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海 我的雪原》出版背后的故事――

从援青故事中得到精神淬炼

作者:尹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7-21

  □本报记者 尹琨

  不论你来自哪里,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当你响应祖国号召踏上青海的土地,你就有了一个光荣的名字――“援青人”。2010年1月,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对口支援青海的重大战略部署。10余年来,近千名援青干部奔赴茫茫高原,克服高原反应、远离家庭亲人,付出无尽的辛劳、智慧与热情,完成这场前赴后继的“接力赛”。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青海籍作家辛茜采访近百位援青人倾情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我的青海 我的雪原》日前入选中宣部出版局“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好书荐读6月书单。

  看重援青选题价值

  谈起辛茜与河北教育出版社的缘分,还要从2021年3月说起。彼时,河北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了“最美奋斗者”丛书,其中《特殊的胸章》选取了辛茜的中篇报告文学《雪山啸音》。

  “当编辑问我最近有什么新作品时,我手头正在创作的这部讲述援青人故事的作品快要截稿,就告诉了对方。想不到没多久,时任河北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助理的王艳荣就联系我,让我发去部分章节。很快,出版社便决定出版此书。”辛茜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审读辛茜创作的援青人的书稿后,我们被援青人的精神深深打动,更加坚定了出版这部作品的信心。”王艳荣说道。在与辛茜的沟通交流中,凭借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选题敏感性,河北教育出版社立即判断出这个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由王艳荣担任责任编辑,同时组织了精干的编辑加工力量。

  通读初稿,提出修改意见,辛茜与援青人和编辑依托网络建立沟通“热线”,展示援青人的精神实质,共同抒写他们援助青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感人故事。

  “王艳荣和我一起探讨纪实文学创作的特点,又从文本梳理到书名确定再到精心编辑加工,为本书的顺利出版尽职尽责。”辛茜对此记忆犹新。

  “不舍”中打磨内容

  编辑《我的青海 我的雪原》的过程中,令王艳荣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与作者就图书内容反复打磨的过程。

  首先是文字内容的选取。作者交来第一稿后,编辑团队根据出版要求删掉了大约7万字。辛茜不舍得这些删掉的文字,打电话与王艳荣讲述在采访中被感动的故事和人物,在充分考虑作者的感受和意见的基础上,限于篇幅和出版要求,编辑团队还是坚持删掉了部分内容。“这样的情况在编辑出版本书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直到最后付印的时刻,我们俩还在为一些细节交换意见。”王艳荣说道。

  曾在青海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担任《青海湖》(自然人文版)杂志主编的辛茜,深知装帧设计对图书的重要性。在编辑《我的青海 我的雪原》的过程中,经常给编辑团队发去青海美丽的风光照片,这也逐渐改变了王艳荣最初出版黑白纯文字图书的设想。

  从向美编炫耀这些风景“大片”,到尝试在设计中加入这些风景图片后,大家发现阅读体验更好了。审读书稿后,编辑团队特别想看看这些援青人的样子,就建议作者提供一些他们工作过程中的照片,让读者能够更近距离感受援青人的精神风貌。

  对于图片的选择,大家也有不同意见。有两周时间,王艳荣、辛茜和美编于越天天挂在网上,从早到晚一起讨论、修改配图的选择与摆放的位置等细节问题。书稿定稿后,三人从500余张照片中选择了160张进入书中。“很多精美的照片限于图书篇幅,几乎是含着眼泪删掉的。”王艳荣说道。从文字内容到图片设计,编辑团队为《我的青海 我的雪原》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精益求精又有所不舍的心情溢于言表。

  共同攀登精神高峰

  随着交流与写作的深入,辛茜意识到青海贫困地区最需要的是思想理念的改变。于是,她从有代表性的人物身上入手,写出他们的情感变化、和当地百姓的关系。通过他们对援青工作的深刻认识,描绘出援青人带给藏区人民的温暖,阐释援青的真实含义。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是多位书评人给《我的青海 我的雪原》的评价。每一例手术、每一次治疗、每一堂课都想在有限的时间里为青海多做些事。辛茜笔下的干部、医生、教师、律师等援青人发自内心的悲悯之心、援助之情,以及对当地干部群众感同身受的理解,体现出在实现国家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时,这个强大群体的每个人通过努力起到的积极作用。

  因高原反应无法入睡,吃了药刚要睡着,接到急诊电话又马上打车去医院的刘翠翠;穿梭在牦牛群中,逮住一头就给一头打防疫针的杨林;先后30多次奔赴青海囊谦,帮助那里的小学建设阳光房的张君华……王艳荣将书中每位援青人的故事刻在心里。

  《我的青海 我的雪原》出版后,编辑团队专程到光明日报社看望“君华妈妈”,给她送去这本书。当问到张君华每次去囊谦怎么克服高原反应时,张君华说:“根本顾不上,我每次去,都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今年1月《我的青海 我的雪原》出版。在王艳荣看来,能够参与这本书的出版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每天都有那么多榜样激励着她,让她从援青人身上获得向上的力量。

  近年来,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大力推进实施以“出名书、建名社、培育名编辑和出版名家”为核心内容的“四名工程”建设,提倡编辑向增强选题策划能力、增强编辑生产能力、增强宣传营销能力的“三增强”模式转型。“《我的青海 我的雪原》的成功出版让我很受鼓舞,今后将策划、编辑更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好书。”王艳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