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边阅读边实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5-13
□本报记者 洪玉华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当是抽象的关系,必须在个体层面有所反映、落实。阅读植物文化相关图书,可以更好地了解大自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植物世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刘华杰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关注植物对一个人来说益处颇多。
零基础阅读植物类图书从何开始呢?“不妨从餐桌上开始吧,每日三餐所吃的植物甚至调味料葱、姜、蒜、肉豆蔻都值得了解,《香料植物之旅》就是一本探究香料植物前世今生的科普读物。”刘华杰建议,这类图书的阅读可以从知道它们从哪里来、属于哪个科开始。当然,地域接近性也是易于进入阅读的因素之一,比如,北方读者可以从《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北京册》《华北野花》《雄安草木行》《太行山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等图书开始。植物分布的地域性较强,从本地植物图鉴开始阅读也会形成兴趣,各地读者都可以关注本地植物图鉴。
“每个人与植物的缘分可能不同。”刘华杰说,自己从小生活在大山里,很自然就与植物亲近了。小时候还曾对照《赤脚医生手册》的植物线条图,上山挖药材,大约100种药材都能准确认出,而且知道在哪座山哪个具体位置有大量分布。博士毕业后,他把此爱好与科学史、科学哲学结合起来。植物始终带给他快乐,是访问、了解大自然的窗口。观察植物让他确证了“自然以自由”的命题。
刘华杰也会在家中养些植物,不过他的养法有点特别:多是散养一些能够在野地里过冬的植物。“培养一种爱好,可以先从周边野生植物入手,因为前者来源清楚,资料相对准确,此外它们是我们的邻居,值得优先认识。”他说,喜爱植物是一种不错的爱好,但也不要因自己的喜爱破坏生物多样性。如果不了解喜欢植物的好处,他建议读读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卢梭的《植物学通信》及诗人歌德的《植物的变形》。而在植物文化方面,《花与中国文化》《撼动世界史的植物》《杂草的故事》都值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