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速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3-23
文化下乡 要走进群众心坎
文化下乡不是放几场电影、送几本书籍就可以,而是要主动对接群众,搞清楚群众的文化需求。在筹备一场文化大餐之前,首先要定制好“菜单”,提前深入基层,到群众身边进行调研,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看看群众需要哪些类型的文化节目,期待哪种表现形式,再针对群众的要求进行按需设计,确保每一个节目都能合群众的口味。
文化下乡要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要在“互联网+文化下乡”上进行探索,一方面把数字信息技术运用到文化下乡节目的编排和展现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广泛传播,建立直达农村的数字化演出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文化下乡成为一键即达的数字文化产品,实现优质文化资源的更充分利用。文化下乡要贴近群众生活、走入群众内心,让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让农村的精神文明之树更加茁壮成长。
(3月21日 成都文明网 振中一)
网络“护苗”的关键 在于防沉迷
网络平台企业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制作好、优化好、维护好网络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同步升级视频、直播、游戏等平台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严格监管网络博主规范运营,用“护苗”的真决心、真行动擦亮企业招牌。相关职能部门要压实监管责任,严查重处传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内容、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等行为,坚决以执法利剑剜除网络“毒瘤”。
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场所,家长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上网的行为和习惯,这就要求家长既要管理好自己的网络账号和密码,更要主动放下手机,增加陪伴时间,用良好亲子关系消除孩子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学校和家长要顺应“停学不停课”的防疫形势,通过陪伴、监护、指导等方式,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教会孩子识别不良信息、建立自我管理能力,日益养成合理高效使用网络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月21日 湖北文明网 艾佩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