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以云南大象北上南归为题材 谱写生态文明的赞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15
2022年4月8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湘女的长篇儿童小说新作《勐宝小象》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会议以“山水童心:儿童文学里的生态文明”为主题,探讨新时代下生态儿童文学创作的价值与意义。与会专家对《勐宝小象》展开了热烈讨论,充分肯定该作品作为一部典型的儿童文学,童真性与文学性并存,整部作品呈现出了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和艺术之美。
云南16头野象北移事件引发了世界舆论对中国生态保护的瞩目与积极评价。这个偶发的充满大爱的新时代中国故事,深深地留存在了全世界人民心中。湘女凭借敏锐的目光,从这一事件汲取灵感,以灵动细腻的笔触、童真自然的心境写就了一部富有童趣的现实题材儿童文学作品。作品讲述的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更是关乎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高洪波:
色彩缤纷、人象共生互助的传奇故事
这是云南女作家湘女创作的一部色彩缤纷、人象共生互助的传奇故事,以西双版纳的傣族老人拉勐大爹和傣族少年小蛮救助小象勐宝为故事线索,生动传神地描写了云南美丽、丰富、神奇的大森林,森林中各种活泼可爱的动物、引人注目的象群的独特生活场景和鲜为人知的动物知识。
2021年云南野象群北移事件是创作这本书的基本触发点。尽管是新闻由头,但由于作者湘女娴熟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动物、植物知识,使这部小说具有了小说之外的奇幻的童话般的阅读感受。在动物保护与环境保护方面,作者下了极大的功夫,带给我们深层次的思考。同时,她将动物保护所运用的现代高科技手段移植于小说中,使这部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感。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原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海飞:
一曲生态童心的自然之歌
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大自然儿童文学、生态儿童文学中,《勐宝小象》是一部令人刮目相看的优秀作品,是一曲生态童心的自然之歌。
湘女以儿童文学作家特有的视野、关切、审美、激情,以充满感性的笔触描绘出西双版纳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呈现出真切、亲切的乡土风情,更是充满理性地全方位展示了这一野生动物热点事件中所反映出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
作品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透露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追寻儿童文学的天真自然。童话般的文学叙事,童话般的文学语言,建构出一个带有万物有灵论特色的人与动物共生互助的和谐世界。
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
写作一种“典型的儿童文学”
关于“典型的儿童文学”这个概念具体的定义,我们很难说清,但可以以一些作品诠释这个概念,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稻草人》等。湘女所创作的大多是可以放置在这个概念下的作品,《勐宝小象》当然也是。就目前的中国儿童文学而言,所谓的“典型的儿童文学”这块,在整个中国儿童文学的格局中,其情形并不是很理想。中国儿童文学的中坚力量几乎集中在中国儿童文学中的少年文学、成长文学这块,而我认为这个格局是有问题的,“典型的儿童文学”才应该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主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湘女的位置是很重要的。湘女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具备与生俱来的童心、童真、童趣,也具备驾驭浅语写作的能力。这个能力既是天生的,也是修来的,不是谁想做到就能做到的。
儿童文学作家、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顾问吴然:
让《勐宝小象》搬上银幕
湘女凭借丰富的生活和阅历,以及对儿童小说创作的娴熟把控,出色地完成了《勐宝小象》的创作。全书写实与虚构完美结合,成为反映生物多样性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卓越作品,也是一张独特的“中国名片”。许多年前,诗人徐迟曾用“美丽、神奇、丰富”为云南定位,因此我想是否可以趁热打铁,让这部作品向电影、电视延伸,比如通过动画片让可爱的“勐宝小象”家喻户晓,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儿童文学评论家、《文艺报》副总编辑刘 :
一份了不起的文学答卷
《勐宝小象》为我们在建构积极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交了一份了不起的文学答卷。在我们整个文学创作领域,这样一份积极的答卷是不多见的。
这部作品让我读完之后能够思考、回味,深深吸引我的是它呈现了一个生动的生物多样性画卷。首先,作品描绘了小象勐宝家族、小蛮和爷爷拉勐、岩蚌、大卫叔叔等的活动,以及曼栋寨、勐巴拉大森林,这是从动物到人到自然生态非常丰富的、层次立体的生物多样性画卷。其次,“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作品以非常生动有趣的儿童文学的方式回答了一个当下人类社会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这是了不起的贡献。最后,我想说说作品的语言,它是蹦蹦跳跳的,颗粒感非常强。什么是颗粒感的语言?那是符合儿童天性、非常有灵性、热情活泼、天真单纯,但是又很有力量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在这部作品中比比皆是。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儿童文学评论家崔昕平:
生动展现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的美妙景象
《勐宝小象》是一部具有积极意义的生态题材的儿童小说,作品密切关注当下,以真挚、雀跃的童心视角,参与时代记录,思索生态命题,生动展现了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的美妙景象与向善向美的时代风貌。湘女既熟悉并深爱着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她的笔下,人与树、树与村寨、人与动物间呈现了“像一起从泥土里长出来一样自然”圆融和谐的生态美景;又熟悉并深爱着儿童文学向善向美的文学特质,以儿童万物有灵的思维模式传递了具有积极时代意义的生态文明观。
儿童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束沛德:
献给新时代生态文明的赞歌
湘女从西双版纳野象北上南归之旅中敏锐地汲取灵感,焕发激情,捕捉到闪耀时代光彩、充满地域特色的题材和主题,创作了这部充满艺术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勐宝小象》。作品以明快的调子、清新的语言谱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奏响了一曲生态文明的赞歌,堪称当前生态文学、大自然文学的新开拓、新收获。
儿童文学评论家、《儿童文学》原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徐德霞:
主题出版、艺术之美和儿童本位兼具
《勐宝小象》既是一部高歌生态文明、展现美丽中国的主题出版物,也是一部立足当下、很接地气,关注现实、关注自然、关注人与动物和谐共生,同时又具有童心、童趣的作品。我觉得这是一部把主题出版、艺术之美和儿童本位三个方面拿捏得非常好的作品,也是我们在这两年所见不多的纯粹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部儿童文学主题出版物,我们不管它反映多么厚重的主题,都不应该脱离儿童,脱离文学。《勐宝小象》既是儿童的,也是文学的,它做到了。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文学评论家李朝全:
让我一口气读完的好作品
我觉得该书是近期生态主题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也是现实题材长篇儿童小说中的一部优秀作品。书中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的刻画都很传神,人物形象能立得住又能让人记得住。作者从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的语言,揣摩儿童的心理来写这个作品,童趣十足。叙事线索清晰,故事情节层层推进、节奏适中。作品的主题是传递友爱与善意,且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是一部具有教育价值和感染力的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
浑然天成的佳作
《勐宝小象》通过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与生动有趣的故事,为儿童读者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越是走向现代化,越需要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是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书中,孩子和小象之间童年相伴共生、相映成趣的描写非常动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生态文明是立德树人重要而基础的部分。以《勐宝小象》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成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重要的营养来源。
儿童阅读专家、“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成员王林:
兼具文学性、知识性与儿童性
《勐宝小象》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文学性强。虽然以热点新闻为背景,但在转化为文学作品时还是以人物塑造、结构线索为重点,内容丰富,人物立体,描写的西双版纳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民心民风具有很高的真实性。二、知识性足。书中丰富的知识有时作为背景出现,有时作为情节出现,都能带给读者丰富“他处”的陌生与惊奇。三、儿童性高。全书具有湘女特有的对话式的语体风格,用浅语来创作,拉近了和小读者的距离。
儿童文学评论家、《中华读书报》总编辑助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香:
儿童视角下的现实主义作品
儿童以本能的判断和感受来认知周围的世界和人生,而不是像成人文学一样,以价值判断和经验的累积来书写故事与人生。《勐宝小象》就是一部典型的、采用儿童视角写就的、富于童趣的现实题材儿童文学作品。它以独特的、属于儿童的不可替代的感知和情感的变异与创造,重塑一个儿童眼中的日常世界,以抵达现实生活的理想之境。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创研部综合二处处长纳杨:
心目中期待的书写云南的儿童小说
《勐宝小象》是我心目中期待的描写云南生活的儿童文学作品,第一,书中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又独特的儿童生活状况。那是在一个原始大森林里孩子和野生动物融合共处的独特生活环境。湘女老师把这样的生活环境写得非常活泼、有灵气、令人向往。第二,先进的自然生态理念,那就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以实现的。书中,我们看到了人类善待自然动物,而自然界,包括植物、动物,也会善待人类。值得一提的是故事里非常自然地引入历史纵深的眼光、丰富的科普知识以及开阔的世界视野;故事情节悬念迭生,非常吸引我们一口气把书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