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

叙写上世纪30年代革命者的生死较量

作者:金鑫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5-27

  □本报记者 金鑫

  谍战、悬疑、英雄主义,怎么也没想到这些词有一天会用来形容作家孙甘露的作品。近日,孙甘露最新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为孙甘露酝酿多年、潜心创作的全新作品,《千里江山图》先后入选中宣部全国重点主题出版物、“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中国作协重点作品、上海市重大文艺原创项目等多类重要选题计划。

  小说中的人物,出没在上海、广州、南京的市井街巷。孙甘露像拿着一张地图,或像拎着一盏夜灯,带领读者走进上世纪30年代的现场,用其小说家的笔力,不动声色地复刻了一幅幅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写出一场场曲折迂回、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这群理想主义者用生命照亮了风雨如晦的暗夜,在更深的精神层面上展现了历史进程的沉郁和悲壮,凸显了理想主义者们的激情、信仰和精神丰碑。

  创作这部作品时,孙甘露参考了当时的城市地图、报纸新闻、档案、风俗志等真实材料,力求靠近历史真实,重现了当时上海、广州、南京的社会环境、风物和生活,重点还原了当时上海的建筑、街道、饮食、风俗和文化娱乐等日常生活,一条马路、一件大衣、一出戏、一部交响曲、一道菜抑或穿街走巷的脱身路线,建构出了令人身临其境的小说空间感,给读者创造了沉浸式阅读氛围。

  此外,这一次创作,孙甘露调动了多年的文学积累和经验,创新了主题小说的叙事范式,整部小说节奏快、情节密度高、语言动感强,在危机迭爆中飞速推进,形成了一种激情美学叙事的动态结构。

  多位专家学者在看了《千里江山图》后一致认为,孙甘露的这部新作是将主题叙事提升至全新文学高度的作品。

  文艺评论家潘凯雄这样评价:“这是颇为惊心动魄的一段不太为人所知的革命史,其中也蕴藏着诸多智慧、勇敢与胆识,包括不动声色地制造悬念,这是一种艺术或许还是大艺术。”作家马伯庸认为,《千里江山图》呈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肌理,特别是对理想主义者这个群体表示了赞赏,“气势磅礴、结构精巧,几笔勾画出一个时代的肌骨、几个理想主义者的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