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跨学科税收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3-28
核心阅读:税收学术期刊和学术编辑要勇担责任、引领创新,共建理论创新生态,在深入阐释坚持中国道路,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构建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要在服务中国特色税收理论创新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向史而新,奋进新时代;鉴往知来,启航新征程。作为学术期刊人,深入研究、准确阐释、认真落实好全会精神,当好学术中国繁荣发展异彩纷呈的时代记录人、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的积极传播者,责任重大,义不容辞。
共担历史使命,自觉服务全会精神的科学阐释
面对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税收科学理论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税收学术期刊承担着学理传播功能,必须深度做好全会精神的科学阐释,充分发挥期刊引导学术研究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引领学术研究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国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功用,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税收学术期刊人具体承担着期刊编辑出版责任,必须坚守学术初心,自觉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要精神、研究阐释好全会决议重大科学要义。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决议》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努力传播有深度、有力度、有高度的研究成果,高质量引领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学理解读、逻辑创新,更好地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税收科学研究的创新活力。坚持主动地走出去,积极建构起税收学术期刊与税收学术研究者共同组成的学术共同体,不断深化六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的智慧逻辑,有力促进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融通,投身学术报国的宏伟事业。
共建创新生态,主动服务税收理论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非常明确地强调了理论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坚持理论创新”是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税收学术期刊和学术编辑要勇担责任、引领创新,共建理论创新生态,在深入阐释坚持中国道路,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构建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要在服务中国特色税收理论创新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尤其在税收学科体系方面,需要突破西方式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西方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影响,以中国税收问题研究为中心,用中国的税收理论阐释中国的税收实践,用中国的税收实践证明中国的税收理论。作为学术编辑,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和大历史观,在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全面认识党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时代逻辑,在历史和现实双重视角深入解构税收制度如何服务国家治理、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历史逻辑,并有效落实到编辑业务和学术生产工作中,编辑刊发立足中国税收制度运行实际,关注中国税收治理问题,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跨学科税收科研成果。
共促高质量发展,为党的二十大营造良好学术话语环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作为税收学术期刊编辑,要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宣传、阐释、研究中,把高度的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体现到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中,既要有学理阐释的深度,又要有深入浅出的广度,创新理念方式,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理论宣传精品力作,以高质量的学术传播讲好中国税收故事,以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构建中国理论体系,从学术话语创新的角度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理论环境。尤其要重视推出具有标志性概念,容易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领国际学术界的“百家争鸣”。一方面,要把学术研究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阐释放到重要位置,积极谋划并延揽一流学者创新学术研究方式,切实将研究成果与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接起来,真正从学理建构意义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走向深入;另一方面,要把学术眼光与世界情怀有机结合起来,把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以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用“世界语言”讲深讲透,推进融通中外的学术话语创新,为税收治理体系的完善、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继续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税务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