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系列节目《珍档记忆 锦绣太原》:
拓展宣传阵地 开放传播之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5-18
□戴江虹
当下,融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理念与传播力量,正逐步渗入各种文化宣传中,成为开拓文化传播视野的新路径。《珍档记忆 锦绣太原》便是其中运行较为成功的一个案例。
作为档案文化系列融媒体节目,《珍档记忆 锦绣太原》由山西太原广播电视台与山西太原市档案馆携手打造,历经半年时间打磨推出。其融合音视图文等多种形式,用“读档人”导读解说、直播视频等多种媒体样态记录影像档案,带领受众一同从档案文化中了解城市的历史发展、领略太原市的万象风采。
创新传播方式
以网络特性重构档案
《珍档记忆 锦绣太原》制作思路上延续了之前档案宣传工作的参与性与大众性特征,在选题策划与内容展现上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对相关档案资源进行了适合传播的重组,对城市档案深挖掘、细解读、广宣传,以视像化传播的方式,拓宽了档案传播力度与公众参与途径。它强调以传统媒介传播与新媒介传播深度融合的路径,对太原的文化档案进行进一步宣传,让市民借助各种媒介走近档案。与传统的档案文化传播方式相比,借助新媒体传播的档案文化更加注重数据的模块化、链条化、平台化。
节目采用互联网企业常用的基本成长策略,基于媒介受众、信息单元、传播系统形成了区块链思维,在制作上以太原市档案馆丰富的馆藏档案为资源,从中精选出太原市民喜闻乐见的内容,整理出三季节目、划分为五个主题,将百余篇档案史料整理为25期档案故事。这些节目从不同视角入手,采取系列化制作,每集短小精悍,适合互联网传播。其中有从太原红色历史档案入手,推介党中央领导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文手稿复制件,太原市人民政府成立公告等;有从太原府城记忆入手,推介老城楼、老街巷、老字号的历史档案;也有从太原城市建设与治理入手,推介历代文人志士对太原城市规划的意见档案、太原著名景观的建设与治理档案等。每集节目体量适中,主题鲜明。10分钟左右一集的长度相当于一段Vlog,内容完整有序,配以文字说明、介绍人解说与珍贵文史图像资料,在“微传播”的节奏中恰到好处,不会让受众感到厌烦。经过这样重构的档案能更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满足了群众的知识欲求,形成多边传播、集体共享的传播战略。
转变传播思维
多媒介渠道优势互补
融媒体的发展之路为传统档案打开了更为开放的传播之门,创新宣传方式,借助新媒体拓展宣传阵地,能更好地展现城市档案中的历史维度与人文内涵,从而增强城市文化自信。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历史悠久,档案资源丰富,具有对其进行融媒体开发的先天优势。《珍档记忆 锦绣太原》正是及时抓住了宣传新主流,转变了档案文化传播的定势思维,将太原市档案馆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通过全新的网络融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让太原的档案文化传播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在制作这组系列节目时,太原市档案馆与太原广播电视台通力配合,太原市档案馆启用了应用商店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具体包括太原广播电视台“醋柳”APP、阿基米德APP、FM97.5老年之声广播微信公众号、蜻蜓FM等,将文化档案的音频传播与有声读物、视像传播以及互动性创作结合,融合生成具有更广泛受众适应性的传播平台,实现了档案文化传播的形象性、精准性和便捷性。
事实上,转变传播体系并不是单纯将原本放置在传统媒体上的内容信息“搬运”到新媒体平台发布,而是各种媒介渠道在新传媒生态环境中的优势互补。不同受众与传播形式的广播电台、APP、微信公众号等传播系统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例如太原广播电视台推出的“醋柳”是一款功能丰富的地方新闻资讯APP,在点对点沟通方面方便快捷,该平台汇聚了太原的民生政闻和周遭的奇闻轶事,可以促进本地媒体资讯内容和信息的广泛传播与快速普及,《珍档记忆 锦绣太原》系列产品一经发布,本地用户之间即对档案文化即时开展互动交流;而FM97.5老年之声广播则是太原市资深专业中老年广播媒体,由其制作的《珍档记忆 锦绣太原》系列音频产品不仅在线上展播,更通过其微信公众号不断推送,使老年受众可以根据个体需求更为精准地开展自助式阅读及收听,进一步扩大了档案文化传播的范围。
曾经远离受众的档案文化,在融媒体传播体系中,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彼此间的融合,在多维路径中得以传播,使城市档案成为不仅可见可闻,还可以互动参与体验的互联网文化产品。原本单向传输、参与度较差的档案文化在融媒体时代获得了新生。
提升传播效率
打造智能化反馈机制
在各种文化产业化与融媒体发展背景下,太原档案的发展和传播方式借助多样媒体宣传朝着大众普及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传播效率进一步得以提升。《珍档记忆 锦绣太原》让馆藏档案走出档案馆,走到市民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小众化文史资料无人了解的窘境。
在这一过程中,档案资料的智能化传播是融媒体提高传播效率的必经途径。在各项文化服务日趋人性化、传播技术精细化的当下,如何让受众真正见证城市历史的真实发展,是档案文化传播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珍档记忆 锦绣太原》从档案文化与智能信息领域的深度融合入手,采取交互性互联网思维,与广泛的受众积极交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浩如烟海的城市档案中选取有针对性的主题,来满足不同价值取向、不同观看习惯的受众群体,为他们提供便捷的档案内容,满足欣赏体验感。例如在第二季节目中,编导重点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跨汾大桥――迎泽大桥的建设档案。迎泽大桥是许多太原人心中最有城市特色的代表性建筑之一,该桥梁的多次重修也牵动着太原人的心弦。《珍档记忆 锦绣太原》结合梁思成档案中有关在汾河上修建大桥要注重科学与美观兼具的内容,讲述了时隔半个世纪汾河上数十座跨汾大桥的建设史。节目内容结合了档案资源中的基础文本,通过后期创作者的润色处理,辅以新的数码文本及现场拍摄内容,不仅大大提高了档案制作传播的效率,也让档案更加鲜活生动。这样的智能化内容让档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馆藏档案从内容、风格、情节、社会效应等多方面“活了起来”。
(作者系山西太原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节目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