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汇聚各方力量、搭建交流平台,“首届全民阅读大会・银龄阅读论坛”在京举行,专家认为――
老年阅读服务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26
□本报记者 洪玉华
“2021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活动入选图书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展出。
本报记者 洪玉华 摄
银龄阅读论坛现场。
组委会 供图
4月24日,以“关注老年阅读,关爱老年生活”为主题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银龄阅读论坛”在京举行。来自老龄业、出版业相关领导、专家、学者被“关注”与“关爱”两个主题词触动,畅谈老龄化背景下对老年阅读的观察思考。
“退休后有更多的时间看书,但市场上大字版图书还不够多。有些书内容特别好,但排版不够疏朗,而且又大又沉。”“在阅读场所,经常可以看到少儿图书专区,但老年专区却不多见”……
论坛上,与会嘉宾就进一步推动老年阅读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展场上,“2021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活动图书展示吸引着一些参展人,他们品评入选图书、分析“适老”之处。在活动直播平台,入选图书出版社人员分享心得与荣誉。在网端,咪咕阅读、当当等平台同步推出了“2021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活动数字阅读及购书专题,微信读书也同步推出了“老年阅读书单”。
首届银龄阅读论坛正汇聚各方力量、搭建老年阅读交流平台。
老年人数量增长 需求向发展型转变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一数据在多种老年相关话题中被引用。谈及老年阅读,第七次人口普查中还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60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085万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13.90%,比10年前提高了4.98个百分点,老年人文化程度整体呈现逐步提升的发展态势。
老龄化是全球性人口发展大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老年阅读工作。多项政策都对老年阅读作出了更加细致和具体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年人阅读需求的变化。他认为,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对阅读的需求不容忽视。
“多数老年人退休以后,生活方式、社会交往都发生了相应变化,休闲的时间多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迫切,对阅读的需求更强烈。”中国期刊学会会长吴尚之表示,做好老年阅读,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同时,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中宣部副秘书长郭义强谈道,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在此背景下,引导老年人构建积极健康的老年观,对广大图书出版人、阅读推广人提出明确要求――即如何通过优秀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阅读,让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学、奉献社会,用书香陪伴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阅读是浸润人生、滋养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书香中国’的建设离不开2.67亿老年人口的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认为,通过阅读引导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既是全民阅读的应有之义,也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必要举措。
用好优秀出版物榜单 让好书陪伴更多老年读者
“老年人阅读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吴尚之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加强老年人阅读的提案》。论坛上,他进一步分享了对老年阅读的关注,认为老年人阅读兴趣更为广泛,阅读需求更加分众化、多样化。
“向老年人推荐图书要兼顾广博、深入、及时,填补知识空白,拓展认知深度,同时让老年读者及时获知政策信息、了解热点话题。”郭义强分享了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进一步做好老年阅读的建议。
论坛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丁以绣与多位入选图书的编辑和作者对谈选题和创作经验。
“老年人更关注健康问题,但很多人不能清楚认知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推荐活动入选图书《情绪管理与健康》的作者王春勇说,临床医学发现很多疾病背后有家长里短琐事中积压的情绪问题。基于此,书中精选170个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老年读者如何管理好情绪,促进健康。
养老、健康类图书只是老年阅读的一部分。“向老年人推荐的优秀出版物”榜单中的百种图书涵盖人文历史类、文学艺术类、养生保健类和生活休闲及其他类四大类别。《1937,延安对话》责编孔令燕分享说,书中很多珍贵的史料可以“复活”尘封的记忆,同时图书体量不大,通俗易懂,是适合老年读者的党史学习读物。在谈及为何《世道人心》一书能够获得老年人的青睐时,该书策划编辑黄红杰说:“活到老、学到老。经历了半生风雨,老年人见证了中国社会巨大变革,读读《世道人心》可以丰富历史认知。书中的文章借助时政话题引发交流思考,同时在旁征博引中,带出古今中外几十年、几千年历史、文化、文学相关内容,促进有兴趣的老年读者进一步阅读、思考、讨论。”
“今年的入选书目类型多样、覆盖面广泛,适合老年读者阅读。”丁以绣建议,要发挥多方面的带动作用,让推荐出版物在老年读者中形成口碑效应。
消弭数字阅读障碍 鼓励代际间阅读交流
有好书还要有好的阅读服务,老年阅读环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打造。
“在城乡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将老年人阅读纳入整体规划。”谈及对老年阅读的思考,吴尚之建议,要支持街道社区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阅读空间。在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和职工书屋,以及养老院、养老驿站,配备专门的老龄书架。社会各图书馆等公共阅读空间,专设老年人借阅通道,提供老年人阅读设备,做好老年人阅读服务。同时,把老年人阅读纳入全民阅读活动,统一规划,一起部署。培养一支热心公益的老年阅读推广人队伍,引导更多老年人参与阅读活动。
“在数字化大背景下,老年人会被卷入新媒体阅读中。”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刁海峰在分析老年阅读环境时提出,要鼓励制作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优秀老年书目;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让老年读者更便捷地读在“指尖”、读在“云端”。
在这方面出版人也分享了一些探索。华龄出版社副社长周宏说,本次“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活动入选图书《玩转智能手机――开启老年幸福生活》关注老年人数字化生活难题,以图文并茂形式,力求“手把手、一对一”帮助大家跨越数字鸿沟。黄红杰说,《世道人心》全书配有音频,可以随时手机扫码收听。“我们正筹划围绕图书内容制作系列短视频,以更好地满足老年读者学习需求。”
在关注老年阅读环境的同时,刁海峰建议尝试开展“混龄化”学习阅读。他认为,社会本身是一个不同年龄组合在一起的群体,开设不同年龄段的课程与活动,学习者均可参加,鼓励代际间的阅读交流活动,可以让阅读相互促进,形成老年人阅读起来,青年、孩童跟进来,全年龄段共同阅读的局面。
关注“银发经济” 助力健康老龄观培育
“出版业是个古老的行业,但高质量的老年阅读是意义重大、大有作为的新兴事业。”邬书林说,老年人在家阅读会影响家庭、儿孙。有数据显示,很多图书是老年人读后再带领孩子去阅读。要充分重视老年阅读、做好老年阅读推广与服务。
吴尚之建议,加大老年读物的政策支持。鼓励社会研究机构设立老年阅读专项科研项目,进行老年人阅读状况调查,提出深入促进老年阅读的政策建议。
“学习是最好的养老,阅读是最有效、最便捷的学习。”王建军说,老年阅读是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全社会特别是老年人树立积极老龄观的重要手段。要通过阅读让老年人更好地发挥作用,融入并且享受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当前老年人对文化生活品质的提升和消费意愿的不断提升,催生了‘夕阳红朝阳产业’。”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利明说,“银发经济”具体到出版业来说,就是如何更好地面向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出版产品和文化服务,要加强创新,精准对接,在满足刚需的基础上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他介绍说,中国出版协会将进一步加强对老年阅读市场的关注与调研,面向老年读者在字号、装帧、数字化、活动推广等方面加强探索。
“广西教育社是专业教育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读者对象都集中在儿童到大学生这个阶段。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们也正在拓展服务人群。《世道人心》一书受到很多老年读者欢迎,让我们很受鼓舞。下一步,我们要用更优质的图书服务好广大老年读者。”黄红杰深有感触地说。
“老龄产业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门类,而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的再细分。”周宏认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每一个行业都将为老年群体再细分一次。出版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即将进入老年期的这一代,知识层次更高,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对于退休后的生活有更多的期待。
论坛上,各界声音诠释着对老年阅读的关心与关注。
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没有庞大老年群体“活到老学到老”的积极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必然失去终身性、全民性和广泛性。本次论坛上,与会者还积极研讨2022年如何让“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活动更好地满足老年读者老有所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年生活需求。
2021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活动
推荐书目(10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