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四说”新时代 打卡新思想》出版背后的故事――
“小书”也有“大讲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3-28
□本报记者 尹琨
15幅趣味漫画,48张精美照片,17幅创意图表,13个典型故事,用“画说”“图说”“数说”“事说”4种形式,展现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和新思想的内涵价值,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四说”新时代 打卡新思想》的鲜明特色。该书日前入选中宣部出版局“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好书荐读书目。一本32开、200多页的“小书”拿在手中分量不重,但“讲究”颇多,出版人凝结在其中的智慧与心血可用沉甸甸来形容。
理顺逻辑方能深入浅出
《“四说”新时代 打卡新思想》全书共12章41说,“画说”“图说”“数说”“事说”4种形式如何配合?背后逻辑是怎样的?这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大众社科文史事业部编辑团队在策划此书过程中要明确的重点。“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并不是每个章节都有这4种形式,关键是选择最合适的表达。”该书责任编辑之一潘凯表示。
以第四章“将改革进行到底”为例,潘凯为记者梳理出一条图文搭配背后的逻辑脉络。该章以“数说”开篇,用数字图表鲜明彰显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选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这一历史性成就,体现改革开放的深远意义。再用贴近读者生活感知、具有代表性的“事说”,彰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决心。用“图说”展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与基层简政放权的案例,表明深化改革既有顶层谋划,又下接地气。这一章最后用“画说”呈现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加强顶层设计的改革方法论。
国家发展取得的成就体现在方方面面,如何取舍素材?潘凯表示,书中“事说”的故事篇幅简短,但均紧扣主题。比如在第四章“事说”“改革只有进行时”中,通过讲述深圳两棵高山榕树的故事,传递改革开放一往无前、永无止境的深刻内涵。“图说”中图片的选择同样与文字相配,选取3分钟完成户口迁移落户手续等场景照片,展现改革在基层领域的具体落地如何惠及民生,为百姓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新时代的发展成就离不开新思想的强大精神指引与实践意义。书中设置“新思想打卡”栏目,旨在让读者不只单纯看到时代变化,而且能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看到是怎样的思想和理念在指引我们。书中每一个章节开篇都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作为“引语”,篇末落脚到对新思想的映照与梳理,用“打卡”的方式让每一章的内涵主旨得以彰显与提升。
向年轻的呈现方式靠近
潘凯出生于1994年,《“四说”新时代 打卡新思想》是他进入湖南人民出版社后操作的第一个项目。湖南人民出版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让新入职年轻员工一开始就“上手”大型项目,通过经历策划、组稿、编辑、宣传等全过程,迅速熟悉和打通图书出版与市场运作环节,实现高效锻炼与加速成长。目前,潘凯所在的大众社科文史事业部,编辑团队都是“90后”。在保障内容质量的同时,这支年轻的队伍在装帧设计上为《“四说”新时代 打卡新思想》注入颇具“网感”的新意。
“我们希望向新媒体风格和年轻化表达靠近。”潘凯表示,这本书封面设计邀请了不同设计师尝试不同的方案,最终选择的版本,以橙红色凸显书名,具有视觉冲击力,以扁平化元素串联图书内容,风格清新活泼。读者翻开书最先看到的是对开拉页的目录,每一篇章赋予不同色彩。“我们希望读者能一眼看到12个篇章,看到国家在哪些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并通过不同颜色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在内文版式设计上,也通过跨版的方式进行大胆突破。书中每一页的排版都不一样,这也使得每页的版心都要进行逐一调整,与此同时,在一些页面的排版上缩窄版心,有意“留白”,通过与设计师的反复沟通,实现最佳图文视觉效果。
不同于传统主题出版物,《“四说”新时代 打卡新思想》每一篇章都采用不同的主题颜色,比如第二章“一张蓝图用心绘”在目录与章节首页选用蓝色,第十一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采用绿色,凸显新时代丰富多彩的特点。
为了让读者拥有轻松舒适的阅读体验,图书开本也经历了由16开到32开从大到小的调整。在装帧上选择触感更加细腻柔和的特种纸,并采用锁线裸背装订,让书中跨版的图片都能实现180度平铺的阅读体验。
为主题出版 条“新路子”
《“四说”新时代 打卡新思想》于2021年11月上市,首印7000册已经售罄,目前加印5000册。“内容精美,适合青年人阅读,不枯燥”是众多读者在电商网站对该书的评价。“我们想在主题出版领域 出一条‘新路子’。”潘凯告诉记者。
一本“小书”,凝聚着作者与编辑的心血,也勾连起读者与时代的对话。《“四说”新时代 打卡新思想》的创新之处,可以用三个平衡来概括。
首先是有意义与有意思的平衡。高质量主题出版追求双效统一,读者爱读的关键是内容能够引起共鸣。内容接地气意味着有意义,形式活泼创新是有意思,二者有机统一,才能满足读者需求。
“然后是共鸣与实用的平衡,这也是我们希望一直去努力的方向。”潘凯表示,优秀的主题出版物要让读者有情感的共鸣,在阅读过程中将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与自身相联系,从书里走到书外。此外,主题出版物也可以对读者有用,比如中学生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写作文的素材,大学生考研、考公务员也可以从中学习到权威的观点,借鉴到生动的案例,服务学习与工作。
在潘凯看来,主题读物不应是说教,而是要与青年人对话,倾听他们的声音,帮助他们理解这个时代,从而走进他们的心里。从阅读层面,主题出版物不用给青年人太重的阅读负担,而是可以实现随时拿起的轻阅读状态,并能体会到内容背后的深刻内核,实现阅读“轻重”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