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瑞霞:

调研思考铺就踏实履职路

作者:隋明照 张君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3-03

  □本报记者 隋明照 张君成

  

用朴素的感情思考问题,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观察问题。

  ――王瑞霞

  “作为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对基层遇到的问题有切身体会。所以即使当了多年的人大代表,我观察和思考的视角仍然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说大话空话,用朴素的感情思考问题,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青州市政协副主席、青州市博物馆研究馆员王瑞霞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如是说。

  自201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王瑞霞自费订阅20余种报刊及学习资料,认真学习各类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在王瑞霞的履职经历里,调研是关键词,她告诉记者,她的意见和建议来源很广,在合适的场合,她会表明自己的身份,相应地,会有很多人向她反映问题,也有人希望她帮忙向上反映问题、意见和建议。“但是,对没有调研、没搞清楚的问题,我不会反映。”

  王瑞霞今年准备提的建议,也是她经过长期观察、思考得来的。她向记者透露,今年关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因为她生活的青州是山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族融合的加速,这些地区的民族文化遗产消失的速度也在加快。

  王瑞霞还发现,目前对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遗产的专项调查还比较稀缺,已有的普查项目虽然会涉及相关问题,但不一定专业和全面。她呼吁由民族宗教部门牵头,联合文旅等部门,开展好这项专业调查工作。

  数字化之于文物保护的话题,也是王瑞霞长期关注的,她曾经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尽快出台文物数字化全国统一性标准”“将文物数字化纳入新基建体系”等建议。提到这一话题,王瑞霞说,对文物保护工作来说,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其实是一项基础工作,要求对文物信息做全方位记录。令人欣喜的是,文物数字化的利用领域逐渐广阔,目前已经扩展到了文化传播、文物修复保护、文物复原、文物研究、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等领域。与此同时,王瑞霞提到,现在还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文物数字资源的保护,这需要国家尽快出台法律法规,让文物数字化资源在规范有序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利用。