑战。

  北京联通产业互联网运营中心总经理张旭则从技术提升角度分享了对无障碍服务的探索。张旭说,联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通信合作伙伴。但在奥运会之外,有1730万视障人士,联通公司希望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成为更优质的无障碍服务提供者。

  目前,中国联通已经推出部分无障碍设施产品。张旭说,5G技术可以使我们看得更远、听得更清楚。从技术角度来说,手机终端是对感官的一种提升。这与包括阅读服务在内的无障碍事业是高度吻合的。中国联通将拓展技术服务,提供内容转化为语音、屏幕联动等特殊人群所需的服务。

  阿里巴巴达摩院数字人手语翻译项目运营林淼也谈道,在多媒体时代,技术为无障碍事业提供了诸多助力,数字人手语翻译就是一个借助技术服务无障碍事业的项目。《马拉喀什条约》落地实施以后,使企业对未来的盲人文化服务事业充满了信心。

  联合社会力量服务无障碍事业

  “盲人文化服务和信息无障碍建设是春天的事业、光明的事业。”“5G网络开启无障碍事业新时代。”多位嘉宾都表达了对无障碍阅读的持续关注、热爱与坚定信心。

  在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持续举办的十几年间,无障碍阅读已经从重点服务盲人阅读转变为服务包括老年人在内的视障人士的阅读。无障碍文化生活也已从学习知识技能转变为多种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其中,视障人士对影视、娱乐等需求度和参与度都在持续提升。在无障碍事业推进过程中,立法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相关协会与企业,一方面关注如何让法规与政策更利于保障视障人士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密切关注技术发展如何为无障碍事业所使用、无障碍生活需要作出什么样的提升与改变。

  张旭说:“我们不仅要关注残疾人,还要关注中国的2.6亿老人,我们愿意联合更多社会力量更好地服务无障碍事业。”

  徐崴崴提到,vivo曾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视障用户大多依赖听书、听音乐渠道,但目前从文字转化为声音的内容资源依然有限,APP无障碍程度比较低,vivo希望能在这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

  论坛现场展示的无障碍设施产品也彰显着企业责任与担当。在《马拉喀什条约》生效的背景下,多家企业都提出了为无障碍用户提供更优质产品的构想。用好《马拉喀什条约》,用科技照亮视障群体美好的未来,成为诸多企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