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知识与健康”版
探索健康科普立体传播新路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3-22
□谭嘉
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2021年10月末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邮政发行百强榜”上,《健康报》榜上有名,彰显出其卓越的社会影响力。作为卫生健康领域的旗舰主流媒体,《健康报》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把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作为重要职责使命,在媒体融合发展时代,更以积极姿态不断探索健康科普立体传播新路径。
持续40年科普健康
《健康报》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的最具影响的全国性卫生行业报,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刊,也是我党创办的第一份专业报纸。《健康报》创刊之初,便致力于宣传党的卫生工作主张,传播健康防病知识。90年岁月变迁,健康科普是《健康报》始终高度关注和着力的重点领域。其中,“知识与健康”版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健康科普金牌版面,深受读者喜爱。
1980年1月,《健康报》由周一刊改为周二刊,原在四版推出的《知识与健康》栏目正式“升级”为科普专版。直至今日,它依然是《健康报》健康科普知识的主阵地。既往读者调查显示,它是《健康报》拥有读者最多、也最受欢迎的版面。从版面创立以来,历经报纸数次改版,“知识与健康”版始终保留,版面名称也始终如一,至今该版面已持续超过40年,是《健康报》科普宣传的“金字招牌”。
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知识与健康”版一直秉持科学、权威、理性、温暖的编辑理念,在健康科普领域精耕细作,立足于大健康领域,聚焦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时刻关注健康科普的大事小情。版面内容涉及疾病防治、心理健康、科学运动、健康生活常识等卫生健康领域的方方面面。
版面注重热点与深度
“知识与健康”版关注的是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健康问题,在包罗万象的内容中,如何切入、如何选择?在内容选题上,版面坚持读者需求导向,跟热点、抓重点、找痛点,加强内容策划、精心打造品牌栏目,持续输出优质健康科普内容。公众关心的,就是版面关注的。
以新冠肺炎疫情健康科普宣传为例,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健康报》发挥自身专业报深耕医疗卫生行业的优势,第一时间聚焦公众关切,迅速约请奔赴武汉战疫一线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医师在“知识与健康”版撰写科普文章,该文在健康报官微推送的阅读量近200万次。网友留言评论称:“写得非常中肯有力,理智的大脑才能辅助我们渡过难关。”此后编辑部又在版面上相继推出了《疫事医说》《疫情防控快问快答》《躲“疫”在家生病怎么办》《新冠康复微课堂》等多个疫情防控科普相关栏目。为助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展,2021年4月―6月,版面上又持续推出《新冠疫苗接种知识问答》栏目,及时介绍疫苗接种相关权威科普资讯。版面围绕公众关心的疫情防控相关健康科普知识的热点、重点、痛点持续全程发力。
在保持疫情防控科普“恒温”的同时,“知识与健康”版围绕全年常态化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紧跟社会热点、热门话题,及时推出健康科普权威解读;聚焦相关主题日和重点领域加强主动策划,重点包装;围绕公众关切,日常健康科普处处用心,以权威、精品科普内容和品牌栏目服务公众。
如2021年5月,甘肃白银百公里越野赛期间,部分参赛选手因为失温发生意外,令人痛心。对于失温,公众普遍了解不多。针对这一社会焦点事件中的科普知识“冷点”,编辑部第一时间请国家级健康科普专家撰文,为读者介绍失温相关防治知识。通过权威专家发声,为公众释疑解惑。
全年数十个卫生健康相关主题宣传日自带“热度”,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健康科普,有事半功倍之效。围绕爱国卫生月、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等时间节点,以“血压正常就停药”等7个高血压患者在门诊咨询的高频误区问题为切入点撰文。稿件10月8日在“知识与健康”版头条刊发,并同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政务新媒体“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及健康报官微推送,“健康中国”微信端单篇阅读量超70万次。
此外,“知识与健康”版还注重广度与深度结合,通过品牌栏目持续发力。如针对癌症防治这一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与国家癌症中心合作推出《抗癌360度》专栏,全方位多角度介绍肿瘤防治科普知识。针对公众健康认知存在种种误区的现状,推出深度解读栏目。针对公众就某一健康话题存在的认识误区和困惑,约请多位权威专家从多侧面、不同角度加以详细解析厘清,获得读者好评。
融合发力打造“立体”科普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行动深入推进,健康科普的重要价值更加凸显。“知识与健康”版也在不断探索更丰富多元的呈现,更好满足读者对健康科普知识日益增长的“刚需”。
经过90年的发展,健康报社现已形成了以《健康报》、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为主体,《中国卫生》杂志、《大众健康》杂志、《老年健康报》、《学生健康报》等为两翼,报网融合发展的新格局。2020年,健康报社进一步加大融合发展力度,调整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将新媒体和传统纸媒、报社各品种科普资源进一步整合、协同发力。
在健康科普领域,充分发挥《健康报》全媒体优势,打造立体科普。
一是选题策划以新媒体为先,文章先编辑成更有“网感”的新媒体风格推文,在线上第一时间推送。随后,经过二次编辑加工,改编成适合不同风格和侧重点的稿件在《健康报》“知识与健康”版及报社其他科普纸媒多平台落地。一次采集,多次分发,有效彰显稿件价值,充分发挥平台渠道优势,叠加放大科普传播效能。
二是加强直播、新媒体和纸媒联动,以线上科普直播为牵引,打通全链条内容生产流程。2020年8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管理办公室委托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开始具体实施“健康大家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系列直播活动”。2021年1月―10月,“健康大家谈”共举行41场直播,专家涉及眼科、口腔科、妇产科等30余个学科领域,直播累计观看量超过1.5亿。直播均由版面编辑撰写脚本、出镜主持,直播后将专家访谈内容精华整理成文在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推送,并在《健康报》“知识与健康”版刊发,版面上同步配发直播视频二维码,读者可随手扫码回看直播,增强版面互动性。采、编、播三位一体,使编辑个人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成为“提笔能写、出镜能播”的全能型融媒人才。
此外,依托“知识与健康”版丰富的科普稿件资源,编辑部选取相关公众关切的内容,提炼精华知识点,以图片、海报、短视频、音频等形式进行再创作,进行符合新媒体时代传播特点的富媒体多样化表达,通过进一步挖掘提炼整合原有稿件资源,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媒体融合发展进程要求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创新。健康科普内容立体化传播背后,是报社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为方向,从媒体融合意识、内部资源整合、绩效考评、综合业务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加以引导、支撑,全力开展健康科普传播,着力提升权威科普信息到达率和影响力,增进公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