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10年依旧火爆,再版不到3个月就销售15万多套――

《中华古诗文诵读》走红原因是什么

作者:张雪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3-28

  □本报记者 张雪娇

  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华古诗文读本》,被推为“海淀四大神器”之一,因封面为红色,被誉为“海淀小红书”,自出版以来行销多年不衰。即便绝版10年,这套书在旧书市场上依旧火爆。

  日前,北大社在《中华古诗文读本》的基础上,对这套书进行了再版,并改名为《中华古诗文诵读》。新书上市不到3个月就销售15万多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编辑部主任邓晓霞,听她讲述该书再版背后的故事。

  新版缘起

  为更好满足读者需求

  《中华古诗文读本》从1998年开始出版,到2000年出齐,共12本,自出版以来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在读者特别是中小学生中影响颇大。多所学校将其列为学生必读书目,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诵读经典一时成为独特的校园一景,为全民诵读经典的嚆矢。

  “虽然停印多年,但是该书在市场上的需求不减。这些年来也出现了不少盗版,质量低劣,严重侵害了读者的权益。”邓晓霞介绍,为净化图书市场,也为更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北大社组织专家学者在《中华古诗文读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于今年1月推出《中华古诗文诵读》。

  再版后的《中华古诗文诵读》共收录古诗文300余篇(则),从《尚书》《诗经》及诸子百家,到楚辞汉赋乐府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传奇明清散文诗歌,基本涵盖中国文学的经典篇目,选文分12集,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中华古诗文诵读》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还增加3册内容,包括《〈中华古诗文诵读〉导读》《〈中华古诗文诵读〉译文》《〈中华古诗文诵读〉素养训练》,使配套更加完善。

  其实,《中华古诗文读本》的选篇已经非常经典、全面,其中43%的篇目和现行的中小学部编本《语文》课本的古诗文重合,可见其经典性和前瞻性。邓晓霞告诉记者,《中华古诗文诵读》在选篇上和《中华古诗文读本》一致,此次修订重点在于参照权威版本,对字、词、句读等精心核校,对注释、解读、译文、练习等进行细致入微的审读加工。

  邓晓霞表示:“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髓。我们发自内心地希望广大青少年读者通过这套书,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6个基本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田’,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出版过程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好书的诞生,自然少不了专业的团队,《中华古诗文诵读》的出版过程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首先是编者队伍强大。《中华古诗文诵读》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选编;译注、导读、译文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专家完成;素养训练由北京一零一中学的特级教师程翔主编,各年级资深语文教师参编。可以说,是专家荟萃了。这也确保该套图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其次是北大社专业编辑团队把关出版质量。据邓晓霞介绍,参与《中华古诗文诵读》的编辑都参加过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早期北京话珍本校释与研究”“甲骨文摹本大系”等重点图书的编辑工作,专业基础扎实,确保了《中华古诗文诵读》内容的准确性。

  再次,《中华古诗文诵读》增加了名家朗读音频。全部12册古诗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姚科、黎春朗读。读者通过扫描图书封底二维码便可收听音频,既可以选择分篇目播放,也可以选择连续播放。读者在聆听播音主持人充满感情的声音、体会古诗文中的音韵魅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朗读背诵的兴趣。

  迅速热销

  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

  《中华古诗文诵读》于1月出版,截至目前,不到3个月已销售15万多套,销售码洋达2100万元。虽然《中华古诗文读本》一直很畅销,但是再版后的《中华古诗文诵读》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还是超出了编辑团队的意料。

  “该套图书自上市以来,我们并没有走低价促销的老路,市场售价一直为七二折。”邓晓霞介绍,与其他图书的营销相比,《中华古诗文诵读》在市场推广方面最大的特点,是从选题策划阶段起,编辑部便与发行部紧密合作,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了此次修订的增补内容、装帧方式、价格定位及营销方案。

  《中华古诗文诵读》的热销,也得益于北大社通过新媒体开展的营销活动。图书上市后,北大社在销售上突破了传统模式,与社群渠道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渠道进行有效推广,有节奏地下放市场和价格管控。

  《中华古诗文读本》绝版10年依旧火爆,可以说是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随着教育部对语文尤其是国学经典日益重视,随之而来的就是古诗词、文言文在中高考试卷的占比越来越大,该套图书的出版完美契合了时代的需求。地利是北大社有强大的编者队伍和编辑队伍作为支撑,确保了图书的权威性。人和则是《中华古诗文读本》有良好的口碑和一定的读者基础,一些当年的读者现已为人父母,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同和感受,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流行传播方式,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到这套经典图书的再版。

  但归根结底,《中华古诗文诵读》走红的根本原因还是内容为王。除了图书内容,编辑团队在图书版式、内文设置和装帧设计方面也加入了自己的思考。

  比如封面基本沿用之前的设计,是因为《中华古诗文读本》有一定的读者基础,采用原版设计不仅具有辨识度,也是向经典致敬。在内文设置方面,正文部分只保留古诗文原文、注释,把更多的内容如题解、句子翻译放在每册书后面,译文则单独成册。对于为何会有这样的编排,邓晓霞表示:“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不干扰孩子诵读、学习的过程。每册内容设置,长篇古文在前,短篇诗词在后,硬骨头啃完了,后面的学习就易如反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