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上,业界代表、专家学者展望中国电影――

反映人民心声才是真正的好电影

作者:汤广花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8-01

  □本报记者 汤广花

  7月28日―30日,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系列活动在武汉举办。活动期间举办了百花奖论坛、电影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电影业界代表、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机遇,大家认为,真正的好电影一定是契合时代浪潮、反映人民心声的电影。

  中国电影市场蝉联全球第一

  “2020年,中国首次超越北美跃升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2021年,中国再次蝉联全球影市冠军。”在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开幕式暨百花奖论坛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发布《202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和《2022中国电影艺术报告》。

  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各类电影片产量、票房、银幕数、观影人次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均恢复至2019年的65%以上。全国城市院线电影票房达472.58亿元(含服务费),恢复至2019年的73.53%。中国电影票房约合74亿美元,占全球总票房的34.89%,第二次位列全球影市冠军。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1.67亿人,恢复至2019年的67.57%。观影人次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2021年中国电影故事片产量达565部,影片总产量达740部,新上映影片数量达481部,票房过亿的达43部,银幕总数达82248块。

  报告指出,电影产业与数字文化新业态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电影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电影投资者将网络平台收入作为传统院线收入的重要补充,将网络平台与传统院线有机结合形成线上线下共融模式,并纳入电影投资价值链,从而扩大投资回报,扩张产业规模。

  老百姓的口碑就是“好票房”

  此次大众电影百花奖期间,电影业界代表、专家学者多次提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始终是中国电影的重要使命。”博纳影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于冬说,近几年,由博纳影业领衔出品发行的《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等主旋律电影,票房已累计突破220亿元。在他看来,成功的背后,是无数电影人对工匠精神的执着、对时代精神的精准把握。例如,《长津湖》剧本历经5年多打磨、2年多筹备,投入超大规模的服装道具及战役战术设计,终成此片;《中国医生》摄制组深入武汉大街小巷,将最真实的抗疫故事搬上银幕,打动亿万观众。

  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黄建新是影片《长津湖》的总监制,他说,《长津湖》带着宏大的历史观,讲述平凡英雄的故事,创造了票房奇迹,“这段经历告诉我们,只有跟观众、跟人民想在一起,才有充分的表达空间”。“好的故事弘扬主流价值观,能打动年轻观众,也能传递正能量。”新丽传媒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新丽电影首席执行官李宁操盘过《你好,李焕英》等多部电影爆款,他认为,赢得好口碑的电影,都是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表现了小人物的成长,观众也特别喜爱。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胡智锋说,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火爆印证了一个道理,中国电影最大的价值在于服务人民。

  科教资源赋能武汉电影发展

  武汉与中国电影有着百年不解的影缘。早在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之初,从武汉走出的京剧大师谭鑫培就主演了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由此开启了武汉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百年荣光。此次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武汉举办,让江城进入“百花时间”。

  据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孟君介绍,近年来,以武汉为题材和在武汉拍摄的电影得到广泛关注,如《你是我的春天》《穿越寒冬拥抱你》《中国医生》等均取得好成绩。武汉电影产业应该乘风而上,借助科教之城的资源,培育优质电影创作者;讲好武汉故事,开辟更多电影题材;激发超大人口城市的消费潜力,挖掘潜在的电影观众。

  美国电影协会大中华区总裁冯伟也表示,武汉发展影视工业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武汉高校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座高科技城市,这为武汉发展电影产业提供机遇”。

  7月28日,由武汉文化投资发展集团、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武汉天工电影集团、文投天工电影工厂揭牌成立,将打造产、学、研、旅相融合的模式,创建国家电影产业基地、国家数字电影重点实验室,创建影视拍摄、制作、发行、衍生产品开发新工艺、新流程。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洪松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促进武汉影视及相关行业聚合化、工业化、数字化革新,助力武汉打造中国中部电影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