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航天精神

作者:叶培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7-15

  和阿波罗时代最大的不同是,中国于21世纪初加入了世界“月球俱乐部”。虽然比美苏(俄罗斯)等航天强国足足晚了近50年,但中国航天科学规划,启动了嫦娥工程,制定了无人月球探测“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实现了中国的首次月球环绕探测。2010年,嫦娥二号对全月进行了高精度的成像。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实现了月球正面的着陆和巡视探测。2018年,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的着陆和巡视探测。2019年,嫦娥五号成功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取回了风暴洋的1731克月壤。至此,中国航天人“说到做到”,按期完成了“绕、落、回”三步走的目标。

  不光是月球,我们行星探测的脚步也越来越快。2021年,中国向火星进发,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成功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近20年间,中国的深空探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展望未来,中国一定可以和世界上的航天强国并驾齐驱。

  很多人都在思考中国的深空探测发展如此之快有何秘诀。我作为一名全过程的亲历者、见证者,可以做出回答。这并没有什么秘密,这是我国航天事业60多年来厚积薄发的结果,是我国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是背后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几千家参研单位奋勇拼搏,践行航天精神的智慧与勇气的结晶。

  中国航天在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专业航天工程师队伍和科学家团队,他们不光奋战在实验室里,还以航天工作者的亲身工作体验和感悟向青少年普及航天知识。

  星球课堂系列是我国一线深空探测器的设计师历经多年策划,以大量原创的漫画、诙谐有趣的故事、硬核的航天知识结集而成的。本书作者李飞,多年来深度参与了我国深空探测的各项任务,且成绩显著。目前,他作为总体主任设计师承担着一项重大任务的研制工作。我作为工程总师,他作为我的助理,也在参与一项重大国际空间科学探测的合作项目。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他及团队的一些同志,结合嫦娥任务、天问一号任务都制作、发布了不少科普作品,在媒体上广为传播,效果很好,反响热烈。我也曾做过一个院士课题“如何结合硬科技讲好航天科普”,李飞为这个研究项目出力颇多,并参与制作了示范性的科普短片。读者可以在书中看到作者的影子,并随着书中的机器人李、嫦小娥和猪小戒三位主人公从地球飞向月球、飞向火星、飞向小天体,共同穿越人类深空探测的发展历史,学习火箭、卫星和探测器等方面的航天知识,探寻太阳系的科学奥秘,了解深空探测任务,特别是中国的“嫦娥”“天问”等背后的有趣故事。本书定会让你手不释卷、获益匪浅。

  世界航天发展的大势如潮水般有涨有落,我们是选择在岸上观望,看着别人在弄潮,还是成为一名水手,踏上船板,升起属于我们自己的旗帜,驶向未知的海域?我想答案一定是后者。希望再过50年、100年,阿波罗时代的畅想能够真正地成为现实的景象。

  《和机器人李一起探月球》

  李飞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2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