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作品年登记量首次突破50万件――

借力新技术 拓展新领域

作者:赵新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3-03

  □本报记者 赵新乐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全年共完成作品登记527432件,首次突破50万件,比2020年增长81.44%。

  “作品登记数量的迅猛增长,体现出著作权人版权意识的持续增强,反映出版权相关企业对加强版权保护、版权运用和版权管理,以及以版权作为核心资产进行融资等方面的强烈需求。”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任孙宝林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品登记量的持续增长,为推进国家版权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

  新修改《著作权法》显实效 “剧本杀”等新兴领域增长迅速

  记者发现,从作品登记区域分布看,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均有登记记录,其中,广东、北京、浙江、山东、上海、江苏等地区作品登记量较大。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为港澳台同胞完成作品登记近3000件。

  从作品登记类别看,美术作品仍是作品登记的主力军,共计451240件,占登记总量的85.55%。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副主任张有立介绍,中心登记美术作品以设计图、品牌标识、卡通形象居多,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这类作品产生的经济效益,开始从专利、商标、版权等多角度对作品进行登记保护,这也使得美术类作品登记量连年大幅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正式实施的新修改《著作权法》将“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改为“视听作品”,《著作权法》的完善避免了利用新技术手段创作完成的新型作品登记类别不明确,使得新型作品登记有法可依,促进了“视听作品”登记量的增长。

  去年,视听作品登记28479件,占登记总量的5.40%,其中短视频作品登记量增长明显。孙宝林指出,相较于传统长视频,短视频产出频率高、数量大、生命周期短,这就导致了短视频侵权容易、维权难的现象,因此,部分权利人将作品登记作为重要的权利保障手段;而在文字作品领域,文字作品登记23732件,占登记总量的4.50%。最鲜明的变化是,剧本类型作品登记量持续增长,新兴的“剧本杀”作品层出不穷。

  “去年恰逢建党百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红色题材作品登记申请也较多。”孙宝林提到,像“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金银纪念币”、红色经典体验之“虚拟现实飞夺泸定桥”、“抗美援朝和平万岁纪念章”以及热播电视剧《扫黑风暴》等一批优秀作品进行了作品登记。

  此外,随着中外版权交流的不断深入,版权贸易提质增效,越来越多的外国著作权人选择将作品登记作为贸易合作的第一步。2021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为外国著作权人完成作品登记近5000件,其中美国、日本和韩国著作权人登记量较大,占国外地区登记总量近六成。

  孙宝林表示,整体分析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去年作品登记的情况,可以看到,权利人的版权保护意识在不断提高,受新修改《著作权法》影响明显,一些新兴领域作品登记数量增长迅速。

  创新工作方式,提升版权服务效能

  作为我国唯一同时承担着国内外著作权登记工作的版权公共服务机构,在2021年依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作品登记数量是如何逆势上扬,实现大幅增长的?

  “国家版权局日前印发的《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提出,版权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同时要坚持服务宣传思想工作大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孙宝林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作品登记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国之大者”要求,加强政治引领,树立正确导向,把好意识形态关,秉持“服务国家经济主战场、服务科技创造创新、服务文化繁荣发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服务创作人权益”的理念,用心用力做好作品登记工作。

  据了解,在2021年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激发业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更好地服务于申请人。比如,中心专门设立了邮件处理中心、版权服务呼叫中心,配备专门人员,集中消杀、受理全国各地及国外寄来的登记申请材料,解答申请人的咨询;邮件处理中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为申请人办理作品登记开辟了集中统一的处理路径,通过专业的服务,有效改善了因疫情因素造成的申请材料处理缓慢等;作品登记部门与版权服务呼叫中心建立了有效的问题反馈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响应申请人诉求,及时解答申请人的问题;选派优秀党员在窗口一线为申请人受理作品登记,积极了解申请人需求,急申请人之所急,想申请人之所想,为群众办实事。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品登记则是无形资产的直接证明,发挥着证明权属关系初步证明的重要作用。”孙宝林介绍,2021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配合250余家企业完成近3000件作品登记查询,对作品登记的基本情况予以说明,为企业上市资产核查提供支持。同时协助全国各地近50家司法及行政管理机关执行查封、解封和调阅相关登记档案,涉及作品近200件。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便捷高效的服务,为维护良好经济社会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还注重加强作品登记业务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社会公众对作品登记工作的了解。2021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次举办版权公益课堂,邀请行业知名专家以及中心内部资深审查人员围绕作品登记工作相关问题进行授课讲解,对新修改《著作权法》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业务培训不仅提高了中心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也向社会普及了版权保护相关知识,提升了全社会版权意识,推动作品登记数量不断增长。”孙宝林说道。

  善用技术手段,提高作品登记效率

  记者了解到,在作品登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作品登记工作中,注重技术手段支撑,以此有效应对登记数量快速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保证作品登记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作品登记涵盖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相关创作成果,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如果仅靠人工,是难以及时完成快速增长的作品登记申请的。”孙宝林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升级实施著作权三期登记系统,引入智能辅助审查模式,通过对敏感词汇提示、登记样本数据库比对查重等功能,协助审查人员把关,提高审查效率,努力将虚假登记和重复登记隐患降到最低,通过“人机结合”,登记效率和登记质量都大为提高。

  在坚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放松的情况下,为及时满足人民群众的作品登记需求,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利用技术手段强化管理,做到了既坚决执行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又保证了作品登记业务正常开展。比如,利用微平台实施预约登记,供申请人选择分时段进行登记,合理控制到登记大厅办理作品登记的人流量。这既方便申请人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提高登记效率,又避免了人流聚集,消除了疫情隐患,实现了疫情防控与作品登记业务两手抓、两不误。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还着力推动作品登记无纸化,也是促使登记量持续增长的原因之一。”在孙宝林看来,作品登记作为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重要一环,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内核。为提高作品登记效率,降低登记成本,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着力推动作品登记无纸化建设,希望推动作品登记信息化、智能化、无纸化,方便著作权人进行作品版权保护,促进登记工作快速、高效、便捷地开展。

  不断完善制度,助力作品登记量质同升

  作品登记是著作权登记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明确著作权人权利的一项法律制度,开展作品登记,有利于促进和保障版权交易,推动版权产业繁荣发展。

  孙宝林提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作为国家版权公共服务机构,自觉承担起作品登记“国家队”的主体责任,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方面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努力推动我国作品登记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2021年6月1日,新修改《著作权法》正式实施,其中首次规定了作品登记制度,我国的作品登记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新修改《著作权法》配套法规规章等也都需要进行相应修改,以适应包括作品登记在内的版权工作的发展需要。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将积极配合国家版权局对《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及《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的修改工作,主动开展课题调研,围绕作品登记工作的制度设计、操作规范等提出意见建议。2021年,根据新修改《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结合版权工作实际,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修改完善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作品登记审查规范》,制定出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作品登记审查考评办法》,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实施。通过强化制度管理,意识形态把关更加有力有效,版权公共服务更加完备、深化。

  对于业界关注的在作品登记数量不断增长的形势下,高质量版权作品不多,特别是精品力作不多,一些作品的使用价值不高,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孙宝林也有深入的思考。

  他建议,在提升登记作品质量的方法上,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式:首先,制定优秀版权作品扶持政策,对优秀版权作品实施多方面的扶持帮助,不断激发作者创作活力、增强精品意识,提升创作生产水平。要加强作品创作生产的组织,有针对性地策划重点作品和创作方向,引导创作者和各类机构认领确定,抓好深耕细作,深入研究把握文学、戏剧、影视、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摄影、民间文艺、网络文艺等门类发展动态,科学设置符合时代创作规律的规划周期,更好发挥版权作品规划的导向示范作用。

  其次,要加强创作指导,组建专业指导队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作品版权转化运用,指明创作方向、提出专业建议。要加大优秀版权作品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版权作品评比、版权作品运用展示等活动,提高优秀版权作品的知名度和传播度。

  再次,通过开展版权进企业、进园区、进高校工作,与有关高等院校、文化产业园区、文创企业等建立起作品登记、维权保护服务网络体系。

  “如今,作品受理审查工作量的急剧增加,对把好登记审查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著作权法》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为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孙宝林提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将在作品登记工作中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宗旨,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维护良好经济社会秩序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