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时代使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29
□王文静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局势,身处波澜壮阔、气象恢宏的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历史方位。作为最广泛、最普遍、最大众化的书写方式,网络文学不仅从来都没有自外于时代,而且还成为描绘当今中国巨变、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展示时代风貌的重要力量。国家新闻出版署连续3年对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选推荐,从海量的网络文学中把反映时代、观照现实的优秀作品评选出来,借助文艺创作激励机制的杠杆作用,引导网络文学表现广阔厚重的时代发展过程中的突出成就,对于建构互联网时代的主流思想价值、强化正面精神导向、优化网络文学生态结构,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倡导现实题材创作,有利于建构和强化网络文学创作的总体性视野,推动网络文学呈现历史性变革的行业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无论是历史层面还是社会层面,新时代新征程都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抗疫斗争,以及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成就变革,都是网络文学创作出版的富矿。
如今,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02亿,网文作者超过2000万,超大容量的网络文学世界每天都在诞生无数文学作品,但网络文学的书写显然不能靠“量”的累积匹配伟大时代,而应该凭借对历史理性和人文精神的深刻把握,凭借对火热生活和真情实感的艺术呈现,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进程的“不可逆转”用网络文学的形式体现出来。《大江东去》《朝阳警事》《浩荡》等一大批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在贴近时代的同时,也获得了生活现场赋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读者市场的认可。这些优秀作品一方面能够引导网络文学如何着眼现实生活,以总体性视野和全景式思维把握时代经验,从而得出理性的情感判断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对于现实生活的“正面强攻”,不仅拓宽了网络文学创作的赛道,同时也切实提升了创作的思想深度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有效性。《我不是村官》《重卡雄风》《樱花依旧开》等作品在反映脱贫攻坚、国企改革、抗疫斗争等方面体现出了较为强烈的时代使命和文化自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导向和价值标准。
引导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在加速题材多元化进程,完善和优化题材结构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网络文学从最初的玄幻、穿越、军事、校园等基本题材类型,已经发展出了科幻、体育、医疗、电竞、职场、教育、传统文化、娱乐等几乎涵盖社会生活领域全部内容的20余个大类、200余种小类。题材的丰富多元和垂直细分既促进了“行业文”的不断成熟,也促进网络文学更加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多层次地探触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时代化、年轻化、具象化的思想情感。而网络文学正是通过向现实贴近、向生活靠拢、向传统文化取材等方式,不断彰显自身的时代价值。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网文题材多元化趋势,现实题材创作也推动了网文创作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的进程。据统计,网文作家创作角色的职业超过了188种,扶贫、支教、无人机、足球、相声等以往在网文中少见的题材以及乡村教师、基层警察、工程师、农牧民等人设开始出现在网络文学的文本中。网络作家以内在于中国当代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个体化视角,为大时代的史诗贡献了极具“烟火气”和真实感的时代体验,显示出了他们在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上的“硬核”,一大批隐身于各行各业的“学霸式”作家不断涌现,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整体性崛起的背景下,呼应主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新时代网络文学的重要使命。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必将引领网络文学更好担当起在大历史观语境下展现时代风云、描绘精神图谱、凝聚起民族复兴蓬勃力量的历史重任。
(作者系石家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