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希望这束光照亮更广阔的世界
――访《你是我的一束光》编剧、监制刘恒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3-30
□本报记者 李雪昆
心中有光,脚下有路;有情有力,温暖人心。自致敬一线扶贫干部的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上映以来,其以独特视角展现的乡村振兴中一线工作人员不忘初心、奉献与坚守的温暖故事,便在观众心中生根发芽。
作为国家电影局电影精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其与以往聚焦乡村振兴工作的电影有所不同,该片并没有直接以扶贫干部为主角,而是从旁观者的视角出发,记录乡村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随着影片剧情的推进,在乡村振兴基层战线上不同的人物形象也分别得到体现――坚守岗位勇于奉献的驻村书记、毅然回乡支持乡村卫生医疗建设的乡村医生、回乡创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村委会主任……在唯美的电影画面中,一场歌唱比赛作为贯穿全片的线索,将他们无私奉献、爱与温暖的故事娓娓道来。
对于该片编剧、监制,中国文联副主席、北京作协主席刘恒而言,全程参与创作的他对该片最有发言权。在一个普通的下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与他相约而坐,聊起了这部“不普通”的影片。
讲述“不普通”的创作经历
人们常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而《你是我的一束光》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作品,讲述了新时代云南人民在党领导下团结奋进,攻坚克难,摆脱贫困奔小康的故事。“云南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这场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涌现了大量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有一些人为此付出了宝贵生命,这些英雄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是我们身边的你我他,他们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和热血奉献给了脱贫事业,讲好他们的故事,也就是讲好新时代下中国的大故事。”刘恒说道,写作的价值、人生的价值都与脚下这片土地有关,祖国美好而顺利地发展、日益强盛是每个人的心愿所在。
资料显示,全国共有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中,影片的拍摄地――云南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见证了468名同志的牺牲与奉献。刘恒表示,为了最真实还原脱贫攻坚中的感人故事,他在创作过程中走访了云南各族村寨,被淳朴的现实和纯净的感情所感动,也被众多牺牲在扶贫一线的干部所震撼。
“当时,走访搜集来的素材特别多,这也让影片中呈现的大小人物都能找到真实原型,这便是生活的影子,他们为我的创作提供了真实营养。这种养分如果没有真正走下去,仅靠资料是不可能获得的。在我看来,来自一线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他们给我的感动也好,启发也罢,变成了一种方式,在艺术表达里发挥着它的作用。”刘恒说道。
谈及片中女主人公的原型时,刘恒介绍,当时在丽江走访时他们很想找到几位牺牲扶贫干部的家属聊一聊,但很多家属不愿意提及伤心事,最后还是辗转找到了一位年轻妈妈。她是一名护士,丈夫在扶贫一线因心梗去世,在公婆家里见到她时,她说:“咱们出去说,别当着老人提起这个事”。在小区的绿地公园,她便坐下来讲,一边讲一边哭,一边哭一边打开手机,看着丈夫生前给她发的视频和语音,视频里他说着肿胀的脚,说着“下次回来跟你看一场电影,要不然太对不起你了”。聊到一半,她6岁的儿子高兴地跑过来,她急忙说:“千万不要透露信息,孩子还不知道”,大家便马上装得若无其事,孩子在妈妈怀里抱了抱又跑掉了,她又接着说,当时一同走访的人听着听着都哭了。
“其实,还有大量素材相当感人,后来我翻开笔记本才发现,很多感人的内容没来得及写进电影中。”刘恒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为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如果说这部电影还有缺陷,只能说是自己对当地淳朴、火热的现实了解得不够、体会得不深,因为生活本身远比影片所呈现的要精彩得多。
截至发稿,#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仅在抖音的话题播放量便已超3.6亿,这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乡村振兴中一线工作者的无私付出。
感悟“不普通”的爱与善意
扶贫主题在电影中很容易表现,也很难表现。容易在于这样的题材随处可见,难则在于它很容易概念化,拍成“好人好事”。如何让一部电影呈现出诚恳质朴又情感浓烈,抒情坦荡又充满希望的气质,这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课题。
扶贫的主题很大,但是也可以很具体,它是由一个一个的人,一件一件的事所组成。刘恒说,想让更多人了解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工作者到底在经历什么,他们不仅是新闻中的英雄模范、先进工作者,还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也正因此,电影的镜头对准了普通人,他们有各自的小缺点,但也正是人物的可爱之处。这是电影回归大众的明显信号,没有刻意地让人物戏剧化,而是生活化、日常化,进而传递着那份真实的感动。
交流中,“爱”与“善良”被多次提及,因为在刘恒看来,扶贫干部给他的最大启发就是“爱和善是走出一切困境的永恒利器”,这也是影片真正的内核。“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温暖、那份善意,本应是我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这与脱贫攻坚的内涵是吻合的,也是我们社会进步、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用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还原关于爱与善意的电影主题,这正是普通人幸福的主要来源。”刘恒说道。
近年来,主旋律题材电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刘恒认为,相关类型的电影创作难点在于如何打动经历不同、年龄不同的观众,有时创作者的表达未必能完全被理解。“唯有通过提升创作质量,让艺术表达更具有说服力。”刘恒说,在这方面创作者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而谈及影片票房,刘恒也毫不讳言,“该片类型在市场上并非具有较强号召力。”但就一个艺术品而言,在关注物质回报的同时,其精神回报的价值不应小觑。很多时候,精神回报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希望片中所展现的那份善意能够让观众感动,进而将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人,因为这部朴实的影片一定会让观者不虚此行,有所收获。”
品味“不普通”的创新表达
主题鲜明且温暖是很多人看完《你是我的一束光》后的第一感受,正如其片名,这一束光可以照亮人们的前程,这一束光给了我们温暖。
该片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既是扶贫题材,又超越特定题材的限制;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完成了对扶贫工作、扶贫牺牲者的致敬,又将视角对准背后的女性群体,展示了大时代发展背景下,对扶贫干部家属的人文关怀。在业界看来,影片对女性的关注尤为值得称赞,填补了这一题材的视角空白,为扶贫题材,甚至是特定题材的创作手法、艺术表达等提供了借鉴。
很多观众在观影后更是用“主流文艺片”概括影片的整体观感,表示“故事剑走偏锋、人物渐入佳境、民族色彩浓厚、山水景色优美、泪点笑点频出”。这都源于该片通过外来者、父母、妻子、孩子的视角,侧面层层剖开并解读了扶贫干部及其家庭的感人故事,完成了情感的冲击与传递,展示了乐观、积极、阳光的心态与精神。
影片没有大量表现扶贫干部忘我工作的内容,但其独辟蹊径的视角不但没有偏移和削弱向英雄致敬的主题,反而带来了更多的呈现。正如有影迷留言道,“影片没有直白地讲脱贫攻坚的艰苦,但让人看后深感脱贫攻坚胜利的不易,它让大家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他们那么平凡,又那么可爱,他们成为了那一束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让我们更加缅怀为美好生活牺牲的扶贫战线上的英雄,更能够凸显影片的片名――《你是我的一束光》,有阳光的温暖,也有花朵的清香。”
对于刘恒而言,“选择从扶贫干部身边人的视角切入其实是下意识的选择,或许这样的视角更平和,能离大众更近一些。希望在女儿对爸爸的思念中,妻子对丈夫的怀念、悔恨,甚至后悔中,母亲对儿子的企盼回归中找到共情点是我们创作的初衷,也希望这样的尝试能够带来更多文艺创作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