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照亮网络强国之路

作者:章红雨 孙海悦 尹琨 李美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12

  □本报记者 章红雨 孙海悦 尹琨 李美霖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深化网络生态治理,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要坚持发展和治理相统一、网上和网下相融合,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当责任,网络平台、社会组织、广大网民等要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习近平

 

  

2021年5月7日,“情牵红土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长沙橘子洲头现场。

红网 供图

  2021年11月19日,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建设网络文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大会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深化网络生态治理,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要坚持发展和治理相统一、网上和网下相融合,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当责任,网络平台、社会组织、广大网民等要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呈现上网时长、上网终端设备使用更加多元的特点。网上内容丰富多彩,网络空间清朗有序,互联网已成为亿万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围绕网络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网络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多方人士。

  顶层设计

  构建美好精神家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从中央层面第一次对网络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致贺信,就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提出明确要求。

  “作为一名诗人、网络人士,我将用诗歌传递网络文明。推动网络文明共践共行,让网络这个‘变量’成为‘增量’,成为弘扬伟大精神、凝聚前进力量的‘主阵地’。”谈及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微博大V、贵州省诗人协会常务副主席周君良有感而发。

  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发布的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十件大事,表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文明建设经验做法,展示了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为网络文明建设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网络生态治理系列法律法规出台,为网络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实施,使网络空间主旋律更加昂扬、正能量更加充沛;“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深入推进,使全社会形成争做好网民的文明风尚;“清朗”“净网”“护苗”等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有力净化了网络生态……

  近年来,有关部门以“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等为抓手,连续举办中国网络诚信大会,积极营造守信互信、共践共行良好社会氛围;持续开展的“中国好人”网上评议和发布活动,创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宣传贯彻《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上线……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庄荣文今年6月在全国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介绍,近年来,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会同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把网络文明建设摆在网信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全面铺开、走深走实、积厚成势,网络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入脑入心,网络空间文化培育创新开展、道德建设蔚然成风、行为规范更加完善、生态治理有力有效,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文明办网

  赢得信心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持续实施,网络空间的主旋律和正能量激扬澎湃。

  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张坤在《中国记者》刊发的《青春担当文化使命 自我革命奋力奔跑》一文中介绍,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中央主要新闻网站,中国青年网是中青报新闻主网,中青在线积极向新闻文化视频网站转型,使它们的内容和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联合中青报制作推出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每周推出一课,目前已播出135期,每期在线学习人数超过5000万,对团员队伍的覆盖率达到60%以上,是国内单期收看人数最多的“云思政”网络产品,成为全网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思想政治教育名牌栏目。

  在湖南,红网新媒体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党网。原因就在于红网既当舆论引导的“金话筒”“定音鼓”,又当网民情绪的“疏导员”“快递哥”,还当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社会公益的“主平台”。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贺弘联表示,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助于推动红网新闻创作实现“年轻态、潮起来”。在贺弘联看来,“连着心、上着心,网民对平台必然就更倾心、更相信,这就是文明办网的价值所在。网络新媒体特别是党网新媒体,是推动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必须履行更多职责、担负更多使命。”

  针对怎样实现文明办网?贺弘联认为,必须时刻绷紧“三向”这根弦,即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以强化“四力”形成引领舆论的独特主声浪。具体而言,办网的文明既体现在引领导向的能力水平上,更体现在是引爆情绪还是疏导情绪上。“网民诉求如何文明表达,既关乎文明上网,也关乎文明办网,更关乎社会治理,既是一个多向奔赴的问题,更是一个共情共识的问题。”贺弘联说。

  正是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服务网民作为重要职责使命之一。红网打造的《百姓呼声》《问政湖南》《消费维权》三大名牌栏目,累计回应解决民生诉求超60万件,让网络问政成为疏导民意的最短路径。此外,红网积极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打造的“湘农荟”助农公益平台先后开展40多场直播,累计带动关联销售超22亿元。2022年,为进一步促进困难行业的经济恢复发展,红网新媒体集团启动“暖春行动・千万宣传资源助力发展”公益行动,为工业、零售、餐饮、文旅等各行业免费提供价值千万元宣传资源。

  文明用网

  提升网民素质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的嘱托,让全社会认识到,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任务。

  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做“绿色网民”。比如国家网信办联合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分别打造的“校园好网民”“金融好网民”“职工好网民”“青年好网民”“巾帼好网民”等活动,不仅成为各系统各领域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活动品牌,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好网民典型代表和优秀故事,推出了一大批网络文化精品,汇聚了广大网民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已举办4届的中国网络诚信大会,始终传播诚信理念、践行诚信规范,积极营造守信互信、共践共行良好社会氛围。2018年8月,“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正式上线,成为我国互联网辟谣的主阵地。2021年9月,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文明网等联合发布《“抵制网络谣言 共建网络文明”倡议书》,倡导全社会共管共治网络谣言。

  不仅如此,一些个体也行动起来:带领学生拍摄微电影《绽放》、食品安全教育主题短片《红甘蔗》的河北教师张春雨;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短视频形式在各网络平台普法说法的广东民警黄湛飞;带孩子走遍中华大地和60多个国家,坚持用Vlog讲好中国故事的旅行达人陆春……

  “一个合格的网民,需要科学、理智的表达,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森林天使关爱留守儿童公益组织创始人方佳告诉记者,在一次山区公益活动中,一些媒体报道说,某个学校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学校的条件太差。但是实际上是因为当时是冬天,气温太低导致水管冻住,几天没有水。方佳说,随着自媒体数量越来越多,网民表达见解与情绪的渠道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真相。“了解真相,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青年作家网总编辑汪鑫同样呼吁,广大网民应自觉倡导文明言行,文明用网、理性表达、有序参与,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谩骂、诋毁他人,不跟风炒作,自觉遵守公序良俗,规范网络行为,履行社会责任,积极维护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

  文明上网

  凝聚社会正能量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离不开形成净化网络空间、维护网络安全、建设文明网络环境的全社会共识。

  23年给500多个孤儿当“爹”的耿开文、守护青山十六载的王翠红、为老弱病残之家辛苦付出30余年的邹爱华……今年5月,中央文明办以“云”发布方式推出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152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上榜。

  自2008年4月以来,中央文明办连续14年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目前共有16077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活动集中展示平凡英雄风采,在全社会营造了学习中国好人、争当时代新人的热烈态势。

  自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以来,全国各地深入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形成了缅怀英雄烈士、传承英雄精神的浓厚氛围。

  “是他们驱走严寒,为我们带来生的希望。”在“清明祭英烈”留言活动中,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澄波湖学校马文娟的留言,让舜网副总编辑郭小晴印象深刻。

  以马文娟参与的活动为缩影,近些年每到清明节前期,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舜网都会联合济南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开设“网上祭英烈”专题展,引导未成年人礼敬先烈先辈、感恩幸福生活,参与总人数达200多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的高度决定了网络文明的高度。为使推出系列的活动有意义、有意思,郭小晴介绍说,在“向国旗敬礼,寻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中,舜网在济南市广大未成年人中招募“小小红色讲解员”,录制拍摄讲解视频,有10余万人参与互动。在“童心向党”系列活动中开设“我向党旗敬个礼”“唱支红歌给党听”“党的故事我来讲”等系列专题,全市1300多所中小学全部覆盖,每个专题参与人数达30万。

  不断推出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兴趣爱好的网络直播活动,是共青团中央连续5年举办“网络青晚”“中国华服日”直播,连续6年举办“中国制造日”直播的初衷。这些直播活动成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兼具,且青年味儿十足,颇受青少年喜爱的网络节目。

  积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通过立场鲜明的网络话题、精彩纷呈的网络产品、形式多样的网络活动,使文明上网成为社会时尚风气,已成为各级网络平台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